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防髋关节僵硬装置配合髋臼重建术的应用体会

    作者:包勤德;乔栓杰;连坡

    学龄期先天性髋脱位的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解剖畸形及病理变化逐渐趋于复杂,严重的髋臼退化及股骨上端的变形使单一的手术方式不能奏效,而且存在着术后关节僵直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两大并发症,亦是国内外目前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

    作者:白振国

    复杂的髋臼双柱骨折主要发生于青壮年的高能量损伤,病情凶险.手术显露、复位及固定困难,并发症多,致残率高.我们从2004年8月至2008年5月采用经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1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42例髋臼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李海丰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2例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23-65岁.按Letournet分类后壁骨折21例;后壁+后柱骨折8例;前柱+前壁骨折5例;双柱骨折6例;髋臼横行骨折2例..手术采用单-kocher-langen21例,单一髂腹股沟入路15例,kocker-langenbeck联合髂腹股沟入路6例.采用重建钢板,螺钉固定.结果:骨折复位程度按matta标准,解剖复位31例,功能复位8例,差的复位3例随访6-28个月,平均17个月.采用改良的merle d aubigne和Postl髋关节评分标准;优30例,良7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84%.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手术入路的选择,良好的复位固定和减少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内固定 手术
  • 髋臼前柱置钉瞄准器的研究

    作者:王良基;李必文;唐卫东;谭文甫

    基于髋臼置钉术的难点,在传统的手工解剖测量参考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扩展,设计制造出髋臼前柱置钉瞄准器.推导出了髋臼术前影像与瞄准器钻套调整角的关系,并编制了计算应用软件.为大幅度地提高髋臼置钉的准确率提供了可靠的途径.

  • 早期股骨头坏死髋臼软骨病理改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强;施裕新;张其恭;施红光;吴克荣;朱顺星;吴晓颖

    目的:研究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早期髋臼软骨是否存在病理改变.方法:采用健康成年中国白兔30只,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4只,按每周2次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7.5mg@kg-1诱发股骨头坏死模型.对照组6只,每周2次肌注等量生理盐水.通过MRI、螺旋CT扫描确定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分期,参照分期在实验的第3、6、9周分批处死动物,对股骨头及相应的髋臼与滑膜标本行HE染色,光镜检查.观察股骨头早期坏死时髋臼软骨及相应滑膜的病理改变.结果:送检的12例0期坏死髋臼标本中3例有阳性病理表现(25%),12例Ⅰ期坏死髋臼标本中10例有类似阳性表现(83.3%),12例Ⅱ期坏死髋臼标本均有阳性表现(100%).光镜下阳性表现为:软骨细胞核固缩、靠边、深染,部分软骨陷窝中软骨细胞缺失.同时从Ⅰ期坏死开始,病髋滑膜出现炎症反应.结论:明确的髋臼软骨变性可能起始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早期.

  • 改良Stoppa入路在髋臼及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任许

    目的:探讨改良 Stoppa 入路在髋臼及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治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在髋臼及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更好。

  • 髋臼成形术联合髋臼周围旋转截骨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效果

    作者:吕学敏;傅刚;杨劼;朱振华;王玉琨;郭源

    目的:探讨髋臼成形术联合髋臼周围旋转截骨手术治疗9岁以上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可行性及其早期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0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行髋臼成形术联合髋臼周围旋转截骨手术的患儿7例。详细介绍手术方法,分析手术适应证,采用Severin分级和McKay评分评价方法对手术后髋关节的X线表现及功能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本研究组病例平均年龄9.9岁(9~11岁),均为女性,术前Tonnis分型为Ⅲ~Ⅳ型,随访时间长67个月,短6个月,平均16个月。7例患儿中6例除髋臼侧手术外同时行股骨近端截骨,1例除本研究所描述的手术方式外未行股骨近端截骨手术。截至随访期,未出现股骨头再脱位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等术后并发症,McKay评分1例优、2例良、4例中,Severin髋关节分级均为Ⅱ型。结论处理9岁以上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侧的病理改变时,髋臼成形术联合髋臼周围截骨可以作为一种选择方案。对其早期效果评价,本研究组病例髋关节功能均达McKay分级中以上,髋关节影像学结果均可达良好。

  • 计算机导航辅助髋臼骨巨细胞瘤精确切除和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勇昆;牛晓辉;李远;徐海荣;刘巍峰

