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界面
摘要: 界面指相与相之间的交界面,即两相间的接触表面,人工关节摩擦界面(friction interface)主要指人工髋关节不同部件之间的接触表面.人工髋关节曾尝试应用多种关节界面,大体上分为硬-软界面和硬-硬界面以及衬垫界面.硬-软界面包括金属-高交联聚乙烯、陶瓷-高交联聚乙烯;硬-硬界面包括金属-金属、陶瓷-陶瓷、金属-陶瓷、陶瓷化的金属-金属等.
-
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严重髋臼内陷的全髋关节置换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严重髋臼内陷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1月,对解放军兰州总医院收治18例(20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严重髋臼内陷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37~68岁,平均(46±8)岁.纳入病例均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严重髋臼内陷,髋臼内陷依Sotello-Garza和Charnley分型:Ⅰ型(内陷1~5 mm)0例,Ⅱ型(内陷6~15 mm)15例(17髋),Ⅲ型(内陷>15 mm)3例(3髋).排除标准为先天性、创伤性或髋关节骨关节炎所继发的髋臼内陷.手术采用后外侧入路,股骨颈截骨后股骨头逆行取出,取自体松质颗粒骨打压植骨重建髋臼,采用压配方式植入生物型多孔髋臼假体.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X线平片观察假体是否有松动和再次内陷以及植骨愈合情况.对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股骨头中心到Kohler线的距离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为55~131 min,平均(89±8)min.失血量为165~480 ml,平均(295±11)ml.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以及髋臼和股骨劈裂骨折.随访时间2.5~6年,平均(4.5±1.7)年.术后X线片示4.5个月自体移植骨均与髋臼融合.末次随访的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55±9)分(40~65分)提高至(92±13)分(89~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1,P<0.01).股骨头中心到Kohler线的距离由置换前的(20±4)mm增加到置换后的(2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2,P<0.01);随访期间均无髋臼假体松动发生.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严重髋臼内陷的髋臼骨质菲薄且局部骨质疏松严重,髋臼形态不规则.采用自体股骨头颗粒骨移植填充髋臼结合生物型钽金属骨小梁髋臼杯假体,可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并获得满意的近中期临床效果.
-
初次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初次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的中远期临床及影像学疗效、假体的生存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991年7月至2006年6月间接受初次骨水泥型THA的患者187例(201髋)进行随访。观察并发症情况、影像学表现,并对Harris评分和骨密度结果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假体翻修为随访终点,计算假体的生存率。结果共117例(126髋)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5年。 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2.8±22.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0.3±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91, P<0.01)。假体周围界面有不同表现的患者的骨密度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0.289,P>0.05)。晚期感染1髋,脱位3髋,下肢深静脉血栓4髋,下肢不等长4髋,假体周围骨折2髋,异位骨化6髋,无菌性松动5髋。共有7髋接受髋关节翻修手术,平均翻修手术时间为初次置换术后11.3年,假体的生存率为94.4%。结论骨水泥型THA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患者髋关节疾病方面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骨水泥假体的远期生存率令人满意。
-
