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解剖复位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

刘廷忠;毛艳;高鹏;刘静静;王海航

摘要: 目的:探讨小型钛板解剖复位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4例低位髁状突骨折且有移位,移位角度大于30°~45°,升支垂直高度降低超过4~5mm的患者,采用小型钛板复位。结果:术后患者创口均一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半个月张口度大于25mm。结论:小型钛板内固定术可以有效恢复骨折髁状突的解剖复位,可早期恢复下颌功能运动。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胶囊内镜检查阴性结果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贾泽博;车军;王永席

    目的:研究胶囊内镜(CE)检查阴性结果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2例在院接受CE检查结果为阴性的OGIB患者,根据再出血情况将CE检查阴性的再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未再出血的患者分为对照组,每组46例.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病历资料,并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年龄≥50岁以及血凝检查异常人数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86,x2=14.331;P<0.05);观察组服用阿司匹林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经特异性治疗人数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80,x2=23.545;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50岁、血凝检查异常、服用阿司匹林以及未经特异性治疗均是CE阴性患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E检查阴性结果的OGIB患者有再出血情况发生,且年龄≥50岁、血凝检查异常、服用阿司匹林以及未经特异性治疗均是影响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应予以重视.

  • 基于运维系统的医疗设备周期质量控制

    作者:王加主;田君鹏;蓝庆娇

    目的:实现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的流程化、动态化和规范化发展,提高医疗设备的送检率及工作效率.方法: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数据管理,完整统计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时间、数量及合格率等,提前自动提醒设备送检台数,提高设备的送检率.结果:通过运维系统的实时查询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医疗设备周期质量控制流程从静态到动态的转换,完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数据管理.结论:通过运维系统的应用,能够提高医疗设备周期质量控制的工作效率,实现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并适用于各级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

  • 医院体检信息的网络安全管理

    作者:王培兰;王金亮;周素月;杜婧;王子民;王龙基;贾晓清

    目的:设计医院体检信息的网络安全访问管理方案,实施医院体检信息的网络安全管理.方法:按照访问体检信息系统的用户来源和网络连接方式,将数据访问的管理方案分为局域网安全管理、互联网安全管理和专网安全管理.结果:利用防病毒软件、虚拟局域网(VLAN)管理、单向数据传输、隔离网闸和安全网关多因素认证机制等技术手段,加强网络访问控制.结论:针对不同的网络环境和用户,采用适当的安全管理方案,能够提高医院体检信息的访问安全性.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中隔不孕的疗效研究

    作者:蒙燕燕

    目的:研究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对不孕不育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4例子宫中隔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行宫腔镜电切术;观察对比两种术式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在22例完全子宫中隔患者中,术后妊娠率为59.09%,高于术前的18.18%(x2=4.539,P<0.05);术后足月顺产率为31.82%,显著高于术前的0%(x2=8.324,P<0.05).42例不完全子宫中隔患者中,术后的妊娠率为73.81%,高于术前的33.33%(x2=13.832,P<0.05);术后的足月顺产率为54.76%,高于术前的0%(x2=31.672,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对不孕不育患者疗效显著,具备创伤小、出血少、预后快等微创手术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IgG4相关性垂体炎6例临床分析及MRI表现

    作者:尚健;姚合斌;康静波;王庆军;蔡昌兰

    目的:对照免疫球蛋白G4(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诊治文献,回顾性分析6例IgG4相关性垂体炎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以提供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方法:选取6例IgG4相关性垂体炎患者,给予其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及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IgG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内分泌指标变化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结果:对患者采取糖皮质激素大剂量冲击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其症状改善明显,IgG4水平降至正常并维持稳定,MRI提示病变明显缩小,近期疗效和远期症状控制理想.结论:IgG4相关性垂体炎以垂体占位和IgG4升高为主要表现,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良好,垂体MRI显示,垂体柄及垂体均明显缩小.