    目的 对于累及髋臼前柱或后柱的骨巨细胞瘤,评价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进行精确切除和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符合病例纳入标准且资料完整的3例骨盆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病灶累及髋臼前柱1例,累及髋臼后柱2例.3例患者均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进行肿瘤切除和全髋假体置换,采用自体同侧股骨头填补前、后柱缺损.术后定期随访,并采用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价系统评估患肢功能.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26.3个月(14~33个月).外科边界均为边缘及以上切除.平均术中失血量为2400 ml,平均手术时间为390 min.截至近随访时间,无肿瘤复发和转移,未发生假体松动或脱位、假体周围骨折以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假体生存率为100%,平均MSTS评分为27分.结论 对于累及髋臼前柱或后柱的骨巨细胞瘤,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精确切除可获得安全的外科边界和良好的局部控制效果,患者对术后重建功能满意.

  • 髋臼骨折CT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国光

    目的:分析髋臼骨折CT及三维重建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30例髋臼骨折均摄X线平片及CT横断扫描,其中25例采用SSD(表面遮盖法)或MPR(多平面重建)技术作三维重建.结果:30例髋臼骨折中,简单骨折15例,X线平片仅显示12例骨折;复杂骨折15例,CT横断扫描清楚显示软组织损伤情况.三维重建图像多角度、立体显示骨折及移位情况.25例行手术治疗,5例保守治疗.手术中所见与CT扫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髋臼骨折CT扫描能准确对骨折分型,三维重建可弥补横断影像的不足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 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术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张如意;周勇刚;马海洋;林峰;郝立波;陈继营;唐佩福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31例(31髋)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26例,女5例;受伤时平均年龄(41±12)岁.患者因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3~132个月,平均(20.6±26.9)个月内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观察术后并发症和关节活动度,并比较术前和术后随访时髋关节VAS疼痛评分和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术后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80个月,平均(43.2±11.7)个月.其中出现关节感染1例,假体松动1例,脱位1例,无继发坐骨神经损伤病例发生.所有随访病例髋关节功能和步态有明显改善;至末次随访时,VAS由术前平均(7.6±1.2)分,降低到术后平均(1.2±0.9)分,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5.5±13.6)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8.5±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髋关节除后伸外,前屈、外展、内收、内旋及外旋活动范围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髋臼假体无不稳定发生,1例股骨柄假体下沉3 mm,2例发生异位骨化.结论:正确处理内固定物,提防潜在感染,合理重建髋臼骨缺损,是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术后全髋关节置换成功的关键.

  • 初次全髋置换术中髋臼骨折的分析与处理

    作者:何志勇;狄正林;章军辉;冯建翔;徐荣明

    目的:分析初次全髋置换术(pTHR)中髋臼骨折的原因和治疗结果,探讨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7月至2006年12月,326例pTHR病历记载中11例术中出现髋臼骨折,女7例,男4例;年龄37~71岁,平均54岁.分析骨折原因、解剖位置、治疗方法和结果,对髋臼假体进行分类,评估导致骨折的风险因素.结果:11例中,6例为打压安装髋臼假体时发生,3例是磨钻髋臼时发生,2例是安放Homman拉钩时发生.包括5例中央型骨折,3例为后方(后壁),2例为前方,1例为后上方.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18个月,无异位骨化,无脱位和深静脉栓塞,所有的骨折均愈合.结论:髋臼骨折在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中并非罕见,需要重视.但在对髋臼假体进行牢固固定,获得初始稳定性后仍可获得骨长入,近期治疗结果良好.

  • 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臼杯高位和解剖位安放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王振江;强晓军;刘涛

