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讨血小板参数和聚集功能在诊断冠心病时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凤琴

    目的:研究血小板参数和聚集功能在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SAP组48例、UAP组43例、AMI组31例、健康对照组50例血小板参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并进行比较。结果:SAP组、UAP组和AMI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小板(PLT)、血小板比积(PCT)低于对照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聚集率高于对照组(P<0.05);大血小板比率(P-LCR)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小板参数及其功能检测对判断冠心病发生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梁海雁;姚传臣

    目的:评价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替格瑞洛组(35例)和氯比格雷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替格瑞洛组35例,应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氯比格雷组35例,应用阿司匹林+氯比格雷抗血小板治疗,1周后测量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及出血率.结果:治疗1周后,替格瑞洛组与氯比格雷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替格瑞洛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氯比格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替格瑞洛组与氯比格雷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86%)与(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与氯比格雷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71%)与(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具有比氯比格雷更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够降低近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 替格瑞洛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阿卜杜热西提·则亚维丁

    目的 文章重在探究替格瑞洛用于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分为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替格瑞洛),应滴注替格瑞洛90mg,每天2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结果 将两组患者PCI术后2h、24h的血小板聚集率相比较,治疗组显著比对照组要低(P<0.05),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为级(TMPG)3级患者比例明显比对照组要高(P<0.05),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明显比对照组要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EMI患者在PCI手术期运用(常规治疗+替格瑞洛)能够很好的控制血小板聚集,大程度改善心肌组织灌注水平,减少MACE发生率,有效改进患者预后.

  • 蚓激酶干预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60例临床观察实践

    作者:左晓洁;张黎明

    目的:观察蚓激酶在临床应用中,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探讨对存在临床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干预作用;方法:60例参与临床研究的冠心病患者,在实践干预前,停服阿司匹林 2周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蚓激酶组 30例;观察组使用蚓激酶组 30例;在药物治疗1个月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两组患者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干预前后比较及ADP均有显著差异变化 (P<0.05),但蚓激酶组与阿司匹林联合蚓激酶组干预后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结论:蚓激酶能抑制血小板功能 ,改善临床阿司匹林抵抗 (AR)现象 .

  • 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对血小板活性影响的探究

    作者:牟佩佩;唐玉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和健康对照60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值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HbA1c <6.5%(A 组,n =35),HbA1c≥6.5%(B 组,n =35)。分别测定2型糖尿病以及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血脂、血糖以及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T2DM患者的 HbA1c、MPV、大血小板比率以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B 组(HbA1c≥6.5%)患者较 A 组(HbA1c <6.5%)显著升高(P <0.01)。ADP(5μmol /L,20μmol /L)诱导血小板聚集水平,T2DM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B 组患者显著高于 A 组患者(P <0.01)。相关性分析显示 T2DM患者的 HbA1c 与 MPV(r =0.37,P <0.05)、大血小板比率(r =0.35,P <0.05)以及 ADP(5μmol /L,20μmol /L)诱导的聚集率均呈正相关(r=0.35,r =0.40,P <0.05,P <0.01)。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与血小板活性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十分重要的关系,控制血糖可降低血小板活性,对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有重要意义。

  • 血小板聚集率对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作者:陈进;徐昉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率对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科就诊的 STEMI 患者57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均参照2012年的 AHA/ACC/HRS 指南。根据 TIMI 危险评分及 Gensini 分级对患者进行危险分级。结果:不同 TIMI 危险分级在两组的变化中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Chi-square=13.633,P<0.05)。其中,>中位数组的 TIMI 中危组、高危组比例明显高于≤中位数组。通过 Gensini 分级对患者进行比较。≤中位数组中,轻度病变20例,中度病变8例,重度病变0例。而>中位数组中,轻度病变13例,中度病变10例,重度病变5例。两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中位数组的患者中,中、重度比例明显高于≤中位数组。结论:就本研究结果而言,血小板聚集率与 STEMI 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数字化温控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作者:肖景刚;马娜娜;常方圆;郝恩刚;刘跃森

    目的 通过比较中央空调数字化温控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差异,及患者的住院时间,探讨环境温度干预是否对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产生影响.方法 入选2014年11月5日至2015年2月5日入住临清市人民医院及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符合UAP诊断标准的并保守治疗好转出院的患者.结果 ①温控组与对照组在入院时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对照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是(58.71±28.12vs40.62±14.13),温控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是(55.03±25.78vs44.15±13.94).温控组的血小板聚集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温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5.41±2.21)较对照组的(6.93±2.17)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中央空调数字化温控可能通过降低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缩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住院治疗周期,提示积极干预环境温度也许有利于冠心病的转归.

  • 抗血小板聚集率AA,AD检测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马荣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聚集率AA,AD检测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了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214例,患者在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并对血小板聚集率中AA,AD进行检测分析,了解患者以上指标的情况及对病情的影响.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在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其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增高,其中脑梗死面积越大其增加越明显,具有更多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龄患者,且在女性中发生率高(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做好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显示血小板聚集率增高后其体内血小板处于过度活化状态,可作为脑梗死病情检测的重要指标.

508 条记录 26/26 页 « 12...18192021222324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