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呋塞米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周志国;王庆国;郑林峰;王政;李念云;陈元炯;许静波

    目的 探讨呋塞米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CTU)检查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4年10月医院进行CTU检查的怀疑上尿路疾病的患者27例,分为速尿组和传统组.先进行平扫,然后注射造影剂.速尿组在注射造影剂后注射20 mg呋塞米,5~10 min感觉尿急时进行延时期CT扫描.传统组除不注射速尿,其余检查方法同速尿组. 结果 速尿组的重建图像质量较好,输尿管基本连续显影,图像对比良好,没有伪影,均优于传统组,评分比传统组高.传统组的肾盂内CT值均数(1408.8±377.0)Hu,导致伪影较多,显著高于速尿组(250.0±59.1)Hu.结论 速尿法CTU检查比传统法检查有着明显优势,在排除禁忌证的前提下,推荐常规采用速尿法CTU检查.

  • 老年患者肺内亚厘米磨玻璃结节良、恶性的CT影像特征分析

    作者:王彩荣;何建平;罗荣芳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肺内亚厘米磨玻璃样结节(GGO)良、恶性的CT影像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110例肺部GGO老年患者的胸部CT资料,根据病变的病理学性质,将患者分为良性病变组(38例)及恶性病变组(72例).分析两组患者肺内GGO病变在CT平扫、增强上的影像特点.结果 良性病变通常在CT上表现为较小的磨玻璃密度,呈类圆形/圆形,边界不清,可伴有分叶及毛刺,但其分叶多为浅分叶,毛刺多为病变周围纤维索条作用所产生,多表现为较长的毛刺,其内偶尔可见到空泡的征象.而对于恶性病变来说,分叶和毛刺往往比较明显.另外,恶性病变的边界往往较良性病变更清晰.良性病变组毛刺、分叶及边界清晰度低于恶性病变组(P<0.05);良性病变组血管增粗/增多发生率低于恶性病变组(P<0.05).结论 老年患者肺内亚厘米GGO病变的良、恶性的CT影像特征各有不同,可为两者的鉴别提供依据,当病变在CT图像上出现分叶、周围血管增粗或纠集时,提示病变可能为恶性.

  • 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肺良恶性病变的效果

    作者:王铖;刘国强;陈杰;邢伟

    目的:探讨CT双期增强扫描在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31例肺结节及肿块患者(良性10例,恶性21例)的CT图像.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通过测量得出病灶的动脉期CT强化值、静脉期CT强化值及动静脉期CT净增值,比较差异.结果:良、恶性病变之间动脉期CT强化值、静脉期CT强化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静脉期间CT净增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双期增强扫描分析动静脉期间CT值的变化有助于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 肺隐球菌病的CT影像学表现

    作者:王亚奇;张筠;邓生德

    目的:分析和探讨肺隐球菌病(PC)的CT影像学表现,加深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2017年间经确诊的8例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和CT影像学资料.结果:(1)本组8例患者中结节或肿块型4例,斑片浸润或实变型2例,混合型2例;(2)共14处病灶中位于右肺9处(64.3%),两肺下叶9处(64.3%),肺外周野或胸膜下10处(71.4%);(3)本组患者伴有支气管征3例(37.5%)、晕征4例(50%),空洞2例(25%),胸膜增厚2例(25%),胸膜牵拉凹陷1例(12.5%).结论:肺隐球菌病CT表现多样,以结节或肿块型多见,男性多发于女性,病灶多位于两肺下叶以及肺外周野或胸膜下,多伴随支气管征、晕征和空洞,通过及时的CT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

