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院与英国布来福特大学共同磋商关于联合培养法医学人才的会议通报
摘要:
-
左西孟旦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并右心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左西孟旦治疗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引起右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致右心衰竭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规范化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左西孟旦联合酚妥拉明,观察患者用药前后呼吸困难、24h出入量(24 hI/O)、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B型尿钠肽(B-BNP)、左心室(LVEF)、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的变化.结果 应用左西孟旦后,患者呼吸困难较前明显缓解,24h尿量较前明显增加,血气分析中PO2升高、PCO2降低,BNP、B-BNP、LVEF、RVEF都较用药前显著降低和缩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左西孟旦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并右心衰临床症状缓解明显,临床用药注意患者血压及血钾心率变化,注意用药安全.
-
高脂血标本对临床生化、血凝等指标的干扰及对策
目的 探讨高脂血标本对临床生化、血凝等指标的干扰及应对策略.方法 收集300份正常血清与血浆样本,加入脂肪乳后使之成为脂肪血样本,比较脂肪乳加入前后血清生化指标ALT、AST、TP、CK-MB、Cr、UA、AMY、BUN、ALB、LDH、GGT及血凝指标PT、APTr、D-二聚体的差异.采用有机溶剂乙醚及正己烷对脂肪血标本进行处理,分析几种处理方法对脂肪血生化、血凝指标检测结果的改善情况.结果 加入脂肪乳后血清样本与原血液样本相比,生化指标有明显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有机溶剂乙醚处理后,ALT、AST、TP、CK-MB、Cr有明显改善.加入脂肪乳后血浆样本的血凝指标PT、APTT无法检测,经正己烷处理后可正常进行检测.结论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高脂血标本质量,消除脂肪给临床检验生化及血凝指标带来干扰以避免发出错误检验报告,造成临床医师误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影响因素及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技术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及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技术(G-MPI)的评估价值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TO的2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42例患者于术前2周及术后随访期内行G-MPI检查,比较PCI治疗成功及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G-MPI显像评价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及预后.结果 PCI失败患者近端血管中重度迂曲、闭塞长度≥20 mm、闭塞端缺如、病变重度钙化比例高于PCI成功患者(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靶血管中重度钙化、病变近端血管中重度迂曲、闭塞长度≥20 mm及闭塞端缺如是手术失败的的独立危险因素;PCI术后患者心功能指标显著改善(P<0.05);G-MPI显示为可逆性缺损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显像正常及固定性缺损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血管中重度迂曲、闭塞长度≥20 mm、闭塞端缺如、病变中重度钙化是PCI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采用G-MPI对PCI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评估.
-
趣味功能训练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趣味功能训练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ACL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由同一组医生实施ACL重建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术后第3d增加趣味功能训练.入院时、术后2个月评估膝关节功能,进行IsoMed 2000型等速肌力测试,并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IKDC)分级评定活动水平恢复情况.结果 2组入院时膝功能各项Lysholm评分及总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各项Lysholm评分及总分均明显升高,其中观察组交锁、关节不稳定、爬楼梯、下蹲4项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院时主动运动膝关节设定角度15°、30°及45°与患者实际角度间差值的绝对值接近,等速肌力测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设定角度15°、30°及45°时绝对值明显降低,等速肌力明显改善,但观察组设定角度15°、30°及45°时绝对值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等速肌力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IKDC分级以A级、B级为主,对照组以B级、C级为主,2组IKDC分级分布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L重建术后康复训练中应用趣味功能训练有助于尽早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等速肌力及活动能力.
