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국제생물의학공정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81
- 国内刊号: 12-138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白色念珠菌与常见细菌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色念珠菌是人体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其院内感染常常伴有细菌的混合感染.各种细菌与白色念珠菌间可能存在协同、竞争、偏益等关系,并以不同方式损伤宿主组织.混合感染将影响各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生化关系及生物膜构成,进而改变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及其对宿主免疫的抵抗力和毒力等,使得混合感染较单一感染更难治愈.白色念珠菌与细菌混合感染的高发生率及高死亡率是临床医生面对的严峻问题.了解白色念珠菌与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对混合感染的临床诊治意义重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链球菌、乳酸杆菌与白色念珠菌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生物治疗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高.传统的肿瘤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但其总存活率仅为50%左右,因此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生物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显著疗效的肿瘤治疗模式,是一种自身免疫抗癌的新型治疗方法.对生物治疗技术包括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细胞因子治疗、过继性细胞治疗、单克隆抗体治疗和基因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脑缺血性损伤的修复作用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的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因其具有来源广泛、免疫原性弱、易于外源基因转染、能长期存活在宿主体内以及可跨胚层多向分化等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基因治疗及器官移植等多个领域.脑缺血是神经功能损伤引起死亡和生活质量下降常见的原因,其临床表现为运动神经功能失灵、感觉功能障碍及精神意识异常等.已有大量研究报道,BMSCs移植可治疗缺血性中风,具有机体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BMSCs移植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回顾了BMSCs移植在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新研究进展,并对BMSCs移植的作用机理、移植途径、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
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且恢复困难,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脑卒中通常因神经组织损伤而导致运动、感觉、认知等多方面损伤,有效的康复治疗可通过促进大脑残存神经的重塑来提高功能与能力.作为一种现代智能神经康复技术,脑-机接口(BCI)在大脑与周围环境之间直接建立交流通道,通过提取大脑的神经活动信息,转化为驱动外部设备的命令,而不依赖于外周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BCI技术非常适合用于神经康复训练,通过BCI的反馈并利用其外接设备进行反复训练,可诱导产生正常的运动模式,间接诱导更为正常的大脑信号产生,促进大脑重塑,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及运动控制水平.从BCI技术作用原理及其在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疗效、存在问题等方面对BCI技术在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
肌腱细胞外基质在组织工程肌腱构建中的应用进展
近年来,随着天然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应用,组织诱导支架材料已成为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ECM材料作为一种天然来源的材料较易从动物体内获取,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肌腱ECM材料可以较好地模拟天然肌腱的ECM的成分与结构,为迁入的细胞提供力学支点与分化刺激信号,并诱导细胞成肌腱分化,故采用含肌腱ECM成分制备的支架材料有望促进肌腱损伤的再生修复.总结了近年来肌腱脱细胞及制备不同形式支架的方法、肌腱ECM在组织工程肌腱构建中的应用形式以及其对种子细胞成肌腱诱导分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基于肌腱ECM材料支架制备的优化措施,以进一步提升其应用价值.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将MCF-7细胞与不同浓度的UCMSCs共培养,通过原位凋亡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组MCF-7细胞的凋亡情况.构建裸小鼠皮下肿瘤模型,在小鼠右侧背部皮下接种MCF-7与UCMSCs混合细胞(MCF-7+UCMSCs组),左侧接种MCF-7细胞(对照组),每周测量肿瘤体积3次,比较2组间肿瘤体积差异.接种后第17天切取肿瘤组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原位凋亡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随着UCMSCs浓度的升高,MCF-7细胞的早凋率与晚凋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多浓度组间早凋率(F=39.80,P<0.001)、晚凋率(F=5.68,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接种后17d内MCF-7+UCMSCs组肿瘤体积小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81,P<0.01).透射电镜可观察到MCF-7+UCMSCs组典型的凋亡细胞.结论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UCMSCs可有效促进MCF-7细胞的凋亡,为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
光动力治疗联合托拉塞米对大鼠脑胶质瘤的影响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钠-钾-氯共转运体1(NKCC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光动力治疗(PDT)联合托拉塞米对大鼠脑胶质瘤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脑胶质瘤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光动力治疗组(PDT组)、托拉塞米组(T组)和光动力治疗联合托拉塞米组(PDT+T组),每组15只.Sham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PDT组大鼠接受PDT(80 J/cm2) 10 min;T组大鼠仅腹腔注射托拉塞米(5 mg/kg),连续3 d;PDT+T组大鼠接受PDT后,再连续3d腹腔注射托拉塞米(5 mg/kg).2周后,每组取5只大鼠处死,取瘤周水肿组织检测湿干比(W/D),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检测MMP2、MMP9、NKCC1和VEGF表达;剩余大鼠评估生存时间.结果 与Sham组相比,PDT组W/D(5.17±0.42比4.83±0.38)、NKCC1(0.54±0.21比0.35±0.12)和VEGF(0.68±0.20比0.42±0.15)蛋白表达升高,生存时间延长((32.2±2.9)d比(25.3±2.6)d),而MMP2(2.76±0.42比1.88±0.17)和MMP9(2.55±0.38比1.46±0.21)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PDT组相比,T组W/D(3.68±1.04)、NKCC1 (0.22±0.10)和VEGF(0.33±0.14)蛋白表达降低,生存时间((28.7±2.2)d)缩短,MMP2(2.71±0.35)和MMP9 (2.42±0.36)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PDT组相比,PDT+T组W/D (4.52±0.46)、NKCC1 (0.30±0.16)、VEGF(0.44±0.21)、MMP2(1.84±0.23)和MMP9(1.53±0.24)蛋白表达降低,生存时间((44.5±2.8)d)显著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DT联合托拉塞米可明显降低PDT诱发的瘤周水肿,降低肿瘤侵袭性,延长大鼠平均生存时间.
