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支气管肺类癌的CT诊断及鉴别

    作者:柴玉平

    目的 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类癌的MS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资料完整的7例肺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SCT结果.结果 7例中中央型4例,周围型3例,中央型肿块影较小,平均直径约2.5 cm,周围型病灶呈圆形、分叶状及不规则形,其中大者直径约5.6 cm.平扫病灶密度均匀者6例,平扫肿块平均CT值约31 Hu,增强后明显强化6例,CT值平均上升42 Hu.病理明确3例阳性淋巴结转移,未见有明确远处转移.结论 肺类癌的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征性,影像特点多为肺内单发边缘清楚的类圆形肿块,多为明显均匀强化,MSCT有一定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 肺类癌合并肺曲菌球病1例报道

    作者:胡秋芳;杨小东

    支气管肺类癌(bronchopulmonary carcinoid,BPC)是临床较为少见的原发性肺部低度恶性肿瘤疾病,合并有肺曲菌球病的研究报道就更为罕见.二者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合并存在时病理诊断也更加棘手,易导致误诊或漏诊.本文报道一例肺类癌合并肺曲菌球病的患者,探讨其临床诊治经过,加强医务人员对该类合并疾病的认识.

  • 支气管肺类癌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徐庆庆;苗立云;李燕;代静泓;庄谊;蔡后荣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类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提高对支气管肺类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支气管肺类癌病例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46岁,咳嗽、咳痰伴发热10天;胸部CT示左肺门肿块影伴左肺不张、阻塞性肺炎。患者女,36岁,间断咳嗽、咳痰1年余,外院经抗感染及抗痨治疗无效;胸部CT示左下肺肿块影,左下肺支气管阻塞,周围阻塞性炎症;左肺门肿大淋巴结。2例患者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示类癌,均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随访均未复发。结论支气管肺类癌是肺部少见恶性肿瘤,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薄层胸部CT扫描能帮助发现肿块,确诊需依据气管镜活检,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 原发性支气管肺类癌12例诊治分析

    作者:兰碧洋;罗强;黄绍华;钟醒能;张晓安

    目的 了解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特点、生物学特性,探讨合理的手术指征及更好的综合治疗方式.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12例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典型类癌10例,非典型类癌2例,均未发现类癌综合征.临床表现与肺癌比较缺乏特征性.影像学检查中心型9例,周围型3例,病灶位于主支气管者均引起狭窄,位于段支气管以下者表现为分叶状球形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患者均行完全手术切除加淋巴结清除术,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明确诊断.结论 典型类癌恶性程度较低,恶性程度介于典型类癌和小细胞癌之间.典型类癌的治疗方式应采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即完全切除加淋巴结清除.

  • 原发性支气管肺类癌的18F-FDG PET/CT诊断价值

    作者:黎海涛;陈伟;黎川;厉红民;陈霖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支气管肺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胸片及CT和18W-FDG PET/CT检查的周围型支气管肺类癌,分析病灶的影像学特点、测定PET/CT标准摄取值,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右上肺尖段和前段各1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2例,左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各1例.病灶直径3.4~6.2 cm,平均5.4 cm.CT显示病灶形态为肺内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病灶内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其中2例有浅分叶,2例有短毛刺征,1例病灶周围可见条片影,2例边缘光滑.病灶均表现为病灶内18F-FDG轻度或明显增高,SUV值为3.3±1.4(2.8~5.3),2例病灶内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可见不规则斑片状及条索状放射性缺损影.1例表现为纵隔和腹腔淋巴结FDG摄取增高.手术病理均证实为非典型神经内分泌癌(类癌)及1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结论:PET显像可清晰显示支气管肺类癌的FDG异常浓集,根据病灶的浓集程度和结构变化对病灶的恶性程度进行判断.同时CT可对病灶进行精确定位并对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面为疾病的判断提供详细的资料.

  • 20例支气管肺类癌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作者:王学斌;刘磊;王桂阁;张家齐;陈野野;曹磊;刘洪生;李单青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类癌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综合征的疾病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07年3月至2016年5月间经北京协和医院诊治并由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类癌引起的异位ACTH综合征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搜集并整理20例患者的重要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就诊时的平均年龄为13—70(38.85±15.31)岁,其中典型类癌14例、不典型类癌6例.所有患者均存在库欣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均由胸部CT定位胸部病变.手术治疗后血清皮质醇及血ACTH浓度均明显下降.术后并发症3例(15.00%),均为严重肺部感染.随访1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1.5 (12~ 122)个月;其中典型类癌13例、不典型类癌5例;Ⅰa期7例、Ⅰb期1例、Ⅱa期2例、Ⅲa期8例;1例行术后放疗、4例行术后化疗.随访时间内,1例复发转移,无死亡病例.结论 支气管肺类癌所致异位ACTH综合征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需要多种检查手段及多专科医师共同诊治;胸部CT是发现病变并评估手术可行性的重要方法,早期手术切除异位ACTH肿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且大多可获长期生存.

  • 早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类癌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王锐

    目的 探讨早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病理、胸部DR片及CT诊断.方法 对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资料完整的28例肺类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其临床、胸部DR片及CT表现.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14例,余者均为查体中发现.胸部DR片肿瘤位于右肺16例,左肺12例,18例呈圆或类圆形,密度均匀,10例见浅分叶.CT扫描,18例圆形,10例分叶状,2例见中心密度减低的坏死区,肿瘤的平均直径1.8 cm,平扫平均CT值35.6 HU,注入对比剂后均有不同程度增强,CT值平均上升26.8 HU.结论 肺类癌的临床表现多样性,缺乏特征性,影像学检查可协助术前诊断.

  • 支气管肺类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韩海鱼;杨卫忠;庞建伟

    目的 总结支气管肺类癌的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探讨其诊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本院1例左肺上叶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症状、诊疗过程及病理学特点,复习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已于我院胸腔镜下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病理示:周围性嗜酸细胞肺类癌.结论 支气管肺类癌临床罕见,治疗首选外科手术,预后多较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