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生物医学工程 >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국제생물의학공정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81
  • 国内刊号: 12-138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18-86
  • 曾用名: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李迎新
  • 类 别: 生物医学工程
期刊荣誉:
  • 静电纺聚合物纳米纤维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罗伟;金旻;罗凤涛;陈林

    组织工程骨在骨缺损、骨不连及骨折延期愈合等骨骼疾病的治疗中有重要应用前景.组织工程支架是组织工程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以其优异的性能,近年来已开始成为骨组织支架材料的重要研究对象.综述了静电纺聚合物纳米材料包括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人工合成聚合物及复合聚合物纺丝纤维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进展.提出复合聚合物电纺纤维及其改性是今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并探讨了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

  • 力学载荷刺激新骨形成局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红梅

    力学载荷在刺激新骨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增加力学载荷(如运动、机械振动)能够提高骨量,改善骨结构;而力学载荷缺失(如太空行走、长期卧床等)会导致骨量丢失,出现骨质疏松.力学载荷刺激新骨形成的途径月前尚不明确,但有研究证明局部机制比全身机制可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就力学载荷刺激新骨形成的局部机制作一综述.

  •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刘孟麟;王晓旭;陈贝克;刘运来

    人类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细胞)的出现被誉为生命科学领域里新的里程碑,它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相对易操作而较稳定的体细胞核重编程方法,在生物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然而,iPS细胞的高癌变率和极低的重编程效率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目前iPS细胞技术正在被不断完善,就iPS细胞的研究历程及在诱导iPS细胞上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噬菌体展示抗体库技术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作者:李晓莉;姚慧;周登远;焦振山

    治疗性抗体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异源性抗体、人源化抗体和人源性抗体几个阶段.目前,人源性抗体是治疗性抗体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噬菌体抗体库构建技术为人源性抗体的制备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噬菌体展示抗体库构建技术,是一种将抗体组合文库与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相结合所形成的新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抗体工程领域的一项重大进展,目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的多个方面.将就此技术的原理、分类、筛选方法及主要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综述.

  • 基于VTK的肝组织CT断层图像三维重建

    作者:王旭;李迎新;张海洲

    目的 利用可视化开发包(VTK)将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合成三维立体图像,以利于更好地制定肝癌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 建立基于VC6.0平台上的VTK可视开发环境,获取患者的DICOM格式的CT图像,采用VTKfilter滤波器和拉普拉斯锐化模板对图像进行滤波、增强等预处理.利用光线投影Ray-Casting算法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该方法可生成效果较好的三维图像,其分辨率较高,图像重建速度快,且可进行切割、旋转、缩放等功能.结论 基于VTK的光线投影算法可用于对人肝组织的三维重建,有利于医生直观地观察病变组织的形状和位置,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蚕丝组织工程化肌腱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田旭;张福江;阚世廉

    目的 探讨用蚕丝与同种异体肌腱细胞联合培养植入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化肌腱的生物力学指标.方法 实验分2组,一组是植入附着了肌腱细胞的蚕丝材料组,另一组是单纯植入蚕丝材料组.分别在术后的第2,4,6,8周进行随机取材.在每次取材时每组分别取20只,对材料进行生物力学测定.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在第2,4,6,8周进行取材.生物力学的测定结果显示在同时间点内,细胞组的结果明显优于非细胞组(P<0.05),细胞组自身在不同时间点的比较中,发现除第8周以外(P>0.05),时间越长,力学的结果越优秀(P<0.05);而在非细胞组则只有第8周的结果与前3次测定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实验的结果说明蚕丝材料对肌腱细胞的黏附性好,生物力学性能优越,附着肌腱细胞后可以构成组织工程化肌腱.经更深入的实验和研究,蚕丝材料可能会在肌腱缺损的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基于FPGA的眼科超声数字化中CIC内插滤波器的改进与实现

    作者:程春卯;计建军;王延群;杨军;王晓春;周盛;宋学东;段炳柱

    目的 眼科高频超声数字化成像中使用内插滤波器可等效地提高采样率以节约资源.方法 在研究分析了级联积分梳状(CIC)滤波器的基础上,结合运用余弦(COSINE)滤波器和内插二阶多项式(ISOP)滤波器对其进行改进.结果 通过硬件描述语言描述改进后的高效结构,并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中实现,后通过实验仿真验证该内插变频算法的有效性.结论 改进后的CIC滤波器基本保留了效率和资源节约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改善了其通带宽度和阻带衰减特性,能够适用于10 MHz的高频眼科超声信号处理的要求.