-
损伤脑组织提取液对体外神经干细胞存活和分化的影响
目的 模拟颅脑创伤(TBI)后的化学微环境,探讨该微环境对神经干细胞(NSCs)存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获取TBI大鼠损伤区脑组织的匀浆液,用于模拟TBI后的化学微环境.分离、提取并培养大鼠原代NSCs,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其表型.将实验分为对照组、正常脑组织提取液组(BTE组)和创伤脑组织提取液组(TBITE组).动态观察各组细胞的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24 h后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3d后采用噻唑蓝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NSCs的增殖情况;7d后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TE组无明显细胞凋亡变化,而TBITE组NSCs凋亡显著增多,Bax(F=18.06,P<0.01)和Cleaved caspase-3(F=23.86,P<0.01)表达升高,Bcl-2表达降低(F=22.95,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噻唑蓝实验结果显示,与BTE组相比,TBITE组NSCs增殖水平降低(F=41.99,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TE组神经元分化率升高;而与BTE组相比,TBITE组神经元分化率降低(F=66.93,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BI后的损伤微环境可显著抑制NSCs的存活和分化能力,从而为明确TBI后内源性神经的再生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
基于CT值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坐标分区法
目的 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在CT或MRI的图像,提出一种基于CT值的更为简单精确地描述突出物大小和位置的坐标分区方法,为腰椎间盘突出诊断及手术治疗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和影像学专家共同制定该系统.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和MR资料,根据LDH的程度按坐标分区给予分类.按腰椎间盘的解剖结构特征和临床病理特点按X、Y、Z坐标轴进行定位.结果 在该系统中,将突出物在椎管中所处的位置从X轴(水平面)、Y轴(矢状面)、Z轴(冠状面)以坐标轴分区方式划分,其中,X、Y坐标轴划分为8区(-4~-4),Z轴划分为4区(1~4);突出物大小以相对应位置区的绝对值之和描述,并按其数值大小表示突出的程度,数值越大表示突出程度越严重.结论 基于CT值的坐标轴分区法可以很好地反映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类型、突出的精确位置及其严重程度,从而可为LDH的诊断、手术方法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巯基化壳聚糖修饰的PLA-PCL-TPGS纳米粒用于肺癌口服化疗药物载体的研究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的巯基化壳聚糖修饰的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PLA-PCL-TPGS)纳米粒,探讨其用作肺癌口服化疗药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合成PLA-PCL-TPGS无规共聚物并进行表征,再以商业化的PCL和PLA-PCL-TPGS无规共聚物制备3种用于口服递送紫杉醇的纳米载体:5%巯基化壳聚糖修饰的PCL纳米粒(CNP)、未修饰的PLA-PCL-TPGS纳米粒(UNP)和5%巯基化壳聚糖修饰的PLA-PCL-TPGS纳米粒(TNP),并对其粒径、Zeta电位、表面形态、载药量和包封率进行表征,研究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体外人肺癌细胞A549的摄取及对A549细胞的毒性,采用离体肠吸收实验测定跨肠道屏障转运的紫杉醇含量.结果 成功合成了PLA-PCL-TPGS无规共聚物.场发射扫描电镜结果表明,3种载紫杉醇的纳米粒均呈球状,粒径约200 nm.PLA-PCL-TPGS纳米粒经巯基化壳聚糖修饰后,表面由负电荷转为正电荷.UNP和TNP的载药量、包封率和32 d内的紫杉醇累积释放率均高于CN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549细胞对TNP的摄取率显著高于CNP和UN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外细胞毒性研究结果显示,TNP较临床应用的紫杉醇注射液对A549细胞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离体肠吸收实验结果显示,TNP可通过开放紧密连接、绕过P-糖蛋白外排泵增加紫杉醇的运输.结论 PLA-PCL-TPGS纳米粒经巯基化壳聚糖修饰后能增强细胞摄取和细胞毒性,有望用作肺癌口服化疗药物载体.
