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计算机导航辅助髋臼骨巨细胞瘤精确切除和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勇昆;牛晓辉;李远;徐海荣;刘巍峰

    目的 对于累及髋臼前柱或后柱的骨巨细胞瘤,评价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进行精确切除和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符合病例纳入标准且资料完整的3例骨盆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病灶累及髋臼前柱1例,累及髋臼后柱2例.3例患者均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进行肿瘤切除和全髋假体置换,采用自体同侧股骨头填补前、后柱缺损.术后定期随访,并采用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价系统评估患肢功能.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26.3个月(14~33个月).外科边界均为边缘及以上切除.平均术中失血量为2400 ml,平均手术时间为390 min.截至近随访时间,无肿瘤复发和转移,未发生假体松动或脱位、假体周围骨折以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假体生存率为100%,平均MSTS评分为27分.结论 对于累及髋臼前柱或后柱的骨巨细胞瘤,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精确切除可获得安全的外科边界和良好的局部控制效果,患者对术后重建功能满意.

  • 肢体多发性腱鞘巨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刘玉堂;夏胜华;孙斌

    腱鞘巨细胞瘤又称黄色素瘤或良性滑膜瘤,多发生在手指,以中年或老年较为多见[1,2].肢体多发性腱鞘巨细胞瘤较为少见.本例患者为老年男性,诊断为肢体多发性腱鞘巨细胞瘤(双手背、左肘后及右足跟部).现报告如下.

  • 刮除植骨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薛青贵;林国兵;郭文荣

    目的:通过刮除植骨对骨巨细胞瘤刮除后骨缺损重建的效果分析,了解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后局部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随访手术治疗72例骨巨细胞瘤,男31例,女41例;年龄14~66岁,平均32.4岁.主要发病部位为股骨上端5例,股骨下端21例,胫骨上端17例,肱骨上端7例及桡骨远端9例.外科治疗以X线Campanacci分级系统或Enneking外科分期标准为原则,采用囊内刮除植骨(病灶刮除术和肿瘤瘤段切除术),对肿瘤切除,进行临床和放射学随访.结果:72例中有5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48个月,平均2年4个月.功能评价按Enneking标准,本组优25例,良21例,一般5例,优良率90.19%.结论:本研究提示骨巨细胞瘤刮除后行骨移植修复骨缺损、重建关节,手术刮除彻底,复发率低,植骨愈合可靠,重建后的关节功能良好,可能与肿瘤充分刮除有关.

  • 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手术治疗

    作者:李东升;冯峰;古建立;张志勇;郭建刚;黄满玉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1994年6月-2003年1O月,收治四肢长骨复发性骨巨细胞瘤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8~44岁,平均26岁.股骨下端5例,胫骨上端8例,股骨上端1例,桡骨远端4例.Enneking分期:Ⅰa期14例,Ⅰb期4例.放射影像学Cam-panicci分级:Ⅰ级7例,Ⅱ级7例,Ⅲ级4例.病理学Jaffe分级:Ⅰ级8例,Ⅱ级7例,Ⅲ级3例.采用肿瘤扩大切除,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髂骨联合移植术治疗9例;瘤段切除,吻合血管的腓骨头移植重建术4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5例.结果:随访时间11~110个月,平均66个月.所有移植骨术后均愈合,一侧关节间隙轻度狭窄2例,术后再复发1例.术后功能评价:优13例,良3例,可1例,差1例.结论:肿瘤扩大切除,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髂骨联合移植术既能彻底切除病变,又能保持和重建关节功能,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Campanicci分级Ⅲ级、病理学Jaffe分级Ⅱ~Ⅲ级的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原则上应施行更为广泛的瘤段切除术,桡骨远端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因其部位的特殊性,应用自体腓骨移植重建效果良好.

  • 70例手指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张小军;裴东红;习勇;王海贤;王玉

    目的:分析手指腱鞘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02年7月至2010年12月,对70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为手指腱鞘巨细胞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9例,女41例;年龄16~61岁,平均42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11月.观察手指腱鞘巨细胞瘤的手术、麻醉方法.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明显坏死病例.其中术后发生血管危象者6例,占8.6%.手指腱鞘巨细胞瘤术前术后诊断不一致者18例,占25.7%,术中因肿瘤情况改换麻醉17例,占24.3%;经随访2.2年~10.5年,8例复发,占11.4%,经第二次手术确诊为同一性质,未见恶变病例.结论:手指腱鞘巨细胞瘤手术麻醉选择尽可能选择臂丛麻醉,以便充分显露、彻底切除与减少副损伤,手术治疗力争一期囊外彻底切除,术后后应积极随访,对于复发病例可二次手术治疗.

