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肾盂旁囊肿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蒋绍博;杨国栋

摘要: 肾盂旁囊肿(peripelvic renal cyst)是肾脏囊性疾病中比较少见的类型,约占肾脏囊性疾病的1%~3%[1],为一种非遗传性疾病,主要是指发生于邻近肾盂部位的囊肿.1998年Amis等[2]提出将其组织起源于肾窦组织者称为肾盂周围囊肿,另一种则是起源于肾窦以外的组织,囊肿突入肾盂内,称其为肾盂旁囊肿.以上两种情况在临床上都称为肾盂旁囊肿.肾盂旁囊肿的发病机制和组织结构与单纯性肾囊肿基本一致,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后天性的肾盂旁囊肿多是由于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既往多有泌尿系梗阻、结石或者感染性疾病史,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肾盂淋巴管的慢性炎症所导致的局部肾盂淋巴管扩张所致[3,4].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经尿道等离子逆行剜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63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贵仁;王健明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逆行剜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2年11月,选取我单位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63例施行经尿道等离子逆行剜除术.应用等离子双极气化电切镜的外鞘及电切袢,在增生的腺体与外科包膜间逆行剥离,边剥离边止血,将整个增生的腺体从腺窝里完整剜除.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出现前列腺包膜穿孔5例,膀胱前列腺连接部穿孔行腹腔引流1例;轻度尿失禁15例,均在两周内可恢复,压力性尿失禁4例,均在6个月内恢复,无永久性尿失禁发生;无输血、电切综合征及再次手术病例.切除腺体组织40~ 125g,平均55g,大于70g为66例,手术时间45~150分钟,平均70分钟,术中出血50~ 150ml.随访3个月~4年,Qmax均恢复正常,IPSS评分≤7分.结论 前列腺等离子逆行剜除术术式出血少,切除腺体组织彻底,症状改善明显,安全性高,尤其适用于大体积前列腺.

  • DCD供肾肾移植及免疫诱导的单中心经验总结

    作者:杨吉伟;王建宁;张晓明;李现铎;沈彬;陈冬冬;唐冠宝;李广云;门同义

    目的:探讨DCD捐献肾脏移植的经验及免疫诱导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分析本院于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完成的40例DCD捐献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免疫诱导药物的不同,分为舒莱组(10例)、ATG组(15例)和ATG-F组(15例)。结果40例患者中除3例出现DGF外,其余患者术后血肌酐均平稳下降,恢复正常;3组患者中均有1例发生DGF,ATG组发生急排1例,其余组无急排发生;所有组均无原发肾无功能发生;CMV发生率:舒莱组4例(40%),ATG组10例(71%),ATG-F组11例(73%);ATG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其余组均无肺炎发生;ATG、ATG-F组分别有5、6例出现血小板及血红蛋白下降,无其他不良反应;除ATG组肺炎患者死亡外,其余均带功存活;术后恢复正常的肾脏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及肾小管结构清晰,而DGF的活检病理表现为肾小管肿胀,部分肾小管变性坏死。结论 DCD是解决我国器官移植界瓶颈的重要手段,中国三类(DBCD)是较理想的DCD供者。免疫诱导能够有效预防急性排斥的发生,但可引起机体广泛抑制,导致潜伏的CMV复活;取肾过程中尽量缩短热缺血时间,DGF发生率较低。供肾零点活检应该成为DCD供肾肾脏移植的常规检查项目,但慎重决定取舍。

  • 合并感染的多囊肾病原菌及耐药性调查分析

    作者:李文林;齐太国;齐霞;熊晖

    目的:对合并感染的多囊肾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多囊肾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采集到的97例多囊肾感染囊液送检结果得出院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前两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其较敏感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巴唑坦等。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合并感染多囊肾患者主要的感染病原菌,随着抗生素的普遍使用,病原菌的耐药性也随之增高,临床医生在选用抗生素时应根据尿培养结果,有针对性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 提前贯穿缝合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附7例报告)

    作者:王刚刚;王正;夏庆华;金讯波

    目的:简要介绍本科在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方面的改良探索,即通过提前贯穿缝合来达到切除肾肿瘤中止血目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方法收集并分析2013年10月到2015年1月期间7名T1a期肾肿瘤患者行提前贯穿缝合的非夹闭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围术期资料。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没有患者中途中转开放或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平均年龄是48岁,平均肿瘤大小是2.2 cm。提前贯穿缝合的非夹闭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为76~152分钟,手术时间均值为89分钟,术中热缺血时间为0分钟。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为160~750ml,均值约235ml。术前术后的肌酐和尿素氮差别并不明显(BUN,P=0.39;Scr,P=0.78)。结论提前贯穿缝合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在手术临床安全性方面是可行的,应根据肿瘤的特点个体化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红外光谱分析对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及预防指导的应用意义