  • 原发性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CT诊断价值

    作者:于静

    目的:探讨原发性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nasal mucosal malignant melanoma,NMMM)的CT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NMMM的CT影像表现,分析肿块发生部位、生长方式、周围结构受侵情况及增强表现.结果:11例病例均位于单侧鼻腔,1例呈结节状生长,10例均沿鼻腔长轴方向生长.6例向同侧周围结构侵犯,其中累及筛窦6例、上颌窦3例、眼眶5例、蝶窦2例、额窦1例、鼻中隔对侧粘膜2例、翼腭窝1例、鼻咽腔1例.CT平扫均无钙化.增强后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不强化区可表现为条片状、裂隙状,多位于病灶的边缘.结论:NMMM的CT表现有其一定的特征性,对NMMM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 多排螺旋CT对眼外伤病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溪;刘长城;张应照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检查对诊断眼外伤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接诊的45例急诊眼外伤的超声及CT检查资料,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检查示45例(57眼)CT检查均发现异常,超声及CT对晶状体脱位、眶内异物、眼眶积气及眶内软组织损伤检出无明显差异,对眼眶骨科和眼眶积血检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具有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功能,在眼外伤方面能进行多角度多平面观察,避免误诊及漏诊的发生,提高诊断率,是眼外伤的首选方法.

  • 儿童肾脏透明细胞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郑英杰;刘铁军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肾脏透明细胞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收集自2008年以来在我院及儿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肉瘤(CCSK)的8例患儿的影像学资料,对CT及MRI检查图像进行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8例CCSK均为单侧肾脏发病,肿瘤体积较大,直径均超过8cm,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液化坏死,6例病灶内可见散在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呈中等程度强化,8例病灶从肾实质向外膨胀性生长;4例肺实质多发转移结节,5例出现肋骨、颅底骨质、椎体多发受累.结论:CCSK肿瘤瘤体较大,密度/信号不均匀,强化可呈现较为特征虎斑状条纹改变,易钙化,早期发生远处转移.

  • X线、CT、IVIRI、DSA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刘青;褚爱鹏

    目的 评价X线、CT、MRI、DSA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58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X线正侧位胸片、CT、MRI及DSA片.结果 X线片、CT对显示钙化和肋骨受侵情况较MRI好;CT对显示周围型肺癌的边缘有无毛刺分叶切迹、棘状突起较MRI好;MRI对周围型肺癌不能显示空泡征及支气管充气征;CT、MRI对空洞、液化坏死及胸膜凹陷征较X线平片高.结论 CT是周围型肺癌检查的首选方法,X线胸片是不可缺少的基础,MRI可作为参考补充,而DSA是周围型肺癌诊断与治疗的好方法.

  • 原发性泪囊肿瘤的CT与MR表现

    作者:牛昊;周军;谢海涛

    目的:研究原发性泪囊肿瘤的影像特征.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泪囊肿瘤13例,所有患者均行眼眶CT平扫,MR常规平扫、DWI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鳞状细胞癌5例、移行细胞癌3例、非何杰金B细胞淋巴瘤2例、黑色素瘤1例、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1例.肿瘤形态规则者8例,不规则者5例;9例肿瘤向鼻泪管生长蔓延;4例侵犯眼眶内侧壁并向筛窦生长;13例肿瘤在CT上均呈较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在MRI上,8例呈等T1、等T2信号,其余5例呈不同信号,7例合并囊变,1例既囊变又出血,11例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0.91±0.17)×10-3mm2/s,12例肿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均为流出型(Ⅲ型).结论:原发性泪囊肿瘤具有典型的影像表现,CT与MR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位置、形态、范围和良恶性.

  • 眼球肿瘤CT-MRI诊断

    作者:石永胜

    目的:探讨眼球肿瘤CT和MRI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眼球肿瘤的CT及MRI表现,22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4例行CT及MRI检查.结果:CT表现视网膜母细胞瘤21例,其中17例见点状、片状或块状钙化;结节状肿块4例,视神经增粗4例,伴视神经孔增大2例,增强后有强化;葡萄膜黑色素瘤9例,其中8例MR1表现为T1高信号,T2低信号,增强后轻到中度强化;4例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密度较均匀,伴玻璃体混浊,轻度强化.脉络膜转移瘤1例,MRI表现为等T1、T2信号,无明显强化.结论:CT和MRI可显示眼球肿瘤的大小、形态以及邻近组织的侵犯,两者结合有助于眼球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双源CT血管成像扫描中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韩玫