  • 下肢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诊断及临床应用

    作者:潘国平;赵刘军;方媛;冯仁海

    目的:分析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表现,探讨其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20例的MRI检查资料.男8例,女12例;年龄15~61岁,平均35.5岁.所有病例行MRI检查.结果:病变位于膝关节16例,足趾关节和踝关节各2例.其中局限性19例,弥漫性1例,MRI均表现为下肢骨关节旁软组织肿块,肿瘤与骨骼肌相比,T1WI上15例接近于骨骼肌信号,5例稍低于骨骼肌信号;在T2WI上4例介于骨骼肌与皮下脂肪信号之间,13例接近于骨骼肌信号,3例稍低于骨骼肌信号.16例行T1WI增强扫描,5例呈均匀强化,11例呈不均匀强化.4例伴邻近骨质破坏.结论:MRI能明确显示下肢关节旁腱鞘巨细胞瘤病变的部位、形态及内部信号特征,对临床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 髌骨骨巨细胞瘤手术1例报告

    作者:尚大财;钟生财;向志军

    患者,女,32岁,以左膝部疼痛、肿胀2年,加重半年入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部夜间疼痛,呈持续性隐痛,白天疼痛较轻,并感左膝酸软、无力,无外伤史,无关节活动受限,疼痛发生后未引起重视.半年前症状开始加重,出现左膝行走不稳,摔倒后致左膝肿痛,拍片发现左侧髌骨骨质破坏,遂入我院治疗.入院查体:跛行,左膝肿胀,左侧股四头肌萎缩,髌骨周缘压痛,髌骨按压表面有柔软感,皮温较对侧升高,关节活动度受限,伸直0°,屈曲80°,股四头肌肌力4级,左膝髌上10 cm周径较右侧小4 cm,左下肢皮肤感觉及末梢血运良好.

  • 易误诊为骨巨细胞瘤的慢性骨髓炎1例

    作者:丁雷;李叔强;刘建国

    患者,男,49岁,因右膝关节间断性疼痛1年于2012年7月2日入住我科.患者自述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疼痛,疼痛呈间歇性,活动后加重,不伴有夜间痛,局部轻度肿胀,不伴有发热,无破溃情况,疼痛逐渐加重,在当地医院就诊,右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右胫骨近端占位性病变,建议进一步检查(见图1a,1b).未予处置.遂于我院就诊,检查右膝关节MRI示右胫骨上端内侧可见一不规则异常信号,病灶边界清楚,局部骨质破坏,内有囊性改变,考虑有骨巨细胞瘤的可能性(见图1c,1d).查体:膝关节无明显内外翻畸形,膝关节下方略肿胀,皮温皮色正常,未触及明显肿物,膝关节内侧下方压痛明显.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过度屈曲时膝关节内侧疼痛明显.初步诊断为骨巨细胞瘤,拟行手术治疗,采用胫骨近端骨肿瘤刮除、骨水泥填充.

  • 全肘关节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滕宏伟;房国军;陈远;王晶

    患者,男性,29岁.右肘关节发现肿物8年,近2年自觉肿物缓慢生长,近3个月出现胀痛,于2008年10月2日入院.该患者干活劳累时疼痛加重,休息后可缓解,伴有功能障碍.查体:右肘关节肿胀,关节周围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的肿物,质硬、活动度差,压痛不明显,肘关节屈伸时,肿物大小有改变.

  • 上肢腱鞘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扬波;林丁盛;王建;张怀保;陈雷

    目的:了解上肢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术中化学处理情况和肿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8月47例上肢腱鞘巨细胞瘤住院患者的病史,对其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术中是否接受化学灭活处理、手术并发症、肿瘤复发情况及病理结果做统计和分析.本组女28例,男19例;年龄17~78岁,平均38.15岁.所有病例接受手术局部切除.14例术中使用化学方法灭活肿瘤细胞(术中使用乙醇或碘酒浸泡手术创面).对患者定期随访,观察创口愈合情况、病理结果、肿瘤是否复发,并做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结果:47例平均随访53.89个月(22~129个月),其中4例术中采用乙醇灭活的病例术后出现创口红肿、坏死组织排出、创口延迟愈合等并发症;15例报告肿瘤组织生长活跃,1例为低度恶性的腱鞘巨细胞瘤.术前X线发现有骨质破坏组术后复发率明显增高(P=0.003);术中接受化学方法灭活的病例术后复发率小于未接受化学方法灭活病例(P=0.042).结论:上肢腱鞘巨细胞瘤患者术后是否复发与肿瘤生长部位、是否有骨质破坏、是否采取术中化学灭活密切相关.局部切除是治疗上肢腱鞘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案,配合术中化学方法灭活能够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如何在术中确定复发高危人群,降低其复发率及重建广泛切除肿瘤后的手功能是将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腕部腱鞘巨细胞瘤诊治体会