  • 医学院校实验设备统筹管理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康健明;张帆;董君枫;黄松;王磊;王旭

    目的:探索医学院校实验设备统筹管理机制,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率.方法:在当前设备管理的实践基础上,对实验设备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统筹立项、集中采购、统筹管理和统一维护的方法,完善其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实验设备统筹管理机制.结果:通过实验设备统筹管理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及技术服务保障,解决现有管理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强化设备管理部门的职能,降低了采购成本和人力成本.结论:实验设备统筹管理机制为医学院校实验设备的管理提供了高效的管理方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MB-3100型系列血气分析仪临床性能评估

    作者:卞炳贤;杜坤;张广慧

    目的:对MB-3100血气分析仪分析人体血液酸碱度(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氧分压(pO2)3个项目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评价.方法:精密度评价采用伯乐公司生产的血气质控品,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的EP5文件进行,计算检测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准确度评价根据CLSI的EP9-A2文件使用MB-3100与Rapidlab 1265比对的方式来评估,使用配对t检验、线性回归方程对比分析两个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所有统计分析在SPSS19.0中完成.结果:MB-3100血气分析仪各项水平精密度的检测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准确度评价中MB-3100与Rapidlab 1265检测pH、pCO2及pO2的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t=0.042,t=1.489,t=-1.6;P>0.05).并且发现两个检测系统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均小于其对应的允许总误差.结论:MB-3100血气分析仪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测报告.

  • 基于自动计算和线上分析的磁共振成像质量控制系统的研究

    作者:张春青;王洪;贺瑶瑶;袁子龙;郭磊;侯坤;彭磊;杨秀云;徐龙春;赵慧慧;邱建峰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自动质量控制的方法,在线给出纵向和横向质量控制评估报告的磁共振成像检测和控制系统.方法:按照MRI系统测试标准,基于Matlab和C++语言编程构建包括客户平台和远程线上平台的软件系统,客户平台使用形态学运算、图像分割和模式识别技术,实现对磁共振扫描质量控制体模所得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度等13个质量控制参数的自动计算.远程线上平台基于MySQL数据库格式存储并上传测试报告,线上平台建立基于本机、同型号机型和同类机型的月测试和年测试线上大数据平台,纵向和横向比较后自动生成线上评估质量控制报告.结果:MRI质量控制测试系统经过对50台不同区域、型号和类别MRI实际质量控制工作验证,得到准确的测试和评估报告.系统可以进行13个质量控制参数的常规自动测算和报告生成,运行稳定可靠.结论:设计和完成能够自动计算图像质量并进行质量控制评估的软件系统,能够为MRI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测试长期和短期稳定性的可靠工具.

  • 射波刀治疗计划中计算框大小对靶区剂量分布影响研究

    作者:高行新;王洪花;陆军;李莎;张超;崔晓磊;黄永辉

    目的:研究射波刀治疗计划中计算框的大小对靶区剂量分布的影响,为射波刀治疗计划设计时计算框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个肿瘤大直径分别为10 mm、30 mm和50 mm的靶区,计算框大小分别为靶区外15 mm、30 mm、50 mm和大扫描体积,然后进行计划设计,并分析计算框的大小和靶区剂量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1计算时间随着计算框的增大而大幅度减少,而治疗时间随着计算框的增加均有减少的趋势,但变化不大;2随着计算框的增大,等剂量曲线数值呈下降的趋势,由开始轻微改变到在大扫描体积时变化大,如10 mm靶区,曲线数值由89%~70%,而30 mm靶区,曲线数值由85%~74%,对50 mm靶区,曲线数值由77%~70%.射线束变化趋势和等剂量曲线类似;3对不同大小的靶区,适形度会随着计算框的增大而增加,但随着靶区的增大,适形度增加幅度变小.结论:受计算时间和其他靶区剂量分布影响,对于肿瘤直径为10 mm的靶区,计划设计时选择较小的计算框,如靶区外15 mm;对于肿瘤直径为30 mm靶区,选择适中的计算框为宜,如靶区外30~50 mm;而对于肿瘤直径为50 mm的靶区,计算框可以选择大些,如靶区外50 mm或更大范围计算框,可以有效减少计算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 十二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类型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艾高山;冯岚;胡玲;黄泽建

    目的:分析十二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类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9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传统心电图检查及十二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动态监测系统进行远程监护操作,对比二者在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类型中的价值.结果:十二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动态监测系统进行远程监护后共检出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者71例(占78.89%),其中检出1种、2种和3种以上心律失常者分别有17例、34例和20例,其发生率分别占18.89%、37.78%和22.22%;1种、2种、3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传统心电图检查,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6,x2=12.05,x2=9.32;P<0.05);在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短阵性室性早搏、短阵性房性早搏及房室传导阻滞中,采用十二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动态监测系统的检出率均明显较传统心电图检查高,两种监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4,x2=9.15,x2=7.14,x2=8.19,x2=8.47;P<0.05).结论:十二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动态监测系统远程监护与传统心电图检查相比,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的检出率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中国医学装备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