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转类白血病1例

马新美;王凌;张华;侯娜莉;朱桂启

摘要: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是由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过度活化及增殖引起的,临床表现以发热、肝脾淋巴结大、全血细胞急剧减少、凝血障碍、进行性严重肝损害及神经系统受累等多脏器病变为特点,病死率高[1]。MAS发生率约占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ystemic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SOJIA)的10%[2]。笔者收治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转类白血病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康健关节葆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45例临床观察

    作者:赵二伟;李智斌

    目的:观察口服康健关节葆胶囊联合患膝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纯予以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康健关节葆胶囊.2组均以5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康健关节葆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 基于HIS 4615份病历探讨复方芪薏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

    作者:侯阿美;刘健;郭锦晨

    目的:研究复方芪薏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系统(HIS)风湿病科2012年5月至2017年12月RA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般情况、免疫炎症指标的变化,SPSSClementine 14.2和ORACLE 10g工具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与随机行走模型评价.结果:①共有461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符合本次研究要求,其中试验组1324例,对照组3291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者免疫球蛋白M(IgM)、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治疗前后差值均降低,且试验组在降低IgM、RF、抗CCP抗体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关联规则分析:复方芪薏胶囊与免疫炎症指标的改善有明显关联,且复方芪薏胶囊与IgA、IgG、IgM、RF、抗CCP抗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指标改善的关联置信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复方芪薏胶囊联合蒲公英、杜仲、猪苓、山药、车前草、黄芩等中药与IgA、IgG、IgM、RF、抗CCP抗体、hs-CRP、ESR等指标改善的关联置信度明显高于对照组.④随机行走模型分析:试验组抗CCP抗体、IgM综合评价指标的正向递增率分别为0.5237、0.1165,每正向行走1步综合改善率分别为18.75%、3.45%.对照组抗CCP抗体、IgM综合评价指标的正向递增率分别为0.5125、0.0738,每正向行走1步综合改善率分别为20.12%、24.70%.结论:复方芪薏胶囊能够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炎症指标,且其联合中药内服与指标的改善存在明显关联.

  • 有盗汗与无盗汗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差异的研究

    作者:王颂歌;陈永前;纪丽;娄玉钤

    目的:探讨有盗汗与无盗汗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的差异.方法:将河南风湿病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数据库(HFRA数据库)中收录的409例患者按有无盗汗分为有盗汗组和无盗汗组,采用SPSS 24.0软件分析2组在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的区别.结果:40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有盗汗组105例,无盗汗组304例,通过对2组236个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临床表现共51项,其中①左腕柔韧感、右腕柔韧感、左近指柔韧感、右近指柔韧感、左膝柔韧感、右膝柔韧感、左踝柔韧感、右踝柔韧感、左腕活动受限,有盗汗组<无盗汗组;②有盗汗组>无盗汗组的临床表现较多且复杂,按关节表现和关节外表现分类如下,关节表现:左肩疼痛、右肩疼痛、左肘疼痛、右肘疼痛、肩锁关节疼痛、凉痛、沉痛、僵痛、麻痛、游走性痛、生气后加重、劳累加重、活动后减轻、左膝波动感、右膝波动感.关节外表现:全身乏力、活动后乏力、休息后乏力减轻、神倦懒动、五心烦热、动则汗出、口干、咽干、头面烘热、骨蒸潮热、少气懒言、心慌、胆怯、心神不宁、失眠、肢体麻木、纳少、肢体水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肌肉萎缩、口苦、口黏腻、渴喜冷饮、头重如裹、两胁刺痛、干咳少痰.结论:有盗汗与无盗汗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不同.无盗汗组的关节外表现相对较少,而以关节表现较为突出;有盗汗组的关节表现和关节外表现均比较突出.

  • 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药特点初探

    作者:阮文宪;何娟;汤小虎

    目的:探究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潜在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中药用药参考.方法:检索口服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英文数据库文献,通过统一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合并和删除重复文献,采用聚类统计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用药潜在规律.结果:从57篇有效文献中整理出使用频率高的前30味中药依次是:桂枝、川芎、甘草、当归、没药、栀子、伸筋草、牛膝、川乌、附子、麻黄、细辛、防风、秦艽、鸡血藤、三七、全蝎、地龙、草乌、土鳖虫、熟地黄、淫羊藿、白芍、桑寄生、苍术、延胡索、威灵仙、姜黄、土茯苓、穿山甲.结论:文献中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功效以祛风散寒、缓急止痛(桂枝、川芎、甘草),活血通络、祛瘀消肿(当归、没药、牛膝、土鳖虫、延胡索,姜黄),清热泻火、凉血止痛(栀子),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痹(伸筋草、川乌、附子、麻黄、细辛、防风、秦艽、草乌、苍术、威灵仙、土茯苓),消肿止痛、舒筋活络(鸡血藤、三七、全蝎、地龙、白芍),以及温肾助阳、强筋健骨(熟地黄、淫羊藿、桑寄生)类中药为主,而禁用的穿山甲频次少.