    作者:陆斌;薛花;崔庆元;何仿

    目的:探讨腕部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体会.方法:2002年9月至2009年10月对8例术前MRI初步诊断为腕部腱鞘巨细胞瘤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6~65岁,平均41岁;痛程10~72个月,平均31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腱鞘巨细胞瘤,随访时间5~48个月,平均34.2个月.1例复发,3例正中神经损伤症状术后明显缓解.所有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有助于术前的鉴别诊断,术中彻底切除肿块有助于预防肿瘤复发.

  • 肱骨近端Ⅱ-Ⅲ级骨巨细胞瘤保肢手术与康复训练7例

    作者:陆万青;向青天;左红光;于亚军;潘振国;赵凤东

    目的:探讨瘤段扩大切除加人工假体置换术及围手术期的康复治疗对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保肢、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自2007年3月到2010年3月,共收治肱骨近端Ⅱ-Ⅲ级骨巨细胞瘤7例,男3例,女4例,平均年龄34.6岁(18~49岁),平均病程19个月(6~35个月).7例术前均经病理检查及X线证实为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临床表现为进行加重的肩部疼痛,体检臂近端肿胀、压痛明显,肩关节活动障碍.所有病例采用瘤段扩大切除后以定制的人工假体置换,围手术期辅以康复训练.采用CMS评分及OSIS评分评价患肩功能与患肩稳定性.结果:7例均获随访,时间14~35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随访无重大并发症发生,无复发病例.术后1年7例患肩CMS评分平均为70.7分(63~82分),OSIS评分平均25.1分(18~29分).肩关节功能优2例,良5例;肩关节稳定性优1例,良6例.结论:瘤段扩大切除加人工假体置换术辅以围手术期功能训练治疗肱骨近端Ⅱ-Ⅲ级骨巨细胞瘤疗效确切,达到切除肿瘤与保肢目的.

  • 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作者:方必东;周胜法;邹爱国;卓高豹;高伟阳;许崇永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X线、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病例资料.男16例,女19例;年龄7~66岁,平均39.4岁.所有病例行X线检查,8例行CT检查.16例行MR检查.结果:病变位于膝关节2例,踝关节6例,桡骨小头1例,腕关节2例,14例手部,10例足部.痛变呈弥漫型10例.局灶型25例.X线:32例表现为骨旁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3例正常.相应骨质受压侵蚀或小囊样破坏9例,明显骨质破坏5例.CT:能清晰显示软组织肿块及骨质破坏.MRI:在TIWI上接近于骨骼肌信号9例,稍低于骨骼肌信号7例,在T2WI上以低信号为主,混杂斑片状等高信号,6例可见少量积液改变.结论:X线可初步发现病灶及骨质破坏,CT观察骨质破坏较好,MRI特征性长T1短T2低信号,能清晰显示病灶范围及分型.

  • 自体骨复合旋转铰链膝关节治疗骨巨细胞瘤初步研究

    作者:于秀淳;徐明;许宋锋;付志厚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骨复合旋转铰链膝关节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自2006年1月至今,对7例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行自体骨复合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30.50±9.57)岁.股骨远端5例,胫骨近端2例.原发骨巨细胞瘤3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4例;并发病理骨折3例;均为Campanacci Ⅲ期.术中行广泛性肿瘤切除,应用自体骨复合旋转铰链关节修复肿瘤骨缺损.结果 7例患者获得12~36个月的近期随访,无局部复发、转移及假体松动和断裂.自体骨和宿主骨平均愈合时间为(5.0±1.3)月.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为70°~110°,平均(90.00±14.82)°.结论 自体骨复合旋转铰链膝关节对于需要行肿瘤性假体置换的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大腿腱鞘巨细胞瘤1例

    作者:叶郁红;张声;王行富;陈余朋;王鹏程

    患者女性,39岁.反复发作性头痛、血压高9年.双侧肾上腺CT检查未见异常.MRI示右大腿上部股直肌、缝匠肌深面肌间隙内富血供占位,大小4.6cm×3 cm×1.6 cm."99 mTC-奥曲肽"显像示生长抑素受体高表达;血肾上腺素略高.临床诊断:异位嗜铬细胞瘤.术中见肿瘤上下端有血管供血,肿瘤界清,呈灰黄、质实.