-
203例肠结核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目的 调查肠结核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及营养支持的状况.方法 选取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肠结核患者203例,应用NRS2002筛查营养风险,对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及营养支持3者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 203例患者中167例NRS2002评分>3分,营养风险发生率89.3%(167/187),营养不良发生率68%;营养支持率为71.32%,营养支持达到每日总热量2 500~3 000 Kcol/d,其热量构成为蛋白质15%~ 20%,脂肪20%~ 30%,碳水化合物50%标准者为65.83%;营养支持患者中PN和EN的应用比例6∶1.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率较60岁以下患者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肠结核患者中有较高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加强营养知识的学习培训,通过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及抗痨,顺利完成抗痨疗程,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
无管化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无管化(Tubeless)经皮肾镜(PCNL)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010年5月至2017年4月,选取16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行无管化PCNL术(Tubeless PCNL组).在同时期内以相同通道数及结石大小为条件,随机选择160例上尿路结患者行标准PCNL术(有管化PCNL组).探讨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情况、术后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发热感染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性别(P=0.574)、年龄(P=0.056)、手术部位(P=0.502)、结石位置(P=0.582)及结石大小(P=0.3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均经超声定位穿刺成功、手术顺利.TubelessPCNL组患者VAS评分及术后住院天数比有管化PCNL组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情况及发热感染几率相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无管化PCNL能够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天数,且并未增加术后出血、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无管化PCNL在选择合适的病例的基础上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其具有非常肯定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成人近视患者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的差异
目的 分析成人近视患者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差异与眼调节参数的相关性,为成人是否需要睫状肌麻痹(散瞳)验光提供依据.方法 屈光不正患者58例(116眼),年龄18~ 40岁,首先应用电脑验光仪和全自动综合验光仪进行检查,确定佳矫正视力的大正镜度(correeted ametropia with most plus,CAMP)状态的验光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调节功能检查,包括负相对性调节(NRA)/正相对性调节(PRA)、调节反应(BCC),之后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5 min/次,连用3次,间隔20 min进行2次屈光检查.对比患者散瞳前、后CAMP屈光度的变化.结果 不同的NRA、BCC值下:NRA值<+1.75D、NRA值>+2.50D、BCC值<+0.25D,散瞳前后CAMP屈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RA值+1.75 +2.25D、BCC值>+0.25D时散瞳前后CAMP屈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验光仪测量眼调节参数,对决定成人近视患者的验光方法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对于符合NRA值<+1.75D、NRA值>+2.50 D、BCC值<+0.25 D条件之一的成人近视患者确实有必要行散瞳验光.
-
6例异常血红蛋白K (Hb K)的基因型分析
目的 分析6例异常血红蛋白K患者的基因型特征.方法 对9 897例常规产检的孕妇行全自动毛细管电泳检测,检出的6例异常血红蛋白K患者进行23种常见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及α、β-珠蛋白基因测序检测.结果 (1)1例杂合突变发生在α2链上,首次报道基因突变型为CD51 (GGC->TGC);(2)3例杂合突变发生在α 1链上,基因突变型为Hb HekinanⅡ(GAG->GAT);(3)2例杂合突变发生在β链上,基因突变型分别为Hb Hope (GGT->GAT)和Hb New York (GTG->GAG).结论 同一种异常血红蛋白病存在不同的基因型,且不同基因型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
腹腔镜下二次胆道探查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二次胆道探查与传统开腹二次胆道探查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46例行二次胆道探查的患者,腹腔镜组23例,常规开腹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患者的疼痛评分,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组患者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与常规开腹组比较,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4±27.9) minvs (131.7±22.2) min,t=0.709,P=0.482],但术后疼痛评分[(2.3±0.8)vs(3.1±0.7),t=3.681,P<0.001]、通气时间[(1.5±0.7)d vs (3.3±0.7)d,t=9.406,P<0.001]、住院时间[(5.1±0.9)d vs (8.6±1.2)d,t=11.360,P<0.001]方面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随访3月,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经T管造影检查未发现结石.结论 腹腔镜下二次胆道探查安全,有效,能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缩短术后通气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双侧STN-DBS治疗中晚期帕金森患者运动症状短期疗效
目的 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对中晚期帕金森(PD)患者术后1a内开机未服药状态下运动症状以及震颤、肌强直2种突出症状的疗效.方法 对2016年3月至2016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神经外科接受双侧STN-DBS治疗的中晚期PD患者于术前应用帕金森统一评定量表运动部分(UPDRS-Ⅲ)评价其临床情况,术后6月、12月定期随访.根据术前UPDRSⅢ的震颤评分和非震颤评分将患者分为震颤型、僵直迟缓型和混合型3组.应用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UPDRS评分.结果 22例患者术后随访满1a,6个月、12个月在开机未服药状态下较术前UPDRSIII、僵直、震颤症状均改善(P<0.05),术后6月和术后12月的运动症状、震颤、僵直改善率分别为61.1%,70%,60.2%及71.3%,77.9%,72.5%.僵直迟缓型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UPDRSIII、僵直评分改善(P<0.05),混合型患者3项评分均改善(P<0.001).结论 双侧STN-DBS对中晚期PD患者运动症状改善显著,震颤症状改善高;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运动症状改善逐渐提高.对不同类型中晚期帕金森患者的运动症状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