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alysis and Artificial Organs 투석여인공기관
- 主管单位: 天津市教委
- 主办单位: 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器官分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5-0809
- 国内刊号: 12-121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研究
目的:评价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内含5×109以上猪肝细胞的生物反应器结合血浆置换装置,构建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HALSS),用于治疗15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结果:每次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减轻,乏力、腹胀明显改善,腹水减少.总胆红素在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后有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上升.15例患者中11例经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支持系统治疗肝细胞迅速坏死得到控制,终好转出院,4例患者病情无好转死亡.15例患者治疗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于慢性重型肝炎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支持和治疗手段.
-
血浆置换治疗中不良反应的观察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时的不良反应,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分析血浆置换治疗57例慢性重型肝炎时出现的80次不良反应资料,讨论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处理.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41.6%,其中过敏反应常见,其余是血糖升高及电解质紊乱、跨膜压升高.
-
人工肝治疗终末期肝病肝衰竭的MELD预后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人工肝治疗终末期肝病预后的预测作用,探讨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及人工肝支持系统在终末期肝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4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其进行MELD评分,并对治疗组进行人工肝后评分,观察3个月后的残废率.结果:治疗组中4例治疗前MELD评分大于40分者,3个月死亡率为100%,17例治疗前评分30~40分者3个月死亡率为53%;对照组中6例MELD评分大于40分者,3个月死亡率为100%,16例治疗前评分30~40分者3个月死亡率为87%,与治疗组相比P<0.05.结论:MELD评分可以引入临床推广应用,人工肝治疗MELD评分在30~40分的终末期肝病是安全有效的.
-
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肝性脑病1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一年内收治的28例中14例肝性脑病患者进行CVVH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有效率42.86%,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CVVH能有效地清除体内与肝性脑病发病有关的毒性物质,特别是中分子毒物,提高了肝性脑病患者的清醒率和存活率.
-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血浆置换在慢性重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1999年5月至2003年6月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32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特点、血浆置换治疗方法和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患者存活216例(65.65%),死亡113例(34.35%).讨论:血浆置换的疗效与患者年龄、病因、肝病严重程度(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胆红素、血清总胆固醇、白蛋白水平)、甲胎蛋白、内毒素、并发症发生率、器官衰竭数及血浆置换治疗的时机、频率、血浆置换量及组合模式与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密切相关,该技术改革促进了其临床应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受患者年龄、基础肝病临床分型、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因素影响.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评估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对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WLXGX-888)对2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52例次的治疗.根据病情分别选择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浆吸附和血液滤过4种治疗方法.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血浆总胆红素(TBIL)、血氨(NH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选择同期住院病情相近的病例20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血总胆红素(TBIL)、血氨(NH3)、肿瘤坏死因子-a(TNF-α)水平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上升.治疗组有效率为69.6%,对照组有效率为35.0%(p<0.05).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不良反应在处理后均能好转.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生化指标,降低TNF-α水平,提高近期存活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
生物活性陶瓷与细胞外基质骨形成对Ca、P、ALP影响
目的:通过钙(Ca)、磷(P)及碱性磷酸酶(ALP)评价,探讨生物活性陶瓷及细胞外基质与骨细胞相互作用机理,为骨替代材料成骨效应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多种材料进行蒸馏水及血浆接触,体外成骨细胞培养及体内骨诱导试验.采用原子吸收,钼蓝比色及速率法分析化学性能,血浆、细胞冻溶液及组织匀浆中Ca、P、ALP的变化规律.结果:材料组体内、外接触Ca、P、ALP值高于对照组.细胞外基质复合材料组高于相应的非复合材料组,TGF-β1加材料高于BMP复合材料组,而不同材料有所不同,TCP材料高于其它材料.结论:生物活性陶瓷材料均有不同程度的Ca、P离子释放,细胞外基质及Ca、P离子可提高成骨细胞活性,异位骨形成及ALP活性.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儿童患者的操作体会
目的:本文从实践出发,讨论了运用日本进口的型号为KM-8800人工肝支持系统进行血浆置换术治疗儿童患者的一些问题和操作体会.儿童患者有着不少和成人患者接受治疗时的不同之处,因此手术前充分的准备和手术中的及时观察处置显得特别重要.
-
分子吸附循环治疗重型乙肝肝衰竭52例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MARS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等其它病因所致的肝衰竭,探讨肝性脑病的发生机理.从而为临床治疗重型肝炎找到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的治疗手段,提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总体存活率.方法:应用德国TERAKLN公司生产的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对肝衰竭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每次6~8小时的MARS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各种有毒物质的改变,并与血浆置换组、常规治疗组的某些参数进行对照比较结果:52例重型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患者.经MARS治疗后(1)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血胆红素、血氨、尿素氮、芳香氨基酸、内毒素、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2)MARS与血浆置换在治疗后清除胆红素无明显差异(p=0.1),而治疗后72小时血胆红素反跳,血浆置换组明显高于胆红素组(P<0.01).(3)总体存活率:50%(26/52).经MARS治疗1次因故而中断MARS治疗者存活率:45.5%(10/22).按设计要求完成2次以上者存活率达53.3%(16/30).血浆置换组45%(9/20),而常规治疗组存活率40.5%(17/42).结论:MARS人工肝治疗肝衰竭,通过选择性地清除体内蛋白结合性及水溶性毒素,无明显不良副作用,是一项充满希望的新技术.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近期血细胞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影响.方法:对41例慢性重型肝炎进行62次PE治疗,其中治疗1次的41例,2次的13例,3次的8例.治疗前后即刻进行外周血常规检测.结果:ALSS当前对近期患者外周血细胞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治疗重型肝炎是安全的,对外周血细胞无影响.
-
胰岛移植物的制备和保存
目的:胰岛移植是治疗Ⅰ型糖尿病较为理想的方法,而胰岛移植物的合理制备和保存是保证胰岛移植成功的首要条件.目前,胰岛的分离、纯化有多种方法,主要包括人工分离法和机械自动分离法,分离纯化后的细胞经过鉴定后,可以直接应用,或冷藏、冷冻保存,以确保较高纯度和活力的胰岛细胞,由此提高胰岛移植的成功率.
-
354例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介绍对354例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过程中配合及护理
-
三升输液袋在CVVH治疗中的作用
介绍三升输液袋在CVVH治疗中的作用.
-
睾丸扭转的治疗与护理
目的:为了提高睾丸扭转手术前后的护理水平.方法:分析17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记录.结果:1例行非手术复位成功,2例手术复位,14例扭转睾丸坏死切除.患者身心健康,恢复顺利,于术后7~10天治愈出院.结论:睾丸扭转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局部护理和出院健康指导.
-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重症肝病的护理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是一种用于危重肝衰竭患者治疗的新型人工肝技术,本文目的旨在探讨MARS人工肝治疗不同于血浆置换等常规人工肝治疗的特殊护理方法.通过对15例危重肝衰竭患者42次MARS人工肝治疗的护理,总结出MARS人工肝治疗的健康教育、体外循环通路的建立及维护、管路预充、体外循环及血流动力学监护、感染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防治出血并发症等系列护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