  • 局限性和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52例临床及病理

    作者:郭坚;文国英;张根娣;陆平

    目的探讨两种类型腱鞘巨细胞瘤(GC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52例GC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进行比较.结果局限性GCT(F-GCT)40例,87.5%发生在手指,平均直径1.3cm,包膜完整,6.7%术后复发;弥漫性GCT(D-GCT)12例,全部发生在大关节,平均直径2.5cm,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42.9%术后复发.F-GCT与D-GCT组织形态相似,但单核细胞的梭形化及滑膜样裂隙较明显,细胞异型及坏死均为2.5%;D-GCT慢性炎细胞及含铁血黄素较明显,细胞异型及坏死均为16.7%.免疫组化显示两种类型中单核细胞Vim(+)、CD68(+)、PCNA(+),而多核巨细胞Vim(+)、CD68(+)、PCNA(-).在2例D-GCT中另见散在性SMA(+)、Des(+)、S-100(+)的大细胞.结论 F-GCT与D-GCT的生长方式和术后复发率明显不同.

  • 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伴腹膜后巨大肿块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嘉羚;路平;虞积耀;胡明;姚林;康筱玲;郑集义

    目的分析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D-TGC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罕见的伴腹膜后巨大肿块的D-TGCT进行临床、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D-TGCT主要由单核细胞组成,并见散在的多核巨细胞和含铁血黄素沉积,可见单核细胞的梭形化及滑膜样裂隙.在小的组织细胞间可见散在的树突状组织细胞,免疫组化:CD68(-),desmin(+).结论 D-TGCT呈浸润性生长,多核巨细胞和含铁血黄素沉积并非其主要特征.

  • 喉巨细胞瘤1例报道

    作者:傅春玲;刘定荣;罗敏;刘凤;张世琼;李伟

    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是一种有局部复发和侵袭性生长倾向、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1],由成片肿瘤性卵圆形单核细胞和均匀分布的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构成.常发生于长骨骨端[1,2],而发生于喉非常罕见,其常常起源于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舌骨,也可发生于喉周围软组织.

  • 骨巨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冉祥英;黄瑾;张惠箴;蒋智铭;陈杰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的组织发生以及与肿瘤复发、侵袭、恶变等生物学行为相关的因素.方法 从临床、影像学、手术方式、病理形态、免疫表达和随访结果等方面对2005至2011年间收集的123例骨巨细胞瘤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骨巨细胞瘤的术后复发率与术前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分级(P=0.032)、CD147 (P=0.034)和p53(P =0.005)的过表达以及手术方式(P =0.048)有明显相关性,但与骨巨细胞瘤的髓内浸润、骨皮质浸润、骨旁软组织浸润、脉管内瘤栓、单核间质细胞的梭形变、核分裂象多少、Ki-67阳性指数、凝固性坏死、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出现反应性骨等形态学改变均缺乏明显相关性,骨巨细胞瘤中单核间质细胞p63阳性率(79.7%,94/118)明显高于软骨母细胞瘤(44.7%,21/47)、骨肉瘤(22.2%,10/45)等其他富于巨细胞的骨肿瘤.结论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形态学特征难以预测其生物学行为.p63阳性、PGM-1阴性的单核间质细胞是其肿瘤成分,此种细胞p53的过表达以及骨巨细胞瘤各种细胞成分(包括反应性单核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CD147的过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侵袭、复发和恶变有关.术前根据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分级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减少复发重要的因素.

  •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解整合素样-金蛋白酶8、12 和CD68蛋白在颌骨巨细胞病变及长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

    作者:孟雪梅;于世凤;陆敏;郑杰;韩志惠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ADAM)8、12和CD68在颌骨巨细胞病变和长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这两种巨细胞病变中的多核巨细胞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4例颌骨中心性巨细胞病变,24例长骨骨巨细胞瘤石蜡组织中的MIP-1α、ADAM8、ADAM12和CD68蛋白的表达.结果 MIP-1α在24例颌骨中心性巨细胞病变和24例长骨骨巨细胞瘤中的血管、类骨质和新骨形成区中强表达,而在多核巨细胞和圆形单核细胞中为阴性;ADAM8、ADAM12和CD68在颌骨中心性巨细胞肉芽肿和长骨骨巨细胞瘤中几乎所有多核巨细胞和部分圆形单核基质细胞均为阳性.结论颌骨中心性巨细胞病变和长骨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可能由CD68+的圆形单核基质细胞融合而成,这些圆形单核细胞可能是由骨微环境中的趋化因子,募集外周血中循环的单核细胞到病变局部分化而成的具有破骨细胞前体细胞性质的细胞,继而在某些融合蛋白作用下发生融合,成熟为多核破骨样巨细胞.

304 条记录 1/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