  • 补骨颗粒治疗骨关节炎慢性疼痛的机制研究

    作者:余光书;乐立盛;卓杰;林焱斌;熊国胜

    目的:通过观察补骨颗粒对骨关节炎患者慢性疼痛及缓激肽(BK)、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转化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A成员1(TRPA1)的影响,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对骨关节炎慢性疼痛的影响机制,为临床防治骨关节炎慢性疼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0例膝关节疼痛的骨科门诊患者,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标准诊断为单侧或双侧膝骨关节炎,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骨痹(肾虚血瘀型),患者每日严格按时口服补骨颗粒,并在口服中药第0,7,14天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膝关节静息痛,同时抽取3~4 mL静脉血行TRPA1、CGRP及BK检测,所有检测值记录于预先设置好的表格内,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32例患者按照试验方案服药,所纳入患者在口服中药前的静息痛VAS评分为54.38分,治疗7 d(44.69分)及14d(32.81分)后患者的平均静息痛均明显缓解(F=44.323,P=0.000);治疗前患者BK值为7.72ng·mL-1,治疗7d后(6.61ng·mL-1)与14d后(5.98ng·mL-1)均明显降低(F=30.025,P=0.000);治疗后CGRP下降,但多重比较发现,治疗前与治疗7,1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02),而治疗7d与1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9);治疗后TRPA1值下降,多重比较发现,治疗前与治疗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治疗前与治疗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7d与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补骨颗粒能够有效缓解骨关节炎患者慢性疼痛,这可能通过抑制TRPA1、CGRP及BK的表达或分泌,从而起到抑制外周感受器敏化及中枢敏化的作用.

  • 移动医疗模式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初探

    作者:周瀛;刘梦洁;潘新兰;谢长好;李志军

    目的:探讨移动医疗模式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9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移动医疗组128例和传统医疗组62例,收集基线及随访时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指标的变化,并评估治疗依从性对疾病的影响.结果:①移动医疗组患者年龄较小,病程较短,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ASDAS)较高;②移动医疗组患者自行停药减药发生率(24.22%)较传统治疗组(38.71%)低;患者症状控制不佳或缓解再次加重发生率(35.94%)较传统治疗组(48.39%)低;③随访时移动医疗组患者强直性脊柱炎测量指数(BASMI)评分、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较基线时升高,患者评分、ESR、CRP及ASDAS降低.结论:移动医疗模式可以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规范性,间接提高治疗效果.

  •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时间治疗学临床研究

    作者:王志强;张晓刚;马旭;张明明;刘彦卿;李振彬

    目的:通过观察甲氨蝶呤不同时间给药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的影响,确定甲氨蝶呤的佳用药时间,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6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甲氨蝶呤8:00组和甲氨蝶呤20:00组,每组31例.2组患者分别于相应时间给予甲氨蝶呤治疗,其他治疗相同,均连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4,8,12周访视,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评价.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所有不良反应.结果:2组各30例完成研究.2组治疗8,12周的DAS28-ESR均较各组基线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氨蝶呤20:00组治疗12周的DAS28-ESR明显低于甲氨蝶呤8:0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12周时甲氨蝶呤20:00组达到ACR20、ACR50、ACR70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同期甲氨蝶呤8:00组,但仅12周达到ACR50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随时间延长均有改善,但各时间点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氨蝶呤20:00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甲氨蝶呤8:00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不同时间给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存在差异,20:00给药可能更有效控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lncRNA差异表达谱研究

    作者:刘健;万磊;孙玥;章平衡;忻凌;姜辉;方妍妍;董文哲;文建庭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lncRNA差异表达.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组)及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每组3例.抽取2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利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lncRNA和mRNA表达,GO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差异表达的lncRNA功能分布,构建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并在此基础上通过Cis和Trans预测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凋亡、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相关lncRNA.利用RT-PCR方法验证lncRNA.结果:通过lncRNA测序分析发现,lncRNA在类风湿关节炎组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表达.共有9158条差异表达的lncRNA(差异倍数≥2,且P≤0.05),表达上调的有5682条,下调的有3476条;差异表达的mRNA共有7895条.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mRNA主要参与免疫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细胞代谢、细胞转录调节、骨髓白细胞活化、血小板细胞活化等.KEGG信号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mRNA主要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细胞衰老、信号通路等方面.通过RT-PCR验证发现,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细胞凋亡lncRNA为ENST00000619282、ENST00000637683、ENST00000511703,氧化应激为HOTAIRM1、DANCR,Notch通路为MALAT1、CARMN、LINC-PINT.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差异表达的lncRNA异常表达,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及信号通路失衡有关.

  • 基于GEO数据库对骨关节炎滑膜差异基因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程晓平;郑文伟;倪国新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对骨关节炎与正常关节滑膜间差异基因进行分析,探索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关节滑膜基因芯片数据库,利用GEO2R筛选出差异基因,DAVID 6.7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GO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String-db数据库构建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图(PPI),并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获取关键靶基因.结果:GEO2R共筛选出差异基因490个,包含上调基因61个,下调基因429个,其主要涉及细胞分化、细胞生长、骨骼肌器官发育、cAMP反应等生理过程,且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受体互作、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盐、胃酸分泌、催产素、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G、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中.从PPI网络中共获取13个关键靶基因,包含FOS、SMARCA4、SOCS3、LEP、FBXO32、MYOD1、TRIM63、SMARCA2、CALB1、MAPK12、ADIPOQ、TTN、EGR1.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从不同角度揭示骨关节炎与正常关节滑膜间差异基因潜在特征,为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张惠玲;方正清;余爽;秦勤;夏哲远;杨浩;郭秀君

    目的:调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疾病活动指数等为工具收集南京市中医院风湿科病房的11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为(62.17±12.32)分,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得分均低于常模(P<0.05).回归分析显示,焦虑、疾病活动程度、疲乏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且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应加强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护理.

风湿病与关节炎

国家级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