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杂志
Chinese Medical Culture 중의약문화
-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0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6281
- 国内刊号: 31-197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金匮、金匮录及仲景金匮录简考
考证"金匮"文字来历,以及<金匮录>与<仲景金匮录>等的关联.
-
孤抄题解
中医药抄本数量繁富,且颇具价值,然乏人整理研究.为此,对清末前的两部未刻孤本<罗太无先生口授三法>和<茅氏女科秘方>提要钩玄.
-
《日华子本草》辑释本补谈
<日华子诸家本草>是我国中药发展史上一部比较重要的药物学专著,它与陈藏器<本草拾遗>一起,在我国本草积累、丰富、整理的历史长链上起到上承<新修本草>、下启<证类本草>的衔接作用.<日华子本草>大约在南宋时期佚失,其佚文主要见<证类本草>保存的<嘉祜补注本草>之中.
-
包识生、包天白父子
包识生与包天白父子,一生均从事悬壶济世和医学教育事业,都担任过教务长,前者为神州医药专科学校首任教务长,后者为上海新中国医学院首任教务长.包氏父子,堪称事业承续,杏林同源,为近代中医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
追忆名中医王慎轩先生(一)--别具一格的拜师学医仪式
王慎轩先生(1900-1984),是近年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妇科专家.出生于浙江绍兴的小吏之家,三岁失怙,家道逐渐衰落.十六岁考入浙江第五师范,十九岁来上海,先以旁听生进入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学习,后以插班生正式入学.
-
千秋卓荦孟夫子 --读裘老的诗有得
旧体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学中具有形声俱美和情理交融的一份精神财富.按其内容可以粗略地分为叙事、抒情、酬答、论理等几个类别.
-
满庭芳--游丽江大理古城
海浴蓝天,峰擎白雪,浮云抹过晴空.盘旋万里,光景与谁同?岂意江南旧迹,今却见,西崦边戎.冰山外,长沟流碧,绕屋几苍松.上片第一韵以对仗句"海浴蓝天,峰擎白雪"开头,突出西南高原地区蓝天白天的特有景色.内地称大型湖泊为"海",西昌的邛海和大理的洱海就是因此而名.海水的湛蓝与天上的淡蓝色相映,像是经过冲洗似的.清人写西湖"望湖楼"的词有"其上天如水,其下水如天",这种纯净的景象现在只能在边远地区见到.词中注意以"浴"、"擎"、"浮云抹过"等来形容这些动感,其大背景则是晴朗的天空.
-
"医易同源"还是"医源于易"
"医易同源"说出自明代医家张介宾的<类经附翼·医易>,指医理和易理都强调阴阳的变化,于是以变化为源.但实际上医学理论中阴阳变化的道理源于易理,"医易同源"论并不成立,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医源于易".近年来中医界流行的"医易同源"论则明显带有藉<周易>以拔高中医的潜在含义.
-
『七损八益』仅仅是房中术吗?
对于<黄帝内经>中的"七损八益"一词,历代医家众说纷纭,一直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阐释.马王堆<天下至道谈>出土后,今人都以为"七损八益"讲的是房中术,似乎巳成定论,其实不然.我们认为,"七损八益"说源于运气学说的阴阳气化格局,从运气象数的角度可以对其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七损八益"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概念,关系到养生防病和辨证论治的许多方面.
-
平和和平和心态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道"一直被人们视为是对认识客观世界高境界的象征,以后又延伸到各个方面.
-
"洗耳"初非为"恭听"
人们颇为耳熟的成语"洗耳恭听",现今往往被用于表示恭敬地倾听讲话者的言谈或意见.然而,古代文献记述的"洗耳",初的用意不仅是不恭听,反而是拒听,甚至还要"洗去"耳朵里不愿听闻、不屑听到的话语或意见.
-
从中医哲学角度浅探人体生命的内涵
自古至今,生命现象一直令人困惑,如何揭示它的奥秘,是人类科学的追求目标.笔者拟从中医哲学角度对生命的本原、生命的生成、生命的过程、生命的归宿这四个方面进行探索,进一步阐释人体生命的内涵.
-
"道"与思维之主由脑向心的转变
中国古代认识到脑主思维,但思维的功能后来也被归属于心,在这个过程中道家之"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道"替代"天"后,在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比类取象的思想方式以及道家独特的认识方式下,"道"、"心"合一,强化了心主思维观念.中医文献中关于"心"的功能描述很多是比附"道"的功能而来.理解中医文献中"心"功能离不开对道家之"道"的理解.
-
中医与工艺美术
对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所藏牙雕伏羲、神农、黄帝像和瓷葫芦型药瓶赏析,缅怀祖先恩德;研究葫芦与中医的关系等,彰显中医文化.
-
禁宫内外,名医的智慧在闪光 --读《纪恩录》有感兼评马培之医案(下)
二、宫外王公大臣医案与慈禧医案不同,<纪恩录>所载马培之诊治京城王公大臣及其亲友的近30例个案显得精彩纷呈.因为此时没有慈禧太后的威严,不必膝行长跪,隔绢切脉,不用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此时是独立应诊,亦不必担心同徵医生、宫中太医的掣肘与排挤.马培之得以放下包袱,排除杂念,专心于诊病疗疾.这些宫外医案,充分展示了马培之江南孟河名医药到病除、妙手回春的精湛医技,及胸有成竹、临危不乱的大医风采.
-
试论诗歌中的医学现象
诗歌,是人类发展史上古老、基本的文学表现形式之一,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真实记录和缩影.诗歌关系人类生老病死的健康,反映出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古今难以数计的诗歌中,不仅可以找到有关疾病种类、成因、治疗、预防等方面的丰富内容,而且还有把诗歌直接作为治病有效手段的论述.诗歌中所包含的与人类健康长寿相关的内容和其表现出的强烈民族情感,既广阔无限,又深奥无穷.研究它,对丰富祖国医学的内容、发展传统医学疗法都是大有益处的.
-
患难见深情--苏轼与巢谷
严格地说,巢谷不算医家.因为有了圣散子方,勉强把他放到医生之列.
-
《聊斋》所载按摩法的理解和运用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原是他的书斋名,"志异"谓记述各种奇文异事.作者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结合当时流传的狐鬼故事,讽喻人世,无情地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贪官污吏的罪恶等.
-
中国美院两位已故教授的处方
中国自宋元以来,很多著名的文人介入了书法、国画与金石、篆刻的创作,遂形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门类--金石书画,成为东方艺苑的一枝奇葩.这里所谓的金石,既指青铜和石碑上的铭刻,又指治印而言.宋之米芾、元之赵子昂等都是不可一世的人物.的确,能书、画、印三者兼精是十分不容易的.
-
亟斋居士和他的《急应奇方》
<急应奇方>,或称<亟斋急应奇方>,是清代康熙五十六年丁酉(1717)亟斋居士编辑的一部以应对急症为主的方书.全书共二十四门,附备急方,分一、二两卷.编撰完成以后尚未付梓,仅存抄本,抄本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
《灵枢》 回归中国考
<灵枢>在唐代是完整存在的,可能在唐末五代时期残缺.北宋时期<灵枢>从高丽回归中国,成为中国和高丽友谊的一段佳话.
-
二百年后的又一力作--《故训汇纂》初读有感
在"医古文通论"教学中,讲到"工具书"一章时,除了<说文解字>、<尔雅>、<康熙字典>等耳熟能详的著名字(词)典,清代阮元主编的<经籍籑诂>也会时常被提上几句.教师会说此书是唐以前古书训诂的总集,其好处是将经传子史古籍正文中的训诂及各家注释尽可能地汇集在一起,对研究古代词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