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磁共振对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肝细胞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罗开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对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肝细胞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7月在我院行磁共振检查的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肝细胞肝癌患者各40例,统计40例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MRI影像特征,并对比2组磁共振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组磁共振检查中早期引流静脉和中心血管影比例高于肝细胞肝癌组(P<0.05),假包膜征、肿瘤出血或坏死比例低于肝细胞肝癌组(P<0.05).结论 MRI扫描对早期引流静脉、中心血管影、假包膜征、肿瘤出血或坏死比例进行分析,能对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肝细胞肝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RI及临床分析

    作者:马周鹏;林观生;陈炳叶;王春;周建军

    目的 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I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和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5例均为单发肿瘤,位于肝右叶3例,左叶2例;4例类圆形,1例分叶状,直径平均58 mm,边界均较清晰;MRI平扫示1例呈较均匀长T1加权成像(T1 weighted imaging,T1WI)长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信号,4例信号不均匀,主体呈长T1WI长T2WI信号,内部见不同比例的条片高、低信号混杂,均未见明显脂肪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均为较高信号,内见斑、点较低信号;动态增强5例动脉期均较明显强化,门静脉和延迟期4例持续强化,呈“快进慢出”模式,1例强化减弱,呈“快进快出”模式;病灶内均见明显强化的异常血管,3例见斑片无强化的出血坏死区,2例见条片状强化较弱区域;3例见薄层假包膜较明显强化,2例见病灶外较粗大的引流静脉;5例均未见腹腔积液和肿大淋巴结;2例患者有右上腹隐痛不适,其中1例扪及腹部包块,3例无明显症状;5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3~68个月,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罕见,缺乏特殊症状,但术后预后较好,MRI可显示病灶的病理学变化,对其诊断有较大价值.

  •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

    作者:杨新官;刘光俊;何敏丽;胡玉芳;童秋云;邱维加

    目的 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A)的CT、MRI表现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肝脏HEA患者的CT、MRI资料,其中4例接受CT平扫+增强扫描,2例接受MRI平扫+增强扫描,2例接受CT、MRI平扫+增强扫描.结果 8例患者中,7例为女性,均为单发病灶,病灶大径42~68 mm,边界均清楚.6例CT表现稍低密度,其中1例可见脂肪密度,2例片状低密度囊变区.4例病灶MRI表现为T1 WI呈稍低信号,1例在反相位可见信号减低,T2 WI呈稍高、高信号.8例增强扫描,7例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5例呈"快进慢出",2例呈"快进快出",1例呈"延迟强化".6例增强扫描见"中心血管征",2例见不完整假包膜.结论 HEA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中心血管征、"快进慢出"强化方式及无假包膜表现有助于提示诊断,其确诊仍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