-
大鼠心脏移植模型中mTOR C1/C2信号通路在消除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抑制了慢性排斥反应的大鼠模型中,T淋巴细胞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丝/苏氨酸蛋白激酶(mTOR)通路的各成分是否发生改变,探讨mTOR信号通路在抑制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受体August-Copenhagen-Irish(ACI)大鼠与供体Wistar-Furth (WF)大鼠接受腹腔内异位心脏移植术.实验组大鼠给予慢性排斥反应消除处理,即术前给予经改造的Ⅰ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 Ⅰ),并给予亚治疗量环孢素(CsA)(10 mg/kg,3d),治疗对照组于术后给予亚治疗量CsA(10 mg/kg,3 d),空白对照组不进行处理.将每组大鼠分为在术后1、3、7d处死的3个亚组,每个亚组大鼠数量为5只.分别在亚组对应天数处死大鼠,获取脾脏样本进行T细胞提取与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在消除了慢性排斥反应的移植心脏中(实验组),对雷帕霉素敏感的复合体1 (mTOR C1)的mTOR与mTOR调节相关蛋白(Raptor)下调,对雷帕霉素不敏感的复合体2(mTOR C2)的伴侣分子(Rictor)与哺乳动物应激活化蛋白激酶相互作用蛋白1 (Sin1)下调,mTOR调节因子(Deptor)与mTOR通路下游目标分子(Rac1)也受到抑制.结论 在消除了慢性排斥反应的大鼠心脏移植模型中,mTORC1和C2通路均受到影响,同时影响了细胞增殖调节(mTOR C1)和细胞运动调节(mTOR C2).因此,选择性地对T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通路进行抑制,可成为新的免疫抑制剂发展方向.
-
含Zn活性涂层种植体骨结合界面评价研究
目的 建立兔下颌骨种植体植入模型,对含Zn活性涂层种植体骨结合界面进行评价.方法 将商业纯钛加工成柱状种植体,通过微弧氧化(MAO)法制备活性涂层,根据是否加入Zn元素分为MAO-Ca/P和MAO-Zn/Ca/P涂层种植体.将2种种植体随机植入兔下颌骨,对照组植入MAO-Ca/P涂层种植体,实验组植入MAO-Zn/Ca/P涂层种植体.分别于术后4周和12周取材,组织学分析2组种植体与骨结合界面情况,比较骨质覆盖率.结果 MAO层呈微孔状结构,致密均匀,孔径随Zn元素的加入而变大.种植体骨结合界面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种植体表面附着的骨质增多,术后4周和12周实验组的骨组织附着量均高于对照组,且排列更紧密.术后12周实验组的骨质覆盖率((70.8±13.6)%)显著高于对照组((55.9±1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结合界面元素线扫描结果显示,术后12周实验组有生物类骨磷灰石形成.结论 Zn元素的加入能提高涂层的生物学活性,增强涂层的成骨能力,促进种植体与骨组织界面的结合.
-
基于国家卫生与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的健康管理模式
大数据将改变以往任何行业管理、分析、利用数据的方式.在医疗健康领域,健康管理是未来医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国家卫生与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基本、具代表性的功能之一是健康管理.对于个人,有效的健康管理可达到未病先治的目的;对于社会,有效的健康管理可有效控制群体性疾病发展、降低医疗资源损失、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尽管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还受到数据质量、数据缺失、数据孤岛、数据安全、数据处理技术不足等因素制约,基于国家卫生与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的健康管理仍有望在慢性非传染病防控、亚健康状态干预技术、健康状态检测与评估、传染性疾病发病规律等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笔者基于健康管理的实质和功能,阐述了国家卫生与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意义.
-
侧流层析试纸在生物及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侧流层析试纸分析是一种新兴的快速检测传感技术,与耗费高、操作复杂、检测环境要求高的理化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成本低廉、便捷快速,更能满足质量安全监督与现场快速筛查的需求.介绍了侧流层析试纸的检测方法、标记材料的分类及其在各领域的实际应用;着重对侧流层析试纸应用于生物及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其中列举了该技术目前的研究现状和优势,也剖析了其存在的瓶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今后对试纸条快检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普遍应用提供了参考价值.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