    目的:探讨双源CT胸痛三联征增强扫描中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108例胸痛患者行双源CT胸痛三联征增强检查,对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全程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护理中的重点及不足,总结相关护理经验。结果:3例怀疑肺栓塞患者因严重呼吸困难,肺段及以下动脉图像出现呼吸运动伪影,4例怀疑急性心梗患者因闭气欠佳及心律不齐,出现冠状动脉错层现象。2例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现象,停止检查,5例患者检查后出现恶心、头痛、呕吐,1例患者检查后出现急性休克改变(呼吸心跳加快,大汗,血压下降)。通过医生、护理人员及相关科室紧急采取措施,患者不良反应完全得到改善,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急性胸痛患者在双源 CT 增强检查过程中,采取全方位、高质量的护理可以保证患者检查的顺利完成,为临床采取紧急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在间质性肺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魏兴;魏路清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常用的诊断手段包括高分辨率计算机体层成像(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扫描、肺功能测定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等检查方法,它们分别反映患者的肺部解剖形态、肺功能及病理生理学方面的变化情况.

  • 骨梗死的影像学对比分析

    作者:孙亦农;谢云粤;马隽;孙亦军;王凯宇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要点.方法:12例病人均行X线平片、CT、MRI检查.共累计29个部位,股骨下段10个,胫骨上段8个,胫骨下段5个,股骨颈4个,胫骨粗隆部2个.结果:早期骨梗死,X线平片无明显异常,中期CT表现为髓腔不均匀钙化,晚期MRI表现为典型的地图样表现.结论:MRI是检查诊断早期骨梗死为有效的方法,X线平片对中晚期病变有帮助,CT较平片敏感.

  • 颅内结核病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刘怀军;张琳;武柏林;王黎;王立新;李瑜

    目的对颅内结核感染病例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研究,从而评价两者在诊断颅内结核感染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该病临床分型与分期的应用.方法分析127例颅内结核患者的CT与MRI表现,其中脑膜型结核57例(44.9%),脑实质型28例(22.0%),混合型19例(15.0%),单纯脑室型12例(9.4%).结果所有患者中,116例(91.3%)CT与MRI检查均表现为阳性,7例(5.5%)CT检查阴性而MRI检查阳性,17例(13.4%)CT发现单发病灶,MRI却显示出多个病灶.结论 MRI在对颅内结核感染的诊断较CT更为敏感、准确.

  • 6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CT分析

    作者:刘继鹏;周荣真;杨咏梅

    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ge,ICH)是一种常见的脑损伤.窒息、产伤、早产、原发性出血性疾病等均可引起新生儿ICH,是新生儿早期死亡或导致残疾的重要原因.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ray CT or CT)检查对本病及时诊断、估计愈后、观察疗效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我院68例新生儿ICH的临床表现、病因及CT图像特点进行分析.

  • 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尚霖;谢华平;吴小力;黎培员;刘梅;田德安;周琦

    目的:分析电子小肠镜的适应证、病变检出率、阳性发现和诊断率并与小肠结肠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双期扫描进行对比,从而探讨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科疑诊为小肠疾病的患者170例,所有患者均行电子小肠镜检查共273例次(经口检查152例次,经肛检查121例次,双侧对接检查103例次).其中,129例患者同时经过了小肠结肠CT双期扫描检查.对比分析小肠镜和CT的适应证、病变检出率及阳性发现,并将小肠镜诊断、CT结果与病理诊断(内镜下活检病理或/和手术病理)进行比较,判断小肠镜和CT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小肠镜检查适应证中,不明原因消化系出血占60.6%(103/170).炎性病变、息肉或肿瘤以及血管性病变是小肠镜的三大阳性发现.疑患小肠疾病患者中,CT的病变总检出率为63.6%(82/129),整体诊断率为34.1%(44/129);小肠镜的病变总检出率为89.4%(152/170),整体诊断率为67.6%(115/170),均明显高于CT(P<0.05).其中,对于不明原因消化系出血患者,CT的病变检出率为52.6%(41/78),诊断率为21.8%(17/78);小肠镜的病变检出率为95.1%(98/103),诊断率为68.9%(71/103),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率亦高于CT(P<0.05).结论: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病变检出和诊断能力均明显优于CT,并且对不明原因消化系出血有相对较高的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率,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小肠疾病检查方法.