    目的:探讨在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非骨水泥臼杯适度高住安放和解剖位安放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46倒(58髋)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臼杯高位安放(高位安放组),选择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中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髋臼解剖位重建的CroweⅢ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解剖位安放组)20例(28髋)作为对照.高位安放组男6例(8髋),女40例(50髋);年龄40~70(54.3±7.6)岁.解剖位安放组男4例(5髋),女16例(23髋);年龄42~68(53.0±7.1)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步态、Trendelanburg征及下肢长度差,影像学测量结果,假体生存率有无差异.结果:高位安放组手术时间为(75.1±13.3) min,出血量为(108.4±47.1)ml;解剖位安放组手术时间为(107.7±17.1) min,出血量(210.0±58.6) ml;高位安放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小于解剖位安放组.术后2年随访时高位安放组HHS评分为92.3±3.7,解剖位安放组Harris评分为91.4±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下肢长度高位安放组(3.8±2.1)mm,解剖位安放组(3.5±1.6) 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高位安放组旋转中心距泪滴连线的垂直距离(31.6±7.8) mm,解剖位安放组(19.3±7.4) mm,解剖住安放组小于高位安放组;水平距离高位安放组(30.1±7.7) mm与解剖住安放组(29.4±7.5)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假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步态良好,无外展肌效力不足导致的跛行或Trendelanburg征阳性.结论: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生物型臼杯适当高位并内移安放术后短期随访患者功能好、假体生存率高,因此臼杯高位安放是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重建的一种有效方法.

  • 37例髋臼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财宝;陈古树;蔡玉毅;陈德仁;邱广宜

    髋臼骨折为高能量创伤所致,骨折移位情况复杂,解剖位置深,治疗难度大,且手术治疗长期疗效不满意,并且有较多的并发症[1].自1998年8月以来,共收治髋臼骨折37例,现把治疗情况及效果报告如下.

  • 外伤性髋关节骨折脱位18例治疗体会

    作者:张会生;贾卫斗;郝俊

    髋关节骨折脱位是指股骨头后脱位合并髋臼骨折或/和股骨头骨折.我院自1989年7月~1998年7月治疗18例髋关节骨折脱位,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6例,女2例;年龄21~56岁,平均38.5岁.本组18例均为受伤后3周内手术,均为新鲜脱位合并骨折.17例因车祸致伤,1例为高处坠落伤.2治疗方法 18例患者在无禁忌症情况下,全部在腰麻下进行手法复位.对复位成功不需手术者,进行皮牵引或骨牵引4~6周,本组6例.手法复位失败2例和10例股骨头虽然复位,但合并髋臼或股骨头骨折均手术治疗,行髋关节后外侧入路髋关节清理,骨折复位内固定,其中1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体方法:①脱出股骨头,暴露髋臼,清除关节内碎骨块及常规切除圆韧带.②保护股骨头软骨,对软骨缺损、软骨下骨暴露者行钻孔减压.③修正髋臼关节面及整复股骨头骨折,并采用螺丝钉固定.术中见:关节内碎骨块常伴有软骨及软组织,所以,碎骨块实际比影像学所显示的大.复查X线片及髋臼CT扫描,其中8例CT提示有髋关节内碎骨块嵌入.碎骨块为髋臼及软组织1例,股骨头及软骨5例,韧带及髋臼附着部撕脱骨块2例.

  • 经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叶林根;周富根;费自威

    近年来,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选择适当的手术径路,对于术中骨折的显露和复位以及术后取得满意的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1,2].我科自1993年12月-2000年12月手术治疗髋臼骨折43例,其中经髂腹股沟入路20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外科手术
  • 计算机虚拟复位结合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雨辰;马勇;俞伟忠;李云峰;刘延辉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虚拟复位结合3D打印技术对髋臼手术进行术前规划,评估其应用价值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手术内固定方式治疗的35例髋臼骨折患者,按术前是否应用计算机虚拟复位和3D打印技术分为数字组和对照组.数字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2~58岁,平均(39.4±8.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8.8±2.0)d;按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4例,后壁骨折5例,T型骨折4例,后壁伴横行骨折2例.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9~59岁,平均(38.7±13.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8.2±2.3)d;按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6例,后壁骨折8例,T型骨折3例,后壁伴横行骨折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满意率和d`Aubigne Postal功能评定优良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情况发生;骨折均Ⅰ期愈合,无内固定断裂或松动.两组各有1例术后出现神经刺激症状.数字组1例在术后6个月发现股骨头坏死.常规组1例在术后8个月发现异位骨化.3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8个月,平均17.6个月.数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组和对照组骨折复位优良率分别92.9%(14/15)和85%(1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d`Aubigne Postal功能评定优良率分别为86.7%(13/15)和80%(16/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虚拟复位结合3D打印技术可以减少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术前规划方式,值得推广.

