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脂蛋白残粒检测方法的评价及在冠心病中的初步应用

马江涛;庞新利;吴文苑

摘要: 目的 对免疫分离法测定血清脂蛋白残粒(RLP)进行方法学评价,分析该方法在冠心病患者血清RLP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评价免疫分离法测定血浆RLP的精密度、稳定性试验、回收试验、干扰试验、线性范围.用该法测定100名体检健康者、59名冠心病患者空腹血清RLP水平,同时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 A1)和载脂蛋白B(apo B),比较7个项目的临床符合率.结果 免疫分离法测定高(0.48mmol/L)、低浓度(0.12mmol/L)血清RLP的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4.6%、4.2%,平均为4.4%;批间CV分别为5.8%、6.0%,平均为5.9%.平均回收率为98.7%.血清样本4℃可保存4d以上,-20℃可稳定保存1个月以上.血红蛋白(Hb)<5g/L、胆红素<300μmol/L、TG<14.1mmol/L时对RLP测定无明显干扰;RLP在2.0m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体检健康人群RLP参考范围为(0.18±0.04)mmol/L.冠心病患者空腹血清RLP浓度为(0.31±0.072)m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临床符合率为79.7%,高于TG(44.0%)、TC(30.5%)、LDL-C(28.8%)、apo B(27.1%)、apo A1(25.4%)和HDL-C(18.6%).结论 免疫分离法测定RLP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符合临床质控要求,适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检验.RLP可作为冠心病的致病因子应用于临床.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C3a、C5a、MDA、SOD表达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肌损伤中作用

    作者:李祥;褚衍林;马黎明;程前进;刘高利;孙卓祥;董海新

    目的 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术后心肌损害机理及预防方法.方法 20例行CPB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别在CPB转流前、CPB转流结束后20 min(简称术后20 min)、术后2 h、术后6 h、术后12 h测定动脉血浆补体3a(C3a)、补体5a(C5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cTnI)及乳酸脱氢酶(LDH)浓度.结果 与CPB转流前比较,术后20 min及2、6、12 h血浆C3a、C5a浓度降低(P<0.05),血浆CK、LDH浓度升高(P<0.05);术后20 min、2 h血浆IL-6浓度逐渐增高(P<0.05),术后6、12 h逐渐下降,但仍高于CPB转流前(P<0.05);血浆TNF-α浓度术后20 min增高(P<0.05),术后2 h开始逐渐下降;血浆CK-MB术后2 h升高(P<0.05),术后6、12 h逐渐下降,但仍高于CPB转流前(P<0.05);术后2 h血浆cTnI升高(P<0.05);血浆MDA浓度术后20 min和2 h降低(P<0.05),术后6 h明显增高(P<0.05),术后12 h降低(P<0.05);血浆SOD浓度术后2、6、12 h明显降低(P<0.05).结论 婴幼儿CPB术后12 h心肌功能明显受损,其机理可能与CPB术后再灌注损伤补体激活及氧自由基释放导致心肌及内皮损伤有关.

  •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杜宗孝;李富荣;朴文花

    目的 探讨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活性在酒精性肝病(ALD)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104例ALD患者[ALD组,包括酒精性脂肪肝(AFL)36例、酒精性肝炎(AH)52例和酒精性肝硬化(AC)16例]和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非酒精性肝病(NALD)组]治疗前(入院时)、治疗3周后及100名健康成人(对照组)血清m-AST活性,同时测定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观察AFL、AH及AC患者治疗前、后GGT、ALT、AST、m-AST活性的变化.结果 ALD组、NALD组血清GGT、ALT、AST、m-AST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ALD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ALD组(P<0.05).治疗后AFL、AH及AC组血清GGT、ALT、AST活性均明显下降(P<0.001),AFL和AH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AC组;AFL组血清GGT、ALT、AST、m-AST活性基本降至正常水平;AH组血清m-AST活性有明显下降,但AC组下降不明显.结论 血清m-AST对ALD的治疗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肾脏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吴春林