  • 阿德福韦酯致Fanconi综合征一例

    作者:王东;任安;叶山东

    患者男,48岁.因“全身骨痛1年,加重伴行走困难1个月”于2010年7月28日入院.患者患慢性乙型肝炎20余年,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d达5年.入院体检:T 36.5℃,P 78次/min,呼吸平稳,BP 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血生化:肌酐107 μmol/L,GFR 70ml?min-1?1.73 m-2,血钙2 22 mmol/L,磷0.46 ~0.50mmol/L,碱性磷酸酶179 IU/L,25-羟维生素D312.97 ng/ml,血糖正常.尿生化:尿糖3+,24h尿磷27 mmol,尿白蛋白89.9 mg/L,β2微球蛋白75.6mg/L.尿氨基酸检测示尿中乳酸和数种氨基酸(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聚谷氨酸)增高,并检出葡萄糖和丝氨酸/苏氨酸倒置,未见其他异常代谢产物.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PET-CT):全身骨骼氟脱氧葡萄糖(FDG)代谢欠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增高灶.全身骨核素显像提示全身弥漫性骨代谢异常(图1).

  • 双源CT评价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主动脉瓣钙化的差异

    作者:郭华;王晓霞;刘烁

    目的 分析及评价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人群在主动脉瓣及主动脉根部钙化程度的差异,以便对TAVI术在新疆地区开展打下基础.方法 收集843例行冠状动脉CT患者影像资料,测量主动脉瓣开口面积,分析不同民族之间主动脉瓣及根部钙化情况.结果 843例研究对象中,发现主动脉瓣钙化146例.其中汉族钙化84例,轻度钙化64例,中度钙化15例,重度钙化5例.60岁及以上轻度钙化10例,中度钙化8例,重度钙化6例,非钙化405,维吾尔族钙化62例,轻度钙化36例,中度钙化16例,重度钙化10例.60岁及以上轻度钙化16例,中度钙化4例,重度钙化2例,非钙化292.讨论 维、汉两民族主动脉瓣钙化发病率基本一致,且发病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60岁以上年龄段维吾尔族患者,发病率高于同年龄段汉族患者.

  • 多层螺旋CT和MRI测量肩胛盂斜倾角的互补性初探

    作者:李锦青;王健;唐康来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及MRI测量肩胛盂斜倾角的互补性.方法 收集成人肩胛骨干标本22侧及肩关节防腐湿标本24侧,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多平面重组重建肩胛骨并测量肩胛盂斜倾角,得数据A组.收集MRI检查正常的肩关节病例50侧,取其斜冠状位T1WI显示肩锁关节的层面测量肩胛盂斜倾角,得数据B组.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肩胛盂斜倾角小值91.10°,大值118.50°,A、B 2组肩胛盂斜倾角数据分别为101.14°±4.66°和104.05°±7.72°.2种测量方法肩胛盂斜倾角值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SCT的MPR法测量肩胛盂斜倾角与MRI测量值不同,前者略小于后者;MSCT和MRI 2种测量肩胛盂斜倾角方法结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腰骶部椎管内囊肿的CT、MRI诊断分析

    作者:相爱华;张英;囤荣耀

    目的探讨腰骶部椎管内囊肿的临床表现、CT和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腰骶部椎管内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并评价CT、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MRI检查19例,CT检查11例.结果在19例腰骶部椎管内囊肿中,肠源性囊肿2例,1例单发,1例多发;脊膜囊肿17例,2例多发,其余均为单发.有11例行CT检查,检出囊肿7例;19例均行MRI检查,均查出囊肿.结论MRI是椎管内囊肿的佳检查方法,MRI可作出正确诊断,并指导手术治疗.CT对该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1567 条记录 1/79 页 « 12345678...787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