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 Orthopaedics and Rehbilitation (Electronic Edition)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6-0263
  • 国内刊号: 11-9364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英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老年肩袖损伤的特点及治疗进展

    作者:金日龙;杨骥;张驰;林向进

    肩袖损伤是老年人常见的肩关节疾病.肩袖的退行病变是老年肩袖损伤主要特点.肩袖作为肩关节软组织中重要的结构,其损伤会出现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严重时影响肩关节活动.文章描述了肩袖损伤的X线、MRI和B超特点及其评估方法,进一步阐述了肩袖损伤的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方法,分析其优劣性,本文后对肩袖损伤的功能康复锻炼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

  •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禄锴;马剑雄;李风波;马信龙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密度减小,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一直是研究热点,其中双膦酸盐类药物作为一线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对治疗骨质疏松症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围绕双膦酸盐类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发展、作用机理、疗效方面展开综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 发生骨相关事件的股骨转移瘤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孙涛;郭昶志;齐典文;胡彤宇;赵茗;周庄;扈文海;张国川

    目的 探讨股骨转移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和齐鲁医院诊治的股骨转移瘤患者160例,按股骨转移部位分为三组:股骨近端组、股骨干组和股骨远端组,比较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转移部位、病理性骨折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121例股骨转移瘤患者,男性72例,女性49例,中位年龄58岁(22~87岁),其中50~69岁患者居多.原发肿瘤来源前三位依次为肺(49.6%)、肾(14.9%)和未知来源肿瘤(12.4%).发生病理性骨折33例(27.3%),诊断明确后保守治疗35例(28.9%),活检后选择保守21例(17.4%),手术治疗65例(53.7%).股骨近端组77例(63.6%)、股骨干组33例(27.3%)、股骨远端组11例(9.1%).股骨干组发生病理性骨折比例高(42.4%),股骨近端组次之(23.4%),股骨远端组低(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2,P<0.05).股骨远端组囊内切除比例高(71.4%),股骨干组次之(55.0%),股骨近端组低(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31,P<0.05).股骨近端组关节置换重建比例高(75.7%),股骨远端组次之(33.3%),股骨干组低(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223,P<0.001).三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方式及原发肿瘤类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股骨转移瘤导致病理性骨折发生率较高,大多应手术治疗.股骨近端转移瘤以关节置换为主,骨干和远端以骨水泥内固定为主.

  •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胜军;赵丽;金宝城;王青松;孙彦豹;徐文硕

    目的 探讨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0月间,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PKP治疗的148例老年新鲜胸腰段OVCF患者,其中单侧穿刺组76例(椎体),双侧穿刺组72例(椎体).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穿刺次数、放射线暴露次数、骨水泥渗漏例数、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148例患者均成功穿刺并顺利完成手术.与双侧穿刺相比,单侧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45.6±2.0)min vs(29.4±1.8)min];穿刺次数较少[(7.9±1.8)次vs(3.6±1.2)次];放射线暴露次数较少[(12.5±1.6)次vs(7.2±1.3)次);骨水泥渗漏率较低(13.89%vs 6.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937,t=14.219,t=12.786,t=4.051,P<0.001).两组VAS评分术后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侧组:F=25.381;双侧组:F=23.720,均P<0.001),组间比较除术后1 d单侧穿刺组[(4.17±0.26)分]低于双侧穿刺组[(4.29±0.31)分]外(F=8.451,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骨水泥注入量为(2.8±0.3)ml和(3.1±0.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侧与双侧穿刺组术后椎体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有改善(F=12.981,F=17.660,P<0.001),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损伤,无切口感染、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单侧穿刺PKP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穿刺风险,降低医患的放射线暴露及骨水泥渗漏率,临床效果良好.

  • 583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郑凯;于秀淳;胡永成;李建民;董扬;张国川;王国文;徐明

    目的 总结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国内6家骨肿瘤治疗中心(济南军区总医院、天津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天津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所有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肿瘤类型、累及部位、四肢病灶有无骨折、治疗方式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特征.结果 58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346例(59.3%),女性237例(40.7%);发病年龄20~92岁,以50~69岁为高发年龄,平均(58±12)岁,男性平均发病年龄(59±12)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8±12)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8,P>0.05);按患者就诊时间,2010~2015年每年分别接诊患者28例、62例、93例、114例、143例、143例;按肿瘤类型,肺癌183例、肾癌75例、乳腺癌55例、前列腺癌31例、肝癌28例、甲状腺癌26例、来源不明的肿瘤125例,其他类型肿瘤病例数较少;按照病灶累及的部位,发生于脊柱、躯干的患者197例,发生于骨盆、四肢的患者298例,同时累及多个部位的患者88例;按累及四肢的病灶有无骨折情况,285例患者病灶累及四肢,非病理性骨折157例、病理性骨折128例.结论 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特征在不同性别组、不同年龄组存在差异,对于四肢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大龄患者更易发生病理性骨折,肱骨相比股骨更易出现病理性骨折.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王峰;雷涛;苗德超;王鹏;杜伟;王林峰;张迪;丁文元;张为;申勇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行PVP或PKP治疗的重度OVCF 57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VP组(n=31)和PKP组(n=26).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局部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以及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骨折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57例患者均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6.1±2.3)个月.PV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0±3)min,少于PKP组的(37±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3,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及局部Cobb角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P组:F=260.639,F=276.357,F=20.783,P<0.01;PKP组:F=162.701,F=196.772,F=83.591,P<0.01).PKP组患者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084,P<0.01),PVP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KP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及局部Cobb角改善均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15例(26.3%),无肺栓塞、脊髓神经损伤发生.随访期间共5例(8.8%)患者继发邻近椎体骨折.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PVP与PKP均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PKP具有较好的复位和矫正后凸畸形的效果,但手术时间较长;PKP在骨水泥渗漏率、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上相对于PVP未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 2010—2011年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老年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对比

