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脊液动力学障碍

冯毅;杨理坤;王玉海

摘要: 脑脊液是持续搏动的,其搏动性在去骨瓣后受到影响,造成脑脊液吸收和分布障碍,从而造成神经症状,称为脑脊液动力学障碍.笔者根据文献将其归类为环锯综合征(SoT)、反常性脑疝、脑积水和硬膜下积液.SoT表现为患者在去骨瓣后皮瓣下陷的同时产生了一系列神经功能减退现象;反常性脑疝是前者的加重,往往和脑脊液引流、过度脱水等有关.脑积水、硬膜下积液也是去骨瓣的常见并发症.上述疾病首选的、终治疗方法都是颅骨修补.脑脊液分布异常时,不当的脑脊液引流可加重病情并引起严重后果.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NF1患者大脑活动特征的PET-CT研究

    作者:王兴朝;赵晓斌;吴琼;李仕维;王博;杨智君;赵赋;李朋;王振民;张晶;艾林;刘丕楠

    目的 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检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成年患者大脑代谢活动特征变化情况,探讨该疾病稳定状态下的特异脑活动异常情况.方法 利用PET-CT技术,结合脑内葡萄糖代谢特征分析方法,对自2018年1月至7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11例病情稳定的NF1患者(NF1组)和1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全脑数据分析,运用基于Matlab的SPM软件比较NF1组与健康对照组在全脑水平上大脑各区域活动的变化.结果 NF1组与健康对照组在额叶、颞叶等区域存在不同的代谢特征.全脑分析结果显示NF1在右侧颞上回后部、中央区、额上回、额中回,双侧的颞叶内侧面、顶叶视觉区等脑区出现了与健康对照组不同的脑代谢表现,特别是在双侧丘脑区域出现了显著异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为双侧丘脑区域的葡萄糖摄取减低,提示该区域的脑活动减弱.结论 非中枢系统病变或疾病自身基因突变引起大脑的功能代谢变化,可能为NF1患者的一项重要临床特征,也将为该类疾病以及具有同类型脑部疾病患者的康复及治疗提供前瞻指导.

  • 胸椎结核患者脊髓损伤后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其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王耀华;魏建全

    目的 探讨胸椎结核患者脊髓损伤后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骨科自2013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胸椎结核合并脊髓损伤患者150例,依据脊髓损伤后手术时机分为即刻组(即刻)、早期组(抗结核治疗2~4周)、常规组(抗结核治疗>4周),每组50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红细胞沉降率(ESR)、疼痛、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时间方面,即刻组、早期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即刻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组与早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方面,3组患者术后明显高于术前,即刻组、早期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组与早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ESR、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即刻组术后ESR、VAS评分及复发率明显高于早期组、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与常规组术后ESR、VAS评分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椎结核患者脊髓损伤后手术时机的选择应在规范抗结核治疗、损伤后2~4周,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并发症并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 可膨胀水凝胶弹簧线圈与裸铂弹簧线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王俊杰;范琴;曹西;刘震洋;李宏倬

    目的 比较可膨胀水凝胶弹簧线圈与裸铂弹簧线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11月收录的关于使用水凝胶弹簧圈及裸铂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文献.制定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篇文献,均为英文文献,样本量为1526例.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水凝胶线圈和裸铂线圈在术中完全栓塞动脉瘤(OR=0.89,95%CI:0.67~1.17,P=0.39)、术后18个月患者恢复情况(OR=1.35,95%CI:0.99~1.84,P=0.06)、所有并发症发生比例(OR=0.87,95%CI:0.69~1.10,P=0.25)方面差异均并无统计学意义,异质性较小(I2<50%,P>0.05).结论 同传统裸铂弹簧线圈相比,水凝胶弹簧线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基本相同.

  • 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渐进性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向前;佟建洲;孙文栋

    目的 探讨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渐进性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sTBI患者70例,均行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行常规减压,观察组35例行渐进性减压.比较2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7 d、1个月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中、重度残疾及植物生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GO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sTBI患者行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渐进性减压有利于促进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改善预后.

