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微创外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摘要: 过去的100年,科技进步为外科领域带来了众多新器械、新技术、新观念,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方兴未艾.光学技术、微型化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为微创外科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遥控机器人手术、经自然孔道手术和新型手术导航系统将在不远的将来进入临床,使微创外科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回顾了微创外科的发展历程,及其在腹部外科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方向.
-
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评估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孤立性肺结节是一个普通的医学问题,但诊疗起来十分复杂.其发病原因仍不清楚.术前对孤立性肺结节作出明确的诊断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的一个挑战.对临床医师和放射科医师主要的问题是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并让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目前许多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特征和检测方法已经用来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但这些均不能完全对其进行鉴别.近的一些进展为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质的进步.本文就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评估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进展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
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进展
甲状腺结节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目前对甲状腺结节术前良恶性的确诊仍有一定的困难.本文就影像学、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外周血特异抗原及基因检测等手段在甲状腺结节术前良恶性鉴别方面作一综述.
-
Delta样配体4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Delta样配体4(DU4)是新近发现的Notch受体的一个配体,在肿瘤血管中高表达,对肿瘤的血管生成起负调控的作用.阻断D114/Notch信号通路可以使肿瘤血管生成增加,但是由于新生的血管血液灌注不良,肿瘤的生长反而受到抑制,并且对VEGF信号通路阻断无效的患者也具有抗肿瘤的作用,从而使DIM成为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
RB在细胞周期中的作用及其与大肠癌的关系
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自发现以来就是细胞周期以及肿瘤研究的重点,而后发现的RB蛋白家族成员(pRB,p107,p103)在细胞周期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RB在细胞周期中与E2F以及其细胞因子可以相互作用,并调控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分化等过程.若pRB与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受到破坏,就可能改变细胞周期进展,甚至导致肿瘤的发生.大肠癌中RB的表达与其他肿瘤相比具有特殊性,此特殊性可能与大肠癌特殊的肿瘤成因或者RB的某些特殊功能有关.
-
血管介入技术在治疗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中的应用
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手术方式也一直发展变化,而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此类手术更为安全和方便.本文总结了肾动脉介入、下腔静脉滤器、球囊和血管镜在治疗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中的应用.
-
TIP30/CC3基因和肿瘤
Tat作用蛋白30(TIP30/CC3)基因是近年来由国外学者首先发现的一种与肿瘤转移抑制相关的基因,该蛋白编码产物TIP30/CC3(Tat interacting protein 30)蛋白是一种分子量为30 kDa的转录共分子,其本质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以细胞辅助因子为个体的具有活化并增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转录,可特异性地提高HIV-1增殖调节蛋白Tat的转录.TIP30基因具有抑制肿瘤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等作用.TIP30基因在评价肿瘤的预后及基因的靶向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幽门螺杆菌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研究进展
胆汁中幽门螺杆菌DNA的发现使得幽门螺杆菌与肝胆疾病的关系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就近年来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汁中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藉此探讨幽门螺杆菌能否在胆道系统中生存及其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
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动物模型是认识和研究人类疾病的重工具,从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动物选择、预期效果及模型应用方面作一系统回顾与评价.
-
乳腺癌手术治疗进展
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医学基础研究的深入,新理论,新观念,新技术使乳腺癌的外科治疗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迈进.保乳手术广泛开展,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亦开始在临床应用,同时新辅助化疗能够增加乳腺癌保乳治疗的机会.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新进展使得我们必须重视乳腺癌的个体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