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BMI及ADL评分的影响

    作者:杨灼兰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体重评价表(BMI)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ADL)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7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试验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联合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NIHSS评分、BMI及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干预1、3个月后NIHSS、BMI和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且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3个月后BMI和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联合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干预,可降低患者的NIHSS评分,改善患者的体重指数及生活自理能力,使患者的BMI和ADL评分得到显著提高,是提高患者治疗及预后效果的理想方法.

  •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宋艳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 h、治疗24 h、治疗7 d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沉、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流变主要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 基于共享系统研究血小板聚集率对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的影响

    作者:刘丹;张鑫鑫;王舒;孟智宏;郑健刚;高旸;高淑红;路明;赵红;韩宝杰;马涛;于涛

    目的 基于中医药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采集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对中风偏瘫患者针刺疗效的影响.方法 依据入院时第一次血小板聚集率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组、血小板聚集率正常组和血小板聚集率升高组,观察3组患者入院第一天、第一周、第二周的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结果 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三组针刺治疗前后MAS、NIHSS、BI量表评分变化,各组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参数检验对各组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聚集率正常组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改善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聚集率正常有利于提高针刺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致残结局的影响

    作者:谢仁明;陈红霞;谢雁鸣;郭友华;冯碧君;欧海宁;詹乐昌;张丽萍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近期致残结局的影响.方法 99例患者随机入3组,即:中药灯盏细辛组(A组)、中药苦碟子组(B组)和西医对照组(C组).A组: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14天,按辨证分型给予中药汤药,并予灯盏生脉胶囊口服2个月;B组:苦碟子注射液静脉滴注14天,按辨证分型给予中药汤药,并予脑栓通胶囊口服2个月;A、B组除接受内科治疗外,还接受针刺、推拿手法、中药外洗治疗21天.C组除接受内科治疗外,还接受现代康复治疗21天,含康复训练及电刺激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修订致残量表(mRS)作为判断疗效主要指标.结果 3组各时点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在各时间点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致残结局随时间后移,经对数线性模型(CATMOD)高维列联表的分析,各组间致残结局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疗效以B组优,显效率19.35%,总有效率为54.84%.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改善缺血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而可改善其致残结局,其中以苦碟子静脉滴注加脑栓通胶囊口服加中医辨证施治加针刺、推拿及中药泡洗方案为优.

  • 腹针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62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文雅;樊凌云;王惠生;邓晓鹏;孙俊珍;周慧文;王晓霞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对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影响.方法:依照本研究纳入标准选取入选病例脑卒中患者6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常规取穴,治疗组在上述体针基础上加用腹针疗法,两组均留针35min.疗程共计21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患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分别以Fugl-Meyer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进行相应客观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显著提高FMMS积分与ADL积分,并降低NIHSS量表积分(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提高FMMS积分与ADL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在改善患者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上均具有明显作用,证实其对缺血性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具有良好疗效.

  • 蛭蛇通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78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永刚;李彩红;于远望;罗文平;郑刚;钟伟;齐婧;尚俊平

    目的 观察蛭蛇通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6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规范治疗和脑卒中的三级康复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蛭蛇通络胶囊,每次4粒(每粒0.5g),每日3次,两组患者均用药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分别进行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9.22%,对照组为67.1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LDL-C水平降低和HDL-C水平升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4、8周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8周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4周和8周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8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较对照组同时间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蛭蛇通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可有效降低血脂,改善临床症状,恢复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急性脑梗死再通治疗患者近期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何斌;邵斌霞;刘强晖;施海彬;蒋雷;许晓泉;鲁珊珊;张劲松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再通治疗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此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再通治疗患者.纳入标准是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确认为责任血管,共有94例符合.根据入选患者的临床特点,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近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另依据软脑膜侧支评分将患者分为侧支良好组(1~2分)和侧支不良组(3~5分),分别比较各组中再通治疗时间<4 h和≥4 h两亚组患者的预后改善率.计数资料比较使用 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结果 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再通治疗患者年龄≥70岁(OR=2.651,95%CI:1.013~6.937)、侧支循环不良(OR=3.160,95%CI:1.113~8.977)是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侧支不良患者中早治疗亚组(<4 h)预后改善率明显优于晚治疗亚组(≥4 h)(42.9%vs.10.5%,P=0.047),而侧支良好患者中两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3%vs.37.8%,P=0.117).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侧支循环状况可能会影响再通治疗的预后,治疗时间对预后的影响因患者侧支循环的差异而有所区别,对侧支不良患者影响显著,而对侧支良好患者影响较小.