    作者:陈浩;陈辑;金讯波

    目的 评价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在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中的应用,并通过结石成分分析探讨相关结石预防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4月1日通过内镜手术收集到122例尿路结石患者信息.以红外光谱自动分析法对收集的结石标本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不同结石成分与性别、结石发生部位之间的关系.并查阅和复习相关文献,探讨结石成分分析对相关结石预防指导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与意义.结果 122例泌尿系结石中,含一水草酸钙者多(90.4%),其次是碳酸磷灰石(47.6%)和二水草酸钙(32.3%),无水尿酸(9.8%)与六水磷酸铵镁(4.1%)等其他成分均少见.单一种成分结石42例,混合成分结石共80例(二种成分结石38例,三种成分结石31例,四种成分结石6例);单一成分结石常见为一水草酸钙(77.8%);常见混合结石成分为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75%).通过检验,肾结石与输尿管结石中,不同成分结石的分布数据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上尿路结石与下尿路结石的结石成分分布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不同性别的结石成分构成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红外光谱自动分析可快速、简便、准确地分析尿路结石成分.根据尿路结石成分对患者进行相关结石的预防指导,可有效降低尿路结石的复发率.适合于临床推广及常规使用.

  • 肾上腺区域和肾周Castleman病5例报道

    作者:刘宇军;张建平;贾亦臣;孙立安;林宗明;朱同玉;郭剑明;张立

    目的:分析5例肾周和肾上腺区域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的临床特点,提高对CD诊治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5月至2014年6月5例肾周和肾上腺区域CD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本组5例,男3例,女2例,中位年龄54岁(33~58岁)。CD病灶位于肾上腺区域3例,肾周2例。其中体检发现2例,因腰腹痛就诊2例,因发热和肌痛就诊1例。肿块大径2.8~9.6cm,平均5.3cm。术前诊断为肾上腺良性肿瘤1例,肾上腺或肾恶性肿瘤2例,淋巴瘤1例,肾周Castleman病1例。影像学表现多无特异性,超声检查CD病灶多表现为界限清晰的低回声肿,较大的肿瘤中心部位可见点状钙化;CT平扫为均质肿块,可伴有微小星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的均质富血供肿块;MRI检查肿块呈T1 WI呈低或等信号,T2 WI呈均质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可明显强化。体积较大的肿块在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时,表现为从周边强化开始,逐渐向中间弥散的均质肿块。实验室检查除1例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外,其余4例均未见异常。5例患者中,1例行右肾上腺及右肾切除,2例行腹腔镜左肾上腺及后腹膜淋巴结切除,1例行右肾根治+腹膜后淋巴结切除,1例行左肾门旁肿块切除。术后病理均为Castleman病,其中透明血管型4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59.5个月(6~103个月)均未复发;浆细胞型1例,术后54个月腹膜后复发并骨转移。根据病理、临床特点及影像学临床终诊断为局灶型Castleman病(LCD)4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MCD)1例。结论手术切除是肾周和肾上腺区域LCD的首选治疗,MCD手术效果不佳。因病灶部位的特殊性,以及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非特异性,该区域的CD易误诊为肾和肾上腺恶性肿瘤,导致不必要的脏器切除。对于该区域的均质、血供丰富,特别是伴有微小点状钙化、从周边开始弥散增强的肿块,均应怀疑CD。术中活检再次评估,或可避免切除范围的扩大。

  •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倪康欣;俞世成;张帅;张磊;王正会;吴海洋;朱世斌;李恭会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邵逸夫医院在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使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共治疗14例孤立肾肾结石患者,男8例,女6例;年龄29~ 75岁,平均54岁.其中,2例为对侧肾切除术后,12例为对侧肾萎缩.术前常规留置F6D-J管2周.分析手术时间、清石率、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以及血清肌酐的变化.结果 本组14例患者均成功将输尿管鞘放置输尿管上段,输尿管镜鞘放置成功率100%,进镜成功率100%,术中寻找结石成功率100%.14例患者结石大小为1.1 ~2.5cm,平均(1.7±0.4)cm;术前肌酐78 ~ 407 μmol/L,平均(166±103)μmol/L;手术时间60~140分钟,平均(87±34)分钟;术中出血量5~ 50ml,平均(13±12)ml;一期结石清除率达82.6% (12/14),2例行二次输尿管软镜手术,总结石清除率达92.8% (13/14),2例术后出现发热.14例患者术后肌酐为85~340μmol/L,平均(124±62) 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2~4天,平均(2.5±0.7)天.结论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孤立肾肾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 影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鹿角型肾结石清石率及并发症的因素分析