  • 改良前入路髂腹股沟切口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樊晓海;时培晟;薛云;周顺刚;邓晓文;李旭升

    目的:通过对63例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手术前入路的治疗过程回顾性分析,获得改良髂腹股沟入路方法.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髂腹股沟前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63例,男45例,女18例;年龄12~68岁,平均(37.71±13.41)岁.分别选用标准前入路和改良前入路手术处理,标准前入路(A组)手术处理37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38.49±13.64)岁;改良前入路(B组)手术治疗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36.62±13.29)岁.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切口(从切皮至完成髂腹股沟前方3个“窗口”)暴露时间、其间失血量、切口关闭时间,并采用Majeed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比较,B组手术从切皮至完成髂腹股沟前方3个“窗口”暴露时间较短(P=0.006),失血量(暴露过程中出血)较少(P=0.002),关闭髂腹股沟切口时间短(P=0.002),而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全组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6±9.2)个月.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螺钉钢板断裂.骨折复位情况根据Matta标准评定:A组优28例,良8例,可1例;B组优20例,良5例,可1例.髋关节功能根据Ma-jeed评分标准,A组优20例,良12例,中4例,差1例,平均(82.51±9.72)分;B组优13例,良10例,中3例,差0例,平均分(80.54±10.79)分.结论:改良入路能提供良好的术野暴露范围,不易损伤到腹股沟韧带下方股神经及股动静脉,无须切开腹股沟管,可以避免出现腹股沟疝的发生,也减少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操作时间.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早期临床研究

    作者:赏后来;赵建宁;王与荣;郭亭;周利武;程秀红;周娟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THA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13例(13髋),其中男10例,女3例.10例髋臼骨折曾行单纯内固定治疗,3例曾行保守治疗.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13例全部得到随访,持续1年,分别拍摄患侧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对患侧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术后随访1年,未见假体松动征象,Harris评分平均(83.38±3.33)分,较术前(37.19±20.12)分明显提高.结论:陈旧性髋臼骨折因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失败后骨折再次移位,大面积不规则骨缺损等问题,治疗难度大,术中恢复解剖位置困难,THA是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有效手术方法.但较普通全髋关节置换,需很强手术经验和技巧.

  • 变异髋臼初次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前设计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铁军;张洪美;陈卫衡;顾立军;孙钢;刘道兵;尹天;张淳

    目的:探讨变异髋臼初次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的正确放置位置及手术疗效.方法:对34例(38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髋臼变异的各类髋关节疾病进行术前设计,其中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1岁(29~75岁).股骨头坏死继发骨性关节炎15例(19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12例,创伤性骨关节炎5例,髋关节融合术后1例,髋关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1例.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1个月(5~38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定,优(>90分)12髋,良(80~90分)23髋,尚可(70~79分)3髋,失败0髋(<70分).评定结果: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7.9分,术后平均90.3分.结论:对于髋臼解剖结构异常的髋关节疾病患者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时,通过术前对髋臼正确位置的设计,使髋关节中心置于正确的位置上,既可简化术中操作的难度,又可以使臼杯假体得到牢固固定及良好的骨覆盖,有利于人工全髋关节的长期疗效.

  • 骨盆髂嵴外固定架Schanz钉置钉区域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蔡鸿敏;刘又文;李红军;吴学建;段卫峰;李无阴

    目的:对骨盆髂嵴外固定架Schanz钉置钉区域进行影像学研究以指导置钉.方法:将筛选出的9例成人正常骨盆的2.0 mm层厚轴向CT扫描结果导入MIMICS 10.0软件.通过后者将髂嵴外固定架Schanz钉置钉区域,即位于髂前上棘及臀中肌结节之间的、髋臼之上的髋臼前柱的高位部分,进行真正矢状面及冠状面重建.然后应用该软件的测量工具于重建面上进行测量,后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位于髂前上棘前缘后方16.5 mm宽度为49.6 mm的髂嵴节段可用作定位髂嵴外固定架Schanz钉的进钉点.该节段髂嵴所覆盖骨质相对丰厚及纵深,可完全容纳直径为5.0 mm的Schanz钉,并可经髂嵴将该直径的螺钉浅打入71.7 mm至髋臼顶及深打入143.5 mm至髋臼后方相对致密的骨质.结论:本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髂嵴外固定Schanz钉的置入,于上述进钉点区域将Schanz钉朝向髋臼或其后方打入臼顶或臼后相对致密的骨质以获得较好的把持力从而增强固定效果.

1268 条记录 1/64 页 « 12345678...636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