  • 心肌缺血中心率变异性的符号动力学分析

    作者:张靖;李心雅;彭屹

    目的 基于心率变异性(HRV)研究,分析心肌缺血发生过程中心率的动态变化特性以探讨自主神经活动的变化和影响.方法 从长时ST段-T波终点(Long-term ST-T)数据库中,选取13个记录中共193个心肌缺血时段及其前后各5 min的对照时段.选用符号动力学方法分析不同时段的RR间期序列,利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缺血前和缺血中以及缺血后结果进行检验;以线性拟合的方式,分析心肌缺血时自主神经响应模式随缺血持续时间的分布.结果 较之心肌缺血前后,心肌缺血过程中0 V%的显著增加和2UV%的显著减小反映了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加和迷走神经活性的减弱,但这种自丰神经平衡向交感神经更占优移动的趋势随着缺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提示可能存在的对心脏的保护作用.结论 符号动力学分析为研究心肌缺血中自主神经的调制提供了一个敏感的工具.

  • 家兔体外血浆灌流实验方法的建立

    作者:刘国晶;王为超;谢慧;薛骏;周庆文;车永哲;武有祯;孔德领

    目的 建立兔体外血浆灌流的动物实验方法,用于评价一种体外血浆脂类吸附过滤器.方法 以高脂血症大耳白兔为模型动物,先后使用了2种不同面积的中空纤维型血浆分离器,通过5 mL真空采血管离心和100 mL生理盐水袋离心等方法,将血浆与血细胞分离,通过蠕动泵在体外建立血浆循环.结果 0.3 m~2的血浆分离器能够将血浆与血细胞有效分离,顺利进行血浆循环;但是,由于该型号的血浆分离器的容积过大,动物失血过多,因肺水肿等原因导敛动物死亡.0.1 m~2的小型血浆分离器不能将高脂血症动物血浆与血细胞分离;而使用采血管,采血速度不能控制,操作时间长,血细胞损失过多,动物死亡率高.利用100 mL生理盐水袋作为离心分离容器.分批采血,采用15%的枸橼酸钠溶液抗凝,离心分离血浆与血细胞,血浆进行体外循环;同时严格控制采血速度、回输速度以及抗凝条件,成功地建立了兔体外血浆灌流实验方法和方案,操作简单,动物存活率高.结论 利用100 mL生理盐水袋分批采血,离心法分离血浆与血细胞,建立血浆体外循环.操作简单,比膜血浆分离器费用低,动物存活率高,是进行血液净化相关材料评价的理想的兔体外血浆灌流模型.

  • 星形胶质细胞液压冲击损伤后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何滔;张永亮;张西正;杨术旺;郭赟;陈旭义

    目的 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液压冲击损伤后蛋白谱变化.方法 原代培养SD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损伤组,损伤组给予液压冲击损伤.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2者之间的差异蛋白质表达谱.结果 胶质纤维酸件蛋白(GFAP)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纯度可达95%以上.液压冲击损伤使旱形胶质细胞蛋白质谱表达发生了显著改变,共发现20个蛋白质点的表达发生改变,13个蛋白质得到质谱鉴定,其中表达上调的11个,分别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破解蛋白、磷酸甘油酸变位酶、NADH脱氧酶10亚基、膜联蛋白1、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热休克蛋白27 ku、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不均一核糖核蛋白、抗氧化蛋白2;表达下降的2个,分别为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ATP合酶D链.结论 本研究发现的差异蛋白质与星形胶质细胞许多重要的细胞生理活动和功能有密切关系,包括糖代谢与能量产生、抗氧化损伤、细胞骨架重排、信号转导等,可能与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发生应激有关.

  • 丙泊酚对大鼠空间关联记忆能力影响的水迷宫行为测试研究

    作者:徐新宇;翟文倩;王国林;田心

    目的 研究注射临床低剂量和高剂量的丙泊酚对大鼠空间关联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临床低剂量0.1 mg/(kg·min)组和临床高剂量0.5 mg/(kg·min)组.在注射丙泊酚1 d后进行水迷宫实验,包括4 d的定位航行和1 d的空间探索实验.在定位航行实验中分别对3组大鼠进行Ⅰ、Ⅱ和Ⅲ象限入水的训练,并记录3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和游泳速度.在空间探索实验巾将大鼠从未训练的Ⅳ象限入水,分别记录平台象限游泳时间、第一环点数以及总得分.结果 在第1,2天的定位航行实验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逃避潜伏期比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第3,4天的定位航行实验中,3组大鼠之间均未见差异(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从未训练的Ⅳ象限入水时,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的总得分分别为(2 509.36±190.72)、(2 378.55±210.69)和(1 954.85±174.20).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即高剂量组比对照组总得分低.结论 注射低剂量的丙泊酚不影响大鼠的空间关联记忆和空间记忆能力;高剂量丙泊酚在注射后前2 d内降低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但2 d后对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没有影响,说明高剂量的丙泊酚降低了大鼠的空间关联记忆能力.

  •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技术检测小分子物质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志贤;柳明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光学检测技术,它将生物学、高分子化学及传感技术结合,形成具有快速、灵敏、特异以及操作简便的榆测技术.概述了应用SPR传感技术进行小分子物质检测的原理、主要方法及研究进展,分析了该方法的优势与缺陷,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