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拉米夫定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

    作者:王小岩;祝绍俊;王少华;周培环;吴达聪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选择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40例应用拉米夫定与Ara-AMP联合治疗作为联合组,Ara-AMP治疗8周,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另外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单用拉米夫定作为对照组,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结果:治疗后1、3、6、12个月时两组比较丙氨酸氨基转移醇复常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转阴率在联合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0.5%、65.5%、68.7%、77.0%和5.6%、15.8%、26.5%、35.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HBV DNA转阴率及定量下降的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Ara-AMP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HB以g转阴及HBV DNA转阴方面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林建军;李子贺

  •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刘志群;罗如平;刘芙蓉;古芬;刘静

    目的 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者1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体温恢复时间、神经系统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皮疹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1% (P <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7% (P <0.05).结论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口足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劲松;罗如平

    目的 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及利巴韦林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时间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效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能够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300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麦静仪

    目的:探究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门诊及住院部300例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实验组患者予以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利巴韦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炎愈合时间分别为(1.38±0.54) d、(2.84±1.32) d、(3.15±1.03) d,对照组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炎愈合时间分别为(1.86±1.21) d、(4.12±2.13) d、(5.46±1.56) d,实验组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快,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覃艺;邓燕艺;陈虹伊;马晓红;甘宁;李霞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采取单磷酸阿糖腺苷与更昔洛韦联合治疗获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的10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62例接受单磷酸阿糖腺苷与更昔洛韦联合治疗的治疗组和42例的接受静滴更昔洛韦治疗的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退热、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消失、咽峡炎消退、ALT恢复正常以及淋巴结缩小所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参照组为76.09%,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采取单磷酸阿糖腺苷与更昔洛韦治疗联合治疗的方案,临床症状恢复快,病程缩短明显,获取的临床疗效更佳.

  •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水痘效果观察

    作者:韦西鲁

    目的 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水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8例水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静脉滴注,对照组则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疗程均为5~7天.结果 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结痴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34/3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25/33)(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单磷酸阿糖腺苷静脉滴注治疗小儿水痘起效快、效果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肝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邰立慧

    目的选择HBeAg及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病人6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单磷酸阿糖腺苷0.4g静滴,一日一次,连续28天,对照组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结果治疗组HBeAg阳性、HBV-DNA均阳性的30例中各有15例转阴,对照组仅各有2例转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P<0.01.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治疗28天有半数患者HBeAg、HBV-DNA可转阴.

  •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冻干工艺研究

    作者:陈卫波;杨立;杨华

    单磷酸阿糖腺苷是一种腺嘌呤核苷类抗病毒药,为抗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药,其药理作用是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结合,使其活性降低而抑制DNA合成.

  • 泛昔洛韦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侯占英;刘芳;黄珍;刘万红

    目的:探讨泛昔洛韦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方法90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泛昔洛韦抗病毒以及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疱时间、止痛时间以及完全结痂时间、皮损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H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泛昔洛韦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提高疗效,减轻神经炎症,降低PHN发生率。

  •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56例各型乙肝的疗效观察与分析

    作者:周世明;贾杰

    我院1995年-1997年间应用国产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干扰素、胸腺因子D针治疗各型乙型肝炎56例,取得一定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于岩岩;王勤环;朱理珉;张清波;徐道振;郭雁宾;王兆荃;郭树华;周霞秋;张玲霞

    目的探讨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寻找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方法采用多中心的开放、对照研究,治疗分4组,分别为苦参素、苦参素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干扰素α1b及葡萄糖组,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96例,观察ALT、AST 及病毒标志物的变化. 结果治疗结束时,苦参素组、苦参素与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治疗组及干扰素组的HBV DNA、HBeAg阴转率、抗-HBe的阳转率及ALT的复常率均较葡萄糖组高,4组HBV DNA的阴转率分别为42.3%、55.8%、40.7%和2.1%(P<0.01),HBeAg阴转率分别为36.5%、39.5%、38.9%和10.6%(P<0.05);抗-HBe的阳转率分别为25%、30.2%、25.9%和6.4%(P<0.05).ALT的复常率分别为36.5%、41.9%、27.8%和8.5%(P<0.05).随访12个月,HBV DNA和HBeAg的阴转率及抗-HBe的阳转率在苦参素组、联合治疗组和干扰素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40.8%、60.8%和43.1%. 结论苦参素或苦参素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HBV DNA及HBeAg阴转率和抗-HBe的阳转率,其远期抗病毒疗效与干扰素相似.