  • 侧支循环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何斌;邵斌霞;张劲松;许晓泉;赵林波;蒋雷;施海彬;刘强晖

    目的 利用头颅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显示的颅内侧支循环分布状况,研究侧支循环丰富与否对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梗死患者溶栓获益和风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再通治疗患者,选取其中MCA梗死并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患者共49例.根据溶栓前头颅CTA显示的软脑膜吻合支分布状况,分为侧支良好组和侧支不良组,分别为31例和18例.比较两组患者30d病死率,以及两组溶栓后的获益和风险,包括溶栓后24h和3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使用校正X2检验、Fisher's精确检验或t检验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侧支良好组的30d病死率明显低于侧支不良组(0%vs.16.7%,P<0.05);两组间溶栓后24h NIHSS评分、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侧支良好组溶栓30d的NIHSS较侧支不良组明显降低(7.2±3.1)vs.(9.6±27),(P<0.05).结论 对于MCA梗死并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良好的侧支代偿可减少其病死率,并在溶栓后期获益更多,但并不减少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病风险.

  • 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分析

    作者:田婷;关智媛;石正洪;栗静;冯斌

    目的:探讨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评价其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方法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8例(复发组),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78例(初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神经功能好转率。结果复发组脑白质疏松(χ2=8.666)、高血压(χ2=8.189)、吸烟(χ2=6.973)、饮酒(χ2=4.722)的发生率高于初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白质疏松(OR=1.690,95%CI:1.198~2.384, P=0.003)、高血压(OR=1.715,95%CI:1.135~2.592, P=0.010)、吸烟(OR=1.896,95%CI:1.233~2.915, P=0.004)是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组入院及出院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初发组(t=-3.645, t=-4.675, P<0.001),神经功能好转率明显低于初发组(t=2.643, P<0.01)。结论高血压、脑白质疏松、吸烟是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较初发者病情严重,短期神经功能恢复慢。

  •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作者:于治华;王君;樊建华;高红华;高连波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01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脑梗死组(A组,NIHSS评分<4分,n=38)、中型脑梗死组(B组,NIHSS评分4~15分,n=36)和重型脑梗死组(C组,NIHSS评分>15分,n=27);同期住院44例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D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MIF、MMP-9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各组间MIF、MMP-9及hs-CRP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C组、B组、A组、D组(P<0.05)。MIF与MMP-9(r=0.301, P<0.01)和hs-CRP (r=0.309, P<0.001)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IF、MMP-9、hs-CRP水平升高,可能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 胆红素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亚型的相关性

    作者:田婷;栗静;石正洪;关智媛;冯斌

    目的:探讨胆红素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病、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卒中严重性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AIS住院患者616例(AIS组),性别和年龄匹配的非脑卒中住院患者66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AIS患者进行CISS分型,比较各亚型间胆红素水平。将AIS患者分为胆红素升高组和胆红素正常组,比较两组入院和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神经功能好转率。结果 AIS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为AI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6,95%CI 1.012~1.041, P<0.001)。CISS各亚型间TBIL、DBIL、IBIL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胆红素升高组入院NIHSS评分大于正常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NIHSS评分、神经功能好转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IS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与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是AIS发病的危险因素;胆红素水平在CISS亚型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对AIS患者短期预后无明显影响。

  • 脑卒中相关性感染预测标志物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君;顾彬;叶军;任厚伟;郭婷;丁蔚

    脑卒中相关性感染( Stroke-associated infection , SAI)是脑卒中发生后7 d内出现的感染,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以肺部感染和泌尿道感染为常见[1].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不仅与脑损伤本身,以及由此产生的神经系统功能缺失有关,还与急性脑卒中后感染并发症有关[2]. 因此,对急性脑卒中后相关性感染进行早期预测和干预意义重大. 关于 SAI 预测因子的研究较多, 降钙素原( PCT)、C-反应蛋白( CRP )、白细胞介素-1 ( IL-1 )、IL-6、T细胞亚群均报道与SAI相关[ 3-6 ].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GAL )是一种25 × 103的载脂蛋白,与炎症、免疫应答、信号传输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在呼吸、消化、泌尿道等多种炎症反应过程中, NGAL表达均升高[ 7 ]. 本研究围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血清炎症因子( PCT、CRP、IL-6和NGAL )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等,探讨这些相关指标对SAI的预测价值.