    目的 通过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血清肌酐(SCr)与一些重要肾脏病理改变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为Cys C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随机抽取260例肾活检患者,分别分析患者的Cys C、SCr与肾脏病理损害程度(全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评分、年龄、血红蛋白(Hb)的相关性.将患者按全球硬化0~4分划分为5组;按肾小管萎缩0~3分划分为4组;按间质纤维化0~3分划分为4组,再分别比较各病理组间Cys C及SCr的变化.结果 Cys C与SCr、全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年龄均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850、0.471、0.592、0.610、0.197,P均<0.01);SCr与全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均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501、0.595、0.607,P均<0.01),但SCr与年龄无相关性(r=0.118,P>0.05);Cys C、SCr均与Hb呈明显负相关(r 分别为-0.448、-0.369,P均<0.01).各病理组间Cys C及SC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随着病理损害程度的增加,各组Cys C及SCr水平也随之增加;当病理损害程度达到1~2分(<50%)时,大多数患者Cys C水平达到或超出参考范围上限,而大多数患者SCr水平仍在参考范围内.结论 Cys C与SCr均能较好地反映患者的肾脏病理损害及肾功能状况,Cys C评价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性要优于SCr,但两者均存在影响因素.因此在选择评估肾功能的指标时应以患者存在的影响因素为参考,必要时可联合多项指标以提高评估肾功能的准确性.

  • 酶学项目自建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可比性研究

    作者:虞啸炫;居漪;欧元祝;唐立萍;王美娟;李卿;刘文彬

    目的 通过对自建检测系统校准方法的研究,用患者样本比对实验分析,为自建检测系统酶学项目的 溯源性与可比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2文件,以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罗氏原装试剂和罗氏多项生化校准品(C.f.a.s)组成的检测系统为目标系统,分别用厂家自带校准品、C.f.a.s、日本酶参考物质和IFCC一级参考测量方法赋值血清4种校准方案对FX、KH和FH 3种自建系统进行校准,用40份患者新鲜血清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和乳酸脱氢酶(LDH)进行比对实验,分别计算目标系统(X)与自建系统(Y)之间的相关系数(r)、回归方程、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相对偏倚、4种不同校准方案对自建系统校准后同一项目结果的变异系数(CV)的均值,并与原装配套检测系统(罗氏和贝克曼)常规实验室定值样本CV均值进行比对.结果 5项酶的3种自建系统的偏倚均有趋势性变化,酶参考物质与参考方法赋值血清校准后的结果优于厂家自带校准品和C.f.a.s校准方案.酶参考物质与参考方法赋值的血清校准后同一项目结果的CV均值达到甚至优于原装配套检测系统定值室间样本的CV均值,厂家自带校准方案和C.f.a.s校准方案的ALT、AST、ALP项目检测结果可比性较差.结论 用酶参考物质和参考方法赋值血清校准5项酶的3个自建检测系统,其患者样本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和正确性.

    关键词: 比对研究 评估
  • 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作者:陆秋涯;迟贞旎;陆怡德

    目的 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变化及与糖代谢、胰岛素抵抗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影响T2DM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筛选105例未经药物治疗的T2DM患者和66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浆葡萄糖(PG)和胰岛素(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同时检测空腹血清FFA.对血清FFA浓度与性别、年龄、体重、体重指数(BMI)、0~3 h PG和Ins以及HOMA-IR、HOMA-IS进行相关性分析.以T2DM是否发病为因变量Y(T2DM组=1,正常对照组=0),性别、年龄、体重、BMI、HOMA-IR、HOMA-IS和FFA为自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2DM组HOMA-IR、HOMA-IS和血清FF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相关分析发现,空腹血清FFA与0 h PG、0.5 h PG、1 h PG、2 h PG、3 h PG、3 h Ins、HOMA-IR呈弱正相关(r分别为0.340、0.281、0.282、0.307、0.302、0.193、0.225,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FFA是T2DM的重要风险因素[OR=14.05,95%可信区间(CI):1.87~105.55].结论 血清FFA水平升高可能影响机体糖动态平衡,与胰岛素抵抗和T2DM发病密切相关.

  • HK和GOD法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的差异研究

    作者:李立和;常玉芝;李铮;刘冰;魏志斌

    目的 探讨己糖激酶(HK)法和葡萄糖氧化酶(GOD)法测定糖尿病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验结果的差异及原因.方法 将进行OGTT的患者分为3组,A组:将75 g葡萄糖溶于300 mL温开水中,令受检者一次服下;B组:口服150 mL 0.5 g/mL葡萄糖注射液,令受检者一次服下;C组:将75 g葡萄糖溶于300 mL温开水中,放置过夜,令受检者一次服下.3组分别于空腹及服后30、60、120、180 min采血分离血清,用HK和GOD法分别测定各时段血糖;比较2种方法血糖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 B组和C组各时段血糖结果HK法和GOD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空腹血糖2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30、60、120、180 min时2种方法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 GOD法对β-D型葡萄糖高度特异,实验室如采用GOD法测定OGTT时,应注意α型葡萄糖影响造成的OGTT曲线偏低的现象.