铰链-非铰链联合型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短期随访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11例行铰链-非铰链联合型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患者随访结果的分析,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香港玛丽医院骨科2002年3月至2004年6月间,行Acclaim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的11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定肘关节手术前后疼痛情况、活动度、稳定性及X线表现,使用SPSS统计软件(version 11.0)应用配对t检验,对7例术前没有合并骨折患者的术前,术后关节活动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肘关节后随访时均无疼痛;术后亦未出现肘关节不稳的现象; 肘关节活动度除伸直较术前降低了以外,屈曲、前臂旋后及屈伸弧度、前臂旋转弧度皆有明显改善(P<0.05),但前臂旋前角度术前术后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88);X线片仅1例于尺骨部分出现部分的透亮线;1例术后出现尺神经麻痹症状,但在出院前已恢复;2例术后因外伤出现肱骨内上髁骨折.结论 Acclaim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的短期临床结果满意,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
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及适应证的初步探索
目的 评估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对股骨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5月,回顾研究91例133髋中医药治疗的ONFH患者,年龄(38.81±11.99)岁,随访(14.04±6.77)个月.气滞血瘀型31例,肾虚血瘀型37例,痰瘀蕴结型23例;FPS-R评分评估关节疼痛程度,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SF-36量表评价生存质量,影像学评价塌陷进展;以股骨头塌陷≥ 4 mm为终点,Cox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对中医药治疗后股骨头生存率的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ONFH的适应证.结果 至末次随访,有6例7髋转为手术.(1)中医药治疗前(133髋)和治疗后末次随访时(126髋)的各证型患者总体FPS-R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7.780,P<0.01);(2)治疗前后患者总体Harri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5.238,P<0.01);(3)影像学进展:49例59髋出现X线进展,中药治疗前后影像总体进展率>50%的因素包括塌陷、疼痛时间≥ 12个月、坏死范围≥ 40%、C2型;(4)股骨头生存率:26例31髋塌陷≥ 4 mm,随访至29个月的生存率为76.7%.Cox回归分析示疼痛时间、坏死范围和分期是影响疗效危险因素(OR>1).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示:无痛、Ⅰ期、A型和中心型坏死生存率均为100%,且无影像进展;B型和稳定Ⅱ期生存率分别为95.8%和96.8%,且影像进展率均<10%;疼痛时间≤ 6个月、坏死范围<40%、不稳定Ⅱ期、C1型、周围型坏死生存率均>75%,且影像进展<50%.结论 合理选择适用范围,中医药治疗ONFH对缓解症状、改善功能具有一定的疗效.中医药保髋适应证:(1)前提条件:疼痛程度属于B级或以下,同时患髋Harris评分等级为优、良或可;(2)绝对适应证:中心型、A/B型坏死或无痛的Ⅰ期坏死,可不考虑疼痛时间、坏死范围、分期与形态;(3)稳定Ⅱ期,若无痛,可不考虑疼痛时间、坏死范围、部位与形态,若疼痛,则与不稳定Ⅱ期条件一致;(4)相对适应证:Ⅱ(不稳定)、Ⅲ或Ⅳ期,同时满足坏死范围<40%、疼痛时间<12个月、C1型.
-
SPECT-CT评价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供的变化
目的 利用SPECT-CT观察不同分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供的变化和股骨头不同部位血供的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的SPECT-CT检查资料,股骨颈骨折采用Garden分型,并将股骨头分为外上方(A)、外下方(B)和内下方(C)三个区域,分别计算患/健股骨头核素比值和三个区域与健侧股骨头核素计数比值,比较股骨颈不同类型骨折、同种骨折股骨头不同部位血供的变化.结果 Garden Ⅰ、Ⅱ、Ⅲ和Ⅳ型患/健比均值分别为:2.6、1.7、0.7和0.4(F=2.34,P<0.05).股骨头外上方、外下方和内下方与健侧股骨头的核素比分别为:(Garden Ⅰ型)1.9、3.2、2.4(F=3.85,P<0.05),(GardenⅡ型)1.3、2.3、1.6( F=4.56,P<0.05),(GardenⅢ型)0.3、0.9、0.5(F=3.47,P<0.05),(GardenⅣ型)0.1、0.6、0.3(F=2.73,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移位程度越大,股骨头血供破坏越严重,尤其是股骨头的外上方部位血供下降程度为明显.
