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杂志
World Notes on Antibiotics 국외의약(항생소분책)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多索茶碱胶囊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目的 制备多索茶碱胶囊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多索茶碱为主要成份制备胶囊剂,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结果 采用全粉末填充工艺成功制各出多索茶碱胶囊,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主药进样浓度在10.2~81.6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30151C+ 59420 (R=0.9999),平均回收率100.6%,RSD=1.1%.测定的精密度良好,样品溶液在24h内稳定(RSD=0.5%),色谱条件和处理方法耐用性良好.结论 该胶囊的制备方法可行,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快速,可用于多索茶碱胶囊的含量测定.
-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2012年3~10月收治的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60例,均行无痛人流术.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地佐辛组采用地佐辛+丙泊酚麻醉,即丙泊酚复合地佐辛5mg;芬太尼组采用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即丙泊酚复合芬太尼50ug.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HR、SpO,、MAP、手术时间、清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HR、SpO,、MAP、手术时间、清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术麻醉安全可靠,镇痛效果满意,而且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术后不良反应明显低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恢复时间短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恢复时间.
-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型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型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58例,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胸手术,比较二者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总数及术后引流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0%,高于观察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下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型肺癌近期疗效相似,但是胸腔镜下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经食道超声在缺血性卒中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主动脉内膜厚度与腔隙性脑梗塞和非腔隙性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选取5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这一技术检测梗塞面积的大小.结果 主动脉弓内膜厚度与缺血性卒中的种类有关,腔隙性脑梗塞主动脉弓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是46.7%,非腔隙性脑梗塞主动脉弓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为88.6%.结论 TEE检查可以清晰的看见主动脉弓内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对于缺血性卒中病人的病因的诊断可能衍生出新的临床证据,并对未来治疗提供佳治疗方案.
-
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 对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单纯组患者80例,常规进行临床药物的静脉滴注和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联合组患者82例,在常规治疗和监测基础上进行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患者呼吸困难完全缓解时间、血氧饱和度监测值、低血氧发生比例、临床疗效显著优越于单纯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急救措施和用药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 对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减低低血氧的发生比例,提高成功救治几率,对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冠脉造影联合动态心电图监测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冠脉造影联合动态心电图监测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以胸闷、胸痛症状为主的拟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冠脉造影联合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方式进行诊断.结果 76例患者中,60例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为阳性,16例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为阴性;56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为阳性,20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为阴性.以冠脉造影阳性结果来判断患者为冠心病,则动态心电图监测对老年患者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为73.7% (56/76),特异性为26.3% (20/76).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动态心电图持续性ST段低压的阳性率不存在显著关系(P>0.05).结论 单纯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并没有太高的应用价值,笔者建议,在临床中应用持续性ST段压低进行冠心病诊断时,需格外谨慎,综合多方面的情况进行诊断,必要时给予冠脉造影进行确诊.
-
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74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474例患者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52例(10.97%).60岁以上肺结核患者肝损害患病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者,复发肺结核患者肝损害患病率明显高于初发患者,HBsAg阴性患者肝损害患病率明显低于阳性患者,在疗程开始3个月内患者发生肝损害率高于3个月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肝损害发生率11.26%,与女性10.5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害患者经过保肝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高龄、复发、HBsAg阳性及疗程开始3个月内是肺结核抗结核药物治疗发生肝损害的高危人群及时间,应密切观察患者肝功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有助于顺利完成抗结核化疗疗程.
-
20例锁骨骨折患者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20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术后住院时间(8.31±1.09)d.14例(70.00%)骨折愈合时间6~8周、5例(25.00%) 8~12周、1例(5.00%)骨折延长愈合.骨折愈合优17例(85.00%)、良2例(10.00%)和差1例(5.00%).术后残留疼痛1例、内固定松动1例、克氏针尾刺破皮肤1例.结论 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效果好,适用于基层医院.
-
38例注射用血塞通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注射用血塞通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上报的32例注射用血塞通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者男22例(57.90%)、女16例(42.10%);年龄26~80岁,26~50岁8例(21.05%)、51~70岁12例(31.58%)和71~80岁18例(47.37%).有药物或食物过敏史者8例(21.05%),无过敏史者12例(31.58%).20例(52.63%)在使用当天发生,11例(28.95%)在用药第2d发生,7例(18.42%)在用药3d及以后发生.皮肤及附件损害16例、全身性损害14例、胃肠系统损害10例、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9例、呼吸系统损害6例、心血管系统损害6例,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注射用血塞通具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全身性损害为主,主要发生在给药30min内,给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饮食控制联合有氧运动对社区糖尿病控制的有效性
目的 分析饮食控制联合有氧运动对社区糖尿病控制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本社区糖尿病患者4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观察组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饮食控制与有氧运动干预,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更好,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饮食控制联合有氧运动对于社区糖尿病控制有显著效果,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胃癌术后空肠造瘘行肠内营养的护理分析
目的 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空肠造瘘行肠内营养的护理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45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对患者的不同影响,对术后的排气排便时间,血红蛋白,外周淋巴细胞计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肠内营养组术后的排气排便时间均较肠外营养缩短,血红蛋白和外周淋巴细胞计数指标的恢复速度比肠外营养组要迅速.肠内营养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进行肠内营养助于恢复小肠功能,加速改善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维巴坦的研究进展
阿维巴坦(Avibactam)是一个与酶可逆性共价结合新型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目前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阿维巴坦较已上市的3个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作用更强范围更广,对A类、C类和部分D类β-内酰胺酶抑制作用显著.与头孢他啶、头孢洛林等药物联用时,其能够恢复或增强抗生素的活性,耐受性良好,无严重不良事件报道.本文对阿维巴坦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联合用药、毒副作用和合成路线等方面作一综述.
-
Bruton's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Btk(Bruton's tyrosine Kinase)是一种胞浆蛋白,属于Tec酪氨酸激酶家族,参与调控B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凋亡,并在多个信号通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Btk在肿瘤与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针对肿瘤治疗与炎症控制而开发的小分子Btk抑制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Btk抑制剂及其临床研究进展,为合理开发Btk抑制剂提供启示.
-
潜在的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经过80余年的发展,β-内酰胺类药物已成为目前临床上应用为广泛的高效、低毒广谱抗菌药,然而随着此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主要致病菌对这类药物的耐药性逐年增加,业已成为临床医师必需经常面临的棘手问题.金属β-内酰胺酶可水解大部分β-内酰胺类药物,故研发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刻不容缓.近年来,经过药物化学家的孜孜努力已得到若干有苗头的先导物,本文将着重探讨目前已发展的潜在的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以期进一步筛选出能够用于临床的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
-
抗菌药物对人类肠道菌群的影响
抗菌药物治疗不仅会影响致病菌,而且影响肠内正常菌群.此外,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肠道菌群在选择性压力作用下广泛传播其耐药性.一些研究已经揭示了使用抗菌药物后导致肠道菌群的紊乱,特别是一些菌群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者选择性耐药的问题.在人类肠道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可能导致耐药基因的长期存在.因此需要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否则可能加剧新兴抗菌药物耐药菌株的形成.
-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种类多,可导致抗结核治疗不规范,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临床医生有必要掌握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
目视管理在骨科预防压疮的应用
目的 通过目视管理,降低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方法 根据braden压疮风险评估评分结果,对存在压疮危险因素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预防压疮管理,干预组增加目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发生难免压疮2例,对照组发生压疮13例,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目视管理形象直观,能够提高患者预防压疮的知识和依从性,配合护士共同防止患者压疮的发生.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