  • 经翼点入路与经眶上外侧入路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家瑞;郑全乐;李春虎;周顺义;张同乐

    目的 研究经翼点入路与经眶上外侧入路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廊坊爱德堡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50例,其中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为研究组(25例),经翼点入路手术为对照组(25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 手术前后血清脑损伤因子NSE与S100β水平的变化、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GOS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切口长度小,手术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窗范围小且骨窗缺损度低,患者住院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的NSE与S100β水平较低,各临床指标改善显著,GOS评分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采用眶上外侧入路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提高生存质量.

  • 外伤后动脉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孔海波;焦永成;苏新文;刘爱军;查炜光

    目的 分析外伤致动脉性大面积脑梗死(AMC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自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03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TA或DSA将患者分为AMCI组与非动脉性大面积脑梗死(NAMCI)组,对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GCS评分、受伤至入院时间、环池状态、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收缩压(SBP)、渗透压(OP)、中心静脉压(CVP)、凝血功能、乳酸(Lac)及脑挫伤12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再次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GOS评分判断预后.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GCS评分、CVP、SBP、OP、tSAH、环池状态、Lac 8个指标与AMCI发生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GCS≤8分、CVP≤5 cmH2O(1 cmH2O=0.098 kPa)、OP<270 mmol/L、SBP≤90 mmHg(1 mmHg=0.133 kPa)是动脉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采用GOS评分评价预后:良好8例、中残9例、重残7例、死亡4例.结论 低GCS评分、低CVP、低OP、低SBP是动脉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重点评估和监测上述指标对该病的救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脑池造瘘术及控制性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辉;王永红;刘震洋;仝海波

    目的 探讨脑池造瘘术及控制性引流桥前池脑脊液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 将山西大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sTB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标准去骨瓣组(20例)、脑池造瘘组(20例)及脑池造瘘+引流组(20例).患者开颅前留置脑室型颅内压(ICP)监测探头,记录术后2、6、12 h和1、3、5 d的ICP数值;术后每日评估GCS评分;术后48 h复查头颅CT,对比手术前后Rotterdam CT评分.结果 去骨瓣组、脑池造瘘组与脑池造瘘+引流组各主要时间点ICP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池造瘘+引流组术后各主要时间点的GCS评分均略高于其余2组.脑池造瘘+引流组术后CT评分改善程度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池造瘘术后对桥前池脑脊液控制性引流能恢复脑脊液循环通路、提高减压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改善预后有一定效果.

  • 神经导航结合术中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戴黎萌;徐菲;陈东;刘保国;曾彩云;王浩

    目的 观察应用神经导航结合术中超声是否比单独应用神经导航具有优势.方法 选取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进行开颅手术患者213例,根据手术中应用的定位方法将患者分为神经导航组(82例)和神经导航结合术中超声组(131例).通过术后影像学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完全切除率.结果 神经导航组:病变完全切除53例,占64.6%;未完全切除的29例,占35.4%.神经导航结合术中超声组:病变完全切除103例,占78.6%;未完全切除的28例,占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神经导航结合术中超声可提高手术的完全切除率,相比单独应用神经导航具有一定优势.

  •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和NSE的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郭宗培;张洪钿;魏希发;相里昆;张银善;赵志英;马大程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变化,并根据预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估量表(NIHSS)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神经外科自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40例,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NIHSS 0~1分)、轻度组(40例,NIHSS 2~15分)、中度组(40例,NIHSS 16~20分)及重度组(40例,NIHSS 21~42分),对症治疗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GFAP和NSE不同时间点的动态检测.比较不同损伤水平患者两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两个指标与NIHSS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轻、中、重度组患者血清GFAP和NS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组间不同时间段GFAP及NSE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组GFAP、NSE浓度显著增高.患者血清GFAP和NSE水平与NHI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484,0.447,P<0.05).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和NSE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演变和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

  • 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管吸引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杰;王恩任;张列;刘海波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管吸引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管吸引术治疗,采用NIHSS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比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情况,随访半年记录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 h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且再次出血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hs-CRP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管吸引术对脑出血治疗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

国家级期刊 审稿时间:1个月内 早咨询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