  • 常用卒中量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云霄;袁俊亮;胡文立

    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死率的疾病,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卒中量表已成为卒中临床诊治及临床试验评估系统中的重要工具,常用的卒中量表包括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Barthel指数及改良Rankin量表。本文对临床常用卒中量表的临床应用及不足进行了系统总结,以期更好地指导卒中量表的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

  • CT灌注结合脑卒中量表评分对脑出血临床预后的评估

    作者:魏忠荣;魏青;张靖;陈川梅

    目的 应用CT灌注成像(CTPI)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亚急性期血肿周围组织的血流灌注状态及其与血肿量、临床卒中量表评分等相关性,为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玉溪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36例HICH患者,保守治疗后2周内行CTPI.分别测量血肿区、边缘区、外层区及健侧镜像区的血流灌注参数值.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行CT平扫复查及追踪观察,并进行相应统计分析.结果 36例HICH患者血肿边缘区组织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均较健侧镜像区明显减低,平均通过时间(MTT)明显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血肿区灌注缺损严重(P<0.05).少量组恢复率为36.36%,中等量组恢复率为14.29%,两组恢复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组治疗前NIHSS评分(10.50±5.12)分,坏死组评分(16.85±5.9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CH亚急性期血肿周围组织存在低灌注损伤,其转归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不能用单一指标衡量.

  •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瑶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意愿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每组104例.联合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单一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ADL评分、NIHSS评分明显优于单一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2%,明显高于单一组患者的8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和质量,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ADL评分、NIHSS评分,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

  • 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谢燕贤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0例脑出血患者,按照动态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院率中量表(NIHSS)评分、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为(7.19±2.64)分,低于对照组的(15.05±2.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皮疹、肝功能异常、胸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依达拉奉的方案治疗,其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佳.

  • NIHSS在脑梗死静脉溶栓中的应用

    作者:刘宏文;严济春;古贱秀;赖坚强;漆化华

    目的: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中的应用与评估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方法对发病<4.5 h急性脑梗死患者符合溶栓条件并家属签字同意后行尿激酶静脉溶栓,在入出院时进行NIHSS评定及90 d后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定临床预后及独立生活能力。结果溶栓前平均NIHSS为(14±5)分,溶栓后24 h平均NIHSS为(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IHSS应用于溶栓中可预测临床转归。

  • 血清维生素D与急性脑梗死及其预后的关系

    作者:肖雅娟;冯利东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D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发病在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检测血清25V羟基维生素D水平,并根据血清25V羟基维生素D水平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维生素D充足组、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在入院当天和治疗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判定近期预后;治疗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远期预后.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25V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14.21±0.98)μg/L比(22.43±1.0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P=0.012).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血清25V羟基维生素D水平进行分组,其中维生素D充足组19例,维生素D不足组28例,维生素D缺乏组53例.维生素D充足组入院时和治疗14 d NIHSS评分明显低于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7.03±1.82)分比(10.21±2.03)和(14.35±2.96)分、(2.04±1.86)分比(5.21±2.28)和(10.38±2.34)分],维生素D不足组明显低于维生素D缺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V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负相关(r=-1.738,P=0.031).维生素D充足组近期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17/19比67.9%(19/28)和47.2%(25/53)],而维生素D不足组明显高于维生素D缺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充足组远期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18/19比75.0%(21/28)和50.9%(27/53)],维生素D不足组明显高于维生素D缺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降低,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负相关,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 通络化痰胶囊联合巴曲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范秀博;惠晶

    目的探讨通络化痰胶囊联合巴曲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3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7例)和治疗组(69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巴曲酶注射液,首次剂量10 BU溶于100 mL生理盐水,然后隔日5 BU/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通络化痰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脂蛋白a(Lp(a))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3.58%和95.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SE、Hcy和Lp(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SE、Hcy和Lp(a)水平比对照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IHSS和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化痰胶囊联合巴曲酶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副作用少,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赵丽艳;龙海霞;赵健;詹红艳;赵青山;马兴常

    目的 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7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阿魏酸钠300 mg,静脉输注,每日1次;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胞二磷胆碱0.5 g,静脉输注,每日1次.治疗组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丹参多酚酸盐200 mg,静脉输注,每日1次;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输注,每日2次.疗程14d.观察两组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并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黏度.

8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