  • 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李丽;杨帆;毛客自;陆怡德

    目的 探讨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功能评估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估算公式,比较简化肾脏病膳食改善试验(MDRD)、推荐的肾脏病膳食改善试验(rMDRD)、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KD-EPI)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相关GFR 4个GFR估算公式的实际应用.方法 收集17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资料,检测血清肌酐(SCr)及Cys C浓度,同时行同位素99m锝-二乙三胺五乙酸(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得出同位素GFR(iGFR),并以此作为GFR的参考标准.依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标准将178例患者分成3个亚组[GFR 15~59、60~89、≥90 mL/(min·1.73 m2)],对各公式的GFR估算值(eGFR)与iGFR进行配对t检验、相关分析、Bland-Altman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15%、30%、50%符合率比较.结果 MDRD公式应用于GFR<60 mL/(min·1.73 m2)的患者,其eGFR与iGFR相关性较好,符合率较高,偏差无统计学意义;应用于GFR≥60 mL/(min·1.73 m2)的患者,其eGFR与i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MDRD公式计算eGFR在准确性、诊断效能等方面与MDRD公式无明显差异.CKD-EPI公式应用于GFR≥90 mL/(min·1.73 m2)的患者,其eGFR与iGFR的符合率高于MDRD和rMDRD;应用于GFR 60~89 mL/(min·1.73 m2)的患者时,其符合率低于Cys C GFR公式.Cys C GFR公式得出的eGFR与iGFR的相关性、偏差、一致性及符合率均明显优于MDRD和rMDRD公式,尤其应用于GFR≥90 mL/(min·1.73 m2)的患者时,其eGFR与iGFR偏差无统计学意义,明显优于其他3个公式.结论 4个GFR估算公式均能准确估算GFR<60 mL/(min·1.73 m2)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水平.在GFR≥90 mL/(min·1.73 m2)时,Cys C GFR公式明显优于传统以SCr为基础的GFR估算公式.

  • 1-棕榈酰溶血磷脂酰胆碱在诊断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徐维家;温杰;刘毅

    目的 筛选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血清内发生重要浓度变化的代谢物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52例IHD患者和45名正常对照者10项与诊断心肌缺血或梗死有关的血液常规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血清中主要代谢物的代谢组学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技术进行.相应数据经统计分析后,筛选并鉴定出有重要变化的代谢物.结果 应用HPLC-MS发现4个平均质荷比(m/z)分别为496.33、478.34、184.13和991.71的离子碎片.经鉴定,4个离子碎片均来自于1-棕榈酰溶血磷脂酰胆碱(C16:0).IHD组血清1-棕榈酰溶血磷脂酰胆碱(C16:0)浓度为(76.35±18.28)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4.24±15.56)μmol/L,P<0.001].IHD组其他传统心肌指标与对照组比较,除AST升高外(P<0.05),其余9项均无明显差异(P>0.05).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显示,诊断IHD时1-棕榈酰溶血磷脂酰胆碱(C16:0)的ROC曲线下面积(0.90±0.03)显著高于其他常规生化指标(P<0.05).结论 1-棕榈酰溶血磷脂酰胆碱(C16:0)对IHD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本溶血对电化学发光免疫法结果的影响

    作者:陈海斌;梁业宾;黄慧嫦;郑幕阳;蒙秀坚

    目的 探讨标本不同程度溶血对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血液标本人为干预成不同程度的溶血标本,使用ECLIA检测各组标本中的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内分泌激素等共28项指标的浓度并做分析.结果 标本溶血可使胰岛素(INS)浓度降低,使叶酸(F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升高,重度溶血有使铁蛋白测定结果偏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测定结果不受溶血的影响.结论 除某些项目外大部分溶血标本的ECLIA测定结果没有受到影响.测定INS、FA、NSE时应绝对避免使用溶血标本,以确保结果准确.

  • 血清BNP、hs-CRP、cTnI及UA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

    作者:贺岩;李富荣;杜宗孝;朴文花

    目的 探讨血清B型钠尿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尿酸(UA)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HF)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292例明确诊断为HF的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分级[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分为Ⅰ~Ⅳ级]患者以及10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BNP、hs-CRP、cTnI及U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分析4 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血清BNP、hs-CRP、cTnI及UA水平在HF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功能越差,其水平越高;NYHA Ⅰ级的HF患者与对照组比较,BNP、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患者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早期HF的敏感性为90.1%,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1).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BNP、hs-CRP、cTnI及UA可为HF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检验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