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妊娠期呼吸系统的生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妊娠期为了适应胎儿生长发育以及高动力循环的需要,呼吸系统发生一系列结构及功能的生理性改变,这些改变影响了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的进程及相应临床处理.
-
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临床处理
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妊娠期严重合并症,发病率虽然并不高(1%~3%),但严重威胁孕妇及胎儿生命.本文主要对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和治疗和对母儿的影响及产科处理进行讨论.
-
妊娠合并急性肾衰竭
妊娠合并急性肾衰竭发病急,可迅速进展为不可逆性肾功能损伤,甚至还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母胎不良结局.妊娠合并急性肾衰竭病因较多,在了解其病因及高危因素后,应积极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疾病,改善母胎预后.本文从病因、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妊娠合并肾衰竭进行阐述.
-
妊娠期甲亢危象处理
甲亢危象是罕见的妊娠期合并症,易发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的甲状腺毒症,病死率高达20%.其病理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分娩过程中及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激状态有关.甲亢危象的治疗应由重症监护病房内分泌专家和母胎专家组成的小组进行管理.
-
妊娠期重症肝炎的防治
重症肝炎是指肝细胞在短期内大量坏死或严重变性所致的肝衰竭.该病特点为发展迅速、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治疗强调早期识别、及时转诊、严密监测、孕期抗病毒、多学科协作等综合治疗,同时积极防治并发症,适时终止妊娠,以降低孕产妇与围产儿的病死率.
-
产时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
哮喘持续状态病情凶险,危及母胎生命.早期诊断并有效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孕前及孕期哮喘的规范管理是降低支气管哮喘患者孕期不良结局的重要手段.
-
羊水栓塞的生命支持治疗与产科管理
羊水栓塞是产科罕见的凶险并发症之一,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常危及孕产妇和胎儿的安全,死亡率极高.一旦怀疑为羊水栓塞,应立刻启动快速反应团队进行抢救.及时给予高质量心肺复苏以保证患者基本呼吸循环支持,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快终止妊娠.
-
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
妊娠期间发生重度血小板减少有多种病因,根据不同的病因需要不同的监测与处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引起孕期血小板重度减少常见的内科疾病原因.妊娠期间特发的HELLP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等也可以导致严重的血小板减少.本文就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分度、孕期监测及围分娩期处理进行讨论.
-
围产期脑卒中19例临床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围产期脑卒中患者影响诊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2月至2016年3月入住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的19例围产期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病相关因素、诊断路径、治疗方法及母儿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1)5年间共收住36370例孕产妇,19例发生围产期脑卒中,围产期脑卒中发病率为52.2/10万次分娩.其中出血性脑卒中14例,缺血性脑卒中5例.(2)14例出血性脑卒患者主要发生在孕晚期,首发症状中13例为头痛、10例为恶心呕吐.10例入院时伴有意识不清.影响孕妇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出血量、出血部位、治疗方式、就诊时意识状态及发病到就诊时间.脑出血量<15 ml者保守治疗效果好.发病到就诊时间≤6 h者5例,其中4例治疗后无后遗症;>6h者9例,其中1例死亡、1例植物人、5例遗留后遗症.胎儿预后与发病孕周、家庭意愿以及发病后是否能及时诊断立即救治胎儿相关.(3)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为脑静脉血栓栓塞,发病时间主要在孕早期和产褥期,多以单侧肢体活动障碍为首发症状,孕产妇预后主要与梗塞范围及治疗有关,胎儿预后与发病孕周、家庭意愿有关.结论 出血性脑卒中以头痛、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缺血性脑卒中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到就诊时间≤6h者母儿预后较好.
-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3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in pregnancy,APIP)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7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34例API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分级标准将其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组23例)和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诊疗措施及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中高脂血症[SAP组(7/11例)和MAP组(4/23例),P=0.016],新生儿窒息发生率[SAP组(4/11例)和MAP组(1/23例),P=0.038)],分娩孕周[SAP组(32.7±5.6)周和MAP组(37.0±3.8)周,P=0.03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 甘油三酯或胆固醇增高与SAP有关,SAP病情危重,严重损害母胎健康,因此妊娠期应加强对血脂水平的监控.
-
胎母输血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胎母输血是指胎儿血液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可发生于妊娠及分娩任何一个时期. 中、重度胎母输血在所有活产新生儿中发生率为0.3%[1] ,它可导致严重的、甚至危及胎儿生命的贫血,胎儿病情严重程度与失血量有关. 由胎母输血引起的胎儿贫血、母体溶血性输血反应等症候群称为胎母输血综合征( fetomaternal hemorrhage , FMH) ,其发病较为罕见,诊断通常是在胎儿严重失血情况下,胎儿表现胎心率异常、水肿等失代偿症状,关于母体并发症的新报道较少. FMH起病隐匿,多为突发,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一旦发生,后果严重. 由此,加深对FMH的认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现就胎母输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
关键词: -
妊娠合并心衰的产科管理
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严重者发生低氧、低血压,甚至死亡. 一般来说,妊娠合并心衰是心脏病患者孕期和分娩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可以是没有心脏病史的孕产妇因严重产科并发症而导致的心衰,如重度子痫前期并发心衰,还有少数病例属于医源性心衰. 产科医生首先要认识心衰的临床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病因,是产科因素诱发心衰,还是患者既往的心肺疾病而由于妊娠加重了心脏负担而诱发心衰.在寻求心脏内外科、重症监护室、麻醉科等多科室的支援抢救同时,产科医生更要及时根据发病原因、心衰治疗效果、孕周和母胎情况来决定终止妊娠的恰当时机.
关键词: -
妊娠期和分娩期心脏骤停的预防与处理
孕产妇心脏骤停是产科临床的紧急事件,尽管发生率很低,但一旦发生易导致孕产妇和胎婴儿死亡的严重后果.受妊娠子宫影响,妊娠期和分娩期心脏骤停处理与非孕期人群不同. 因此,孕产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妊娠期和分娩期心脏骤停需及时预防、预知和处理. 本文就妊娠期和分娩期心脏骤停预防与处理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 -
妊娠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意义
妊娠期间孕妇心血管系统发生明显的生理改变,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心血管系统经历重大的调整,心脏功能的改变从妊娠第5周开始. 心输出量从第15周开始增加,间接反映了外周血管阻力的下降和心率的增加. 与孕前相比,妊娠6~7周外周血管收缩压、舒张压和中心收缩压均开始明显下降;静息状态下孕期脉搏增加大约10次/min;妊娠10~20周,血浆容量开始增加,前负荷增加[1]. 妊娠期心室功能是通过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和动脉血流的改变反映出来的,这些变化是为了适应母儿代谢的增加,不仅确保子宫胎-盘循环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同时保持母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血流动力学的调整不足,可以引起严重的母胎并发症,例如子痫前期和胎儿生长受限等. 此外,如果母体不能适应这些生理性调整,可能会出现既往并未发现的潜在的心脏病理情况,这就是所谓的妊娠是自然体能检测.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 因此,对于妊娠期血流动力学的正确认识至关重要,需与病理性心血管疾病相鉴别.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