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硝柳胺在小鼠血浆、肌肉及皮肤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摘要: 目的 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建立氯硝柳胺在小鼠血浆、肌肉和皮肤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并用于药代动力学,为氯硝柳胺抗尾蚴侵袭新剂型的研究及药物残留测定方法的建立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方法 采用丙酮提取生物样品中的氯硝柳胺,以对硝基酚为内标,以两者的[M-H]-准分子离子峰m/z 324.9788和138.0186为单离子监测(SIM)产物离子进行定量分析,测定氯硝柳胺在血浆、肌肉和皮肤中的药物含量和药时曲线,计算药峰浓度(Cmax)、生物半衰期(T1/2)及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小鼠口服200mg/kg氯硝柳胺后在血浆、肌肉和皮肤Cmax分别为(2251.22±31.38)、(250.52±41.99)和(3663.01±1279.52) ng/ml,T1/2分别为(11.07±0.88)、(45.57±0.66)和(14.67±0.31)h,AUC分别为(23 237.± 544)、(8 458±581)和(79093±1 060) ng/(h·ml). 结论 氯硝柳胺在小鼠体内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其在皮肤中Cmax及AUC均为高,说明其易于在皮肤中分布.该性质有利于抗血吸虫尾蚴的侵袭.
-
弓形虫感染对宿主T细胞功能的影响
刚地弓形虫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危害严重.宿主T细胞介导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在抗弓形虫感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弓形虫感染能够通过凋亡或衰竭等方式导致宿主T细胞数量减少、功能受损,是弓形虫逃避宿主免疫的重要表现.该文就弓形虫感染对宿主T细胞的影响做一综述.
-
顶复门原虫AP2蛋白家族研究进展
顶复门原虫是一类专一性的细胞内寄生原虫,包括许多重要的人畜寄生虫,如弓形虫、隐孢子虫、疟原虫、巴贝虫及艾美球虫等.顶复门原虫感染与致病的研究一直是重点和热点,但关于顶复门寄生虫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仍然知之甚少.以往研究表明DNA结合蛋白中,顶复门AP2 (apicomplexan apetela 2,ApiAP2)家族可能是一类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该文结合近几年的研究结果,对该蛋白家族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巴贝虫感染的免疫应答
巴贝虫的感染伴随着复杂的免疫应答过程,现有的研究显示机体的免疫力与巴贝虫感染的发生、发展、愈后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文主要是从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固有免疫应答及B细胞、T细胞等的获得性免疫应答等方面来阐述机体感染巴贝虫后的免疫作用及其机制.
-
重组人 CXCR1/2拮抗剂 G31P 在人类疾病防治应用的研究进展
G31P (重组人CXCR1/2拮抗剂)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低的蛋白质,能与IL-8竞争结合其受体,导致IL-8与受体的生物学活性丧失,从而阻断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及其引起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控制宿主炎症的发展。近年研究发现IL-8和其受体在肿瘤、心血管疾病和炎症反应性疾病,以及旋毛虫病和血吸虫病等疾病中高表达。探讨应用G31P控制炎症发展,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
钩虫病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钩虫病呈全球性分布,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是引起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的被忽略的热带病之一。钩虫病的检测对控制钩虫病流行至关重要,因此,钩虫病的检测方法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该文就钩虫病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血吸虫病临床检验现状与研究进展
血吸虫病为目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早期诊断对于血吸虫病治疗意义重大.目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包括病原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各种检测方法均有其适用范围及优劣势.该文总结分析近年来血吸虫病临床检验的常用方法,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检测方法.
-
HIV感染者弓形虫伴随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状况
弓形虫是一种重要的机会性致病原虫,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一种机会性感染寄生虫,其感染率占全部机会性感染的10%~30%.通常根据基因型的不同将弓形虫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HIV感染者感染的弓形虫多为Ⅰ型,Ⅰ型弓形虫与其它类型弓形虫的致病性有很大差异,造成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致病基因的不同,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包括SAG1、SA G2、B1等.该文从弓形虫感染现状、伴随感染弓形虫的主要类型和各个类型之间的差异基因等方面,阐述HIV感染者弓形虫伴随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状况.
-
沃尔巴克氏体诱导细胞质不相容的模型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由蚊媒传播的疾病,如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黄热病等已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但至今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沃尔巴克氏体是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经母系遗传的共生菌,可诱导蚊群产生胞质不相容.迄今为止,胞质不相容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但“锁-钥匙”模型(lock and key model)、“移除-归还”模型(titration-restitution model)和“减速”模型(slow-motion model)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胞质不相容现象.胞质不相容产生的整个过程极为复杂,是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该文就胞质不相容的模型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
旋毛虫传播途径及对宿主影响的研究进展
旋毛虫病是一种严重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旋毛虫的传播途径主要为水平传播,但也可以通过机械传播和垂直传播感染宿主.旋毛虫对患者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骨骼肌等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该文综述了旋毛虫的传播途径及其对宿主的影响.
-
我国常见蜱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传播疾病研究进展
蜱是以吸食动物血液为生的寄生生物,可以传播多种病原体,引起宿主患病.我国蜱种多样,分布广泛,多种蜱具有医学重要性.现就我国常见蜱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可传播疾病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