    作者:孙振;王彭;张建军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NL)治疗鹿角型肾结石时,影响清石率及并发症的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因鹿角型肾结石于本院泌尿微创中心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患者资料。记录所有围手术期并发症。清石率的评估采用低照射量的平扫CT,并通过单变量及多变量统计分析影响清石率及并发症的因素。结果本研究收纳了82位鹿角型结石患者(42位男性和40位女性),平均年龄(46.5±13.9)岁,所有患者共行92次一期PNL(其中10位患者为双侧鹿角型结石)。一期PNL治疗鹿角型肾结石的清石率为53%(49次PNL)。另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shock wave lithotripsy,SWL),术后3个月时清石率增加至75%(69例肾脏)。影响残留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完整的鹿角型结石以及合并肾盏结石(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1和3.2)。并发症发生率为25%(23例PNL)。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医师的经验以及术前尿培养结果(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3和2.4)。结论 PNL术后出现残留结石的影响因素包括完整的鹿角型结石及合并肾盏结石。术前尿培养结果为阳性,或者手术操作者经验匮乏,都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肺部感染诊治研究

    作者:周江桥;邱涛;刘修恒;陈志远;陈忠宝;沈页;张龙;张璐

    目的:分析DCD供肾移植肺部感染的特点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施行的DCD供肾移植69例,以同期的尸体供肾移植129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者均采用抗体诱导+他克莫司(TAC)+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分析总结DCD供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特征,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24个月,DCD组和SCD组受者肺部感染总体发生率分别为17.4%和33.3%,移植术后半年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9%和15.5%;DCD组肺部感染死亡3例,SCD组死亡4例。病原体的种类主要为卡氏肺囊虫、CMV;肺部感染治疗期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各为3例和4例;肺部感染发生同受者DGF状态、感染前使用ATG相关,同供体携带病原体无显著性关联;肺部感染治疗前后受者移植肾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 DCD供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同尸体供肾移植相当,DGF和T细胞清除剂使用时主要诱因,经积极治疗后可以获得良好的结局。

  •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通过TGF-βRⅡ/smad7调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

    作者:孙代宇;何明芳;孙宏斌

    目的 研究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 )通过TGF-β/Smads 信号通路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LNCaP增殖能力的影响及通路关键蛋白TGF-βRⅡ、Smad2、Smad7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源于人前列腺癌基质的CAFs.Western blot检测CAFs、PC3和LNCaP 细胞TGF-β受体II型(TGF-βRⅡ)表达.用CAFs原代培养液制备条件培养液 CAFs-CM,用TGF-βRⅡ抑制剂(LY2109761)处理CAFs后制备出另一条件培养液CAFs-LY-CM,分别观察PC3和LNCaP在常规培养基、CAFs-CM、CAFs-LY-CM条件培养液中的增殖能力及差异性,以及活性形式磷酸化的Smad2(P-Smad2)、Smad7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CAFs、PC3细胞阳性表达TGF-βRⅡ,LNCaP 细胞呈弱阳性表达.和常规培养基相比,浓度为0.75g/L CAFs-CM的条件培养基可显著提升PC3[分别为(6.36±0.65)和(2.94±0.19),P<0.05]和LNCaP细胞[分别为(5.06±0.38)和(2.86±0.39),P<0.05]的增殖能力.CAFs-CM上调PC3细胞Smad7蛋白表达水平,对LNCaP细胞P-Smad2蛋白表达几无影响.采用10-6mol/L LY2109761处理CAFs后,CAFs-LY-CM可显著抑制PC3细胞增殖[分别为(4.09±0.36)和(6.36±0.65),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但对LNCaP细胞增殖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CAFs通过TGF-βRⅡ/Smad7关键蛋白调控PC3增殖,是PCa潜在的治疗新靶点.CAFs通过TGF-β信号通路调控LNCaP细胞增殖的作用不显著,存在其他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