-
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
目的 探讨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的近期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晚期髋关节结核18例(18髋),男11例,女7例,年龄21~68岁,平均(38.7±5.3)岁.根据Babhulkar和Pande髋关节结核分期:Ⅲ期6例,Ⅳ期12例.所有病例均行正规抗结核治疗,平均(38.5±6.4)d,行一期病灶清除生物固定型THA治疗,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平均(13.4±1.3)月.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术前Harris评分为(35.7±8.2)分.红细胞沉降率平均(82.4±7.3)mm/h;C反应蛋白,平均(33.6±2.7)mg/L.病理学检查确定为髋关节结核.患者平均随访(32.6±8.1)个月.随访期间无结核复发.Harris评分为(81.4±9.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2,P<0.01).术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平均(20.2±3.4) mm/h;C反应蛋白,平均(4.6±1.3) mg/l.结论 一期病灶清除THA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能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近期疗效满意.
-
髋臼骨折的CT分型与手术入路选择
目的 探讨应用髋臼骨折的CT分型指导手术入路选择,提高髋臼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7年9月间对21例髋臼骨折患者术前应用CT扫描,按髋臼骨折的Judet-Letoumel分型选择手术入路,4例后壁骨折、5例后柱骨折及2例横行骨折采用Kocher-Langeneback入路,2例前柱骨折、5例双柱骨折采用髂腹股沟入路:2例移位较重双柱骨折,采用前后联合入路;1例前壁骨折伴股骨头前上方骨折,采用髂股入路.采用专用器械及骨盆重建钢板和螺丝钉对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骨折距手术的时间为6~10 d.结果 随访6~57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骨折复位的质量按Matta影像学评定:解剖复位12例,良好复位8例,不满意复位1例.根据Merled 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临床疗效优13例,良5例,一般2例,差1例.结论 CT扫描能明确髋臼骨折移位和粉碎程度,用术前CT分型指导手术入路的选择能提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
带翼髋臼加强杯在髋臼周围肿瘤切除术后髋臼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带翼髋臼加强杯在髋臼周围肿瘤切除术后髋臼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应用带翼髋臼加强杯联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15例HarringtonⅢ型髋臼周围肿瘤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6~65岁(平均45.3岁),包括I级软骨肉瘤6例、骨巨细胞瘤5例、软骨母细胞瘤2例、肺癌骨转移1例、乳腺癌骨转移1例。结果本组病例术中出血量500~2600 ml(平均1130 ml),手术时间156~262 min(平均185 min),住院时间15~32 d(平均22.8 d),术后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7.1个月);术后1例出现手术切口血肿,1例腘静脉血栓,1例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1例术后15 d出现髋关节脱位,1例病例术后22个月因骨巨细胞瘤复发导致假体松动;术后髋臼外展角40°~55°,平均47.8°;术后12周MSTS评分17~27分,平均23.4分;VSA评分0~5分,平均(2.3±1.0)分;Harris评分62~89分,平均(71.2±6.8)分;1例术后18个月死于肺腺癌进展期,1例骨巨细胞瘤术后20个月发现复发,1例Ⅰ软骨肉瘤术后33个月发现复发。结论应用带翼髋臼加强杯联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Harrington Ⅲ型髋臼周围肿瘤安全、可靠,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
目的 探讨一期关节置换手术选择性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在掌握手术指征的基础上,对 12例陈旧性髋臼骨折患者一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通过固定骨折、颗粒状松质骨植骨、金属钛网的使用等方式来重建髋臼.结果 治疗优良率达 75%,2例患者需要再次翻修手术,无感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部分髋臼骨折的患者可以通过假体置换手术,恢复关节功能,早日下床活动,避免了关节病残及继发的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痛风性膝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重度痛风性膝关节炎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特点、疗效和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方法 追踪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23例28膝经保守治疗不能缓解其疼痛且有明显的影像学改变的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置换后均获得2年以上的随访,记录术前、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及膝关节X光片,各时间点的疗效指标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置换术中及置换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及术后24个月随访时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F=31.76,P<0.01),KSS评分(F=106.54,107.85,P<0.01)、膝关节活动度(F=104.78, P<0.01)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所有患者置换后X射线片均示假体位置良好,下肢力线满意,无透亮线及任何松动迹象.结论 通过围手术期全面规范处理、快速康复及系统的功能锻炼,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晚期痛风性膝关节炎近期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