  •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胸腺肽与拉米夫定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刘庄;谢雯;徐道振

    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抗病毒方法有效地治疗慢性乙肝炎是当前病界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我们对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联合胸腺状与拉米夫定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了研究.

  •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在我院儿科门急诊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袁琳;顾平;米佳丽;李钟勇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门急诊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不合理用药现象,加强门诊处方合理用药评价与管理,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2013年6月至8月儿科门急诊使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科室用量、患儿年龄以及病情诊断等,抽取儿科门急诊处方量大的9名医师处方,调查其使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在抗病毒治疗静脉用药中的比例、用量用法以及对症用药情况.结果: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使用存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患者用量无明显差异、用药依据不足和超适应证用药等问题.结论: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在应用于儿童时应更谨慎,并权衡利弊使用,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用药.

  • 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和柴胡注射液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研究

    作者:廖传胜;柴万新;余道文

    目的:研究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和柴胡注射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抑制作用.方法:用细胞培养法,采用Vero细胞先感染病毒2 h后给药法观察细胞病变(CPE).结果:当100μg/ml的Ara-AMP和1 000μg/ml的柴胡注射液联用时,对RSV的抑制呈大协同作用,当3.125μg/ml的Ara-AMP与31.25μg/ml的柴胡注射液联用时则呈小协同作用.两药联用的治疗指数(T1)为16,部分抑制浓度(FIC)指数为0.5,小于0.75.结论:联用Ara-AMP和柴胡注射液对RSV的抑制呈显著协同作用.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单磷酸阿糖腺苷原料药中5种残留溶剂

    作者:焦旭雯;陈华;梁蔚阳

    目的:建立测定单磷酸阿糖腺苷原料药中乙醇、乙腈、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吡啶5种残留溶剂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DB-624毛细管柱,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温度为250℃,载气为氮气,流速为3 ml/min,进样方式为分流进样,分流比为1∶1,顶空平衡温度为100℃,平衡时间为45 min,进样量为1 ml。按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5种残留溶剂峰分别与相邻峰分离完全。乙醇、乙腈、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吡啶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24.7~296.3μg/ml(r=0.9996)、1.9~23.2μg/ml(r=0.9990)、2.8~33.6μg/ml(r=0.9980)、24.7~295.9μg/ml (r=0.9995)、1.0~11.9μg/ml(r=0.9986);精密度、重复性试验的RSD≤4.35%;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4%、102.1%、105.5%、100.3%、98.3%,RSD分别为2.0%、3.4%、4.8%、4.8%、4.0%;定量限为0.3044~0.9880μg/ml,检测限为0.1015~0.3293μg/ml。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单磷酸阿糖腺苷中5种原料药残留溶剂的检测。

  •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与阿昔洛韦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作者:刘跃林

    目的:考察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与阿昔洛韦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在5、25、35℃避光和光照条件下8h内配伍液中两药的含量变化,并考察配伍前后外观、性状、pH及不溶性微粒(24 h内)的变化.结果:在避光条件下,8 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均无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配伍液中单磷酸阿糖腺苷与阿昔洛韦的百分含量均在99%以上(相对于0 h);在光照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放置时间的延长,配伍液中单磷酸阿糖腺苷的含量没有明显下降,而阿昔洛韦的含量下降较明显(4 h及以后),配伍液pH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不溶性微粒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与阿昔洛韦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8 h内于避光条件下可稳定共存.为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建议临床好在单磷酸阿糖腺苷与阿昔洛韦配伍后的4h内用完,且尽量避光.

  • 喷昔洛韦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作者:胥学莹;陶婉君

    目的 观察喷昔洛韦乳膏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选择7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在给予复合维生素片治疗基础上加用喷昔洛韦乳膏,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根据患者的皮损和疼痛等症状体征的缓解情况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1周时,治疗组皮损和疼痛的缓解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95%,优于对照组的68.42%(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47%和86.84%,疗效相当(P>0.05).结论 喷昔洛韦乳膏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可显著改善症状及体征,且起效早于单用喷昔洛韦乳膏.

  •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LED红光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

    作者:王俊;蒋震

    目的 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LED红光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2例,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静脉输入,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肉注射,同时联合LED红光照射皮损部位,对照组50例,仅使用上述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水疱结痂、疼痛消失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水疱结痂及疼痛消失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联合LED红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独药物治疗.

  • 单磷酸阿糖腺苷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勃

    我们于1993年12月以来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现其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指标的近期阴转率明显高于未用该药的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247 条记录 10/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