    作者:刘松;陈伟;朱燕宾;李彦森;殷兵;张飞;李佳;张英泽

    目的 对比分析中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60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及病案查询系统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14家医院诊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将东北地区4家医院资料定义为东北组,西北地区10家医院资料定义为西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和骨折分型等.结果 共收集老年髋部骨折1499例,其中东北组806例,西北组693例.东北组男性289例,女性517例,男女比为1:1.79;西北组男性304例,女性389例,男女比为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02,P<0.05).东北组和西北组中位年龄分别为76岁和7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50,P<0.001).东北组76~80岁构成比高(22.70%,183/806),西北组60~65岁构成比高(23.95%,166/693),两组60~65岁、66~70岁、81~85岁和≥86岁4个年龄段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北组31-C型骨折构成高于东北组(x2=18.353,P<0.001),31-A型和31-B型骨折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东北组31-B2型骨折多(270例,33.5%),西北组31-A2型骨折多(207例,29.87%),两组比较,31-B2,31-C1和31-C2型骨折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骨折亚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女性多于男性,与西北组比较,东北组年龄大,31-C型骨折构成比小.东北组高发骨折亚型为31-B2型,西北组为31-A2型.

  •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研究

    作者:杨秋军;吴占勇;孙国栋;路考生

    目的 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邢台市骨科医院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术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的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4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腓骨截骨组(n=30)和TKA组(n=34).腓骨截骨组患者男性6例(20%),女性24例(80%),平均年龄(53±5)岁.TKA组患者男性14例(41%),女性20例(59%),平均年龄(55±3)岁.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KSS).结果 64例患者中62例患者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为1~8个月,平均(4.2±1.1)个月.术前两组患者的HSS、KSS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腓骨截骨组患者的HSS评分、KSS评分高于TKA组,VAS评分低于TKA组(t=-6.812,t=-3.241,t=-9.000,t=4.268,均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时腓骨截骨组患者VAS评分由(6.8±1.0)分降到(0.8±0.4)分,降低了88%(F=32.232,P<0.01);HSS评分由(52±13)分升高到(82±8)分,升高了56%(F=-9.698,P<0.01);KSS临床评分由(54±9)分升高到(87±5)分,升高了59%(F=-14.187,P<0.01).KSS功能评分由(50±9)分升高到(81±6)分,升高了64%(F=-12.151,P<0.01).结论 腓骨近端截骨术的近期疗效优于TKA,且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功能恢复效果好等优点,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膝关节功能.

  • 腓骨近端截骨术后膝关节三维运动学特征研究

    作者:段德胜;陈开放;郭晓东;张攀;张永飞

    目的 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手术前后在平地行走中的三维运动学差异.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9月河南省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腓骨近端截骨患者7例,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49岁~71岁,平均(61±11)岁,于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步态分析,对比手术前后患者在正常平地行走时股骨相对胫骨的运动学表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平均随访(6.9±0.3)个月.在步态周期内,与术前比较,腓骨近端截骨术后患者的矢状面屈伸运动[术前(18±14)°,术后(27±15)°,t=68.535]、水平面内外旋转运动[术前(6.3±2.1)°,术后(0.8±2.5)°,t=-38.841]以及前后运动[术前(-0.3±0.5)cm,术后(-0.5±0.6)cm,t=4.301]、上下运动[术前(0.02±0.29)cm,术后(-0.14±0.17)cm,t=24.546]、内外移动[术前(-0.3±0.4)cm,术后(-0.7±0.4)cm,t=6.738]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 腓骨近端截骨可明显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运动学表现.

  • 胫骨平台骨折张氏微创手术中研磨复位技术处理过度复位的临床研究

    作者:郑占乐;常恒瑞;吕红芝;于沂阳;邵佳申;张英泽

    目的 探讨研磨复位法在张氏微创保膝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SchatzkerⅡ型或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1~53岁,平均(41±11)岁;左侧5例,右侧6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例,摔伤7例.术前采用X线片和CT三维重建确诊为胫骨平台骨折.术中采用张氏微创保膝术进行复位,对出现骨折块顶高的过度复位者进行研磨复位,术中透视及术后拍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验证复位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通过股骨髁研磨复位法均实现了顶起过高骨块的闭合复位,术中透视研磨前过高骨折块高点至关节面的垂直距离为(4.3±1.8)mm,研磨后垂直距离变为(1.4±1.0)mm,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13,P<0.05).近端完成所有螺钉固定后,再次透视时未发现复位丢失.术后X线片再次证实复位满意.所有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和微创植入接骨板技术,无切口感染、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和内固定位置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1)股骨内外髁能够研磨到的部位,通过研磨挤压胫骨平台均能达到解剖复位.(2)股骨内外髁通过过伸、过屈不能研磨到的部位如髁间嵴部位,突出的部位可自行吸收,不影响关节的伸屈及稳定性.

  •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率及并发症率的Meta分析

    作者:孙鹏;艾登超;马骏;魏宏江;刘贺安;么宝满;马志强;范若焱;董竹林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估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型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2017年4月以前相关的中文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用RevMan 5.3软件分别对其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26篇文献,共计1063膝纳入本研究.其中有效性分析纳入文献14篇583膝,并发症分析纳入文献17篇601膝.腓骨近端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型骨关节炎的有效率高(RD:0.90,95%CI:0.88~0.93),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低(RD:0.14,95%CI:0.11~0.17).结论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型骨关节炎安全有效,可作为胫骨内侧平台无塌陷患者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案.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