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治疗方法减轻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腰背部疼痛的差异:2年随访的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及预试验结果

    作者:王凯;李春亮;朱海勇;王裕;张志进

    背景: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是骨科治疗的首选方式.课题组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PKP和PVP可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6个月腰背部疼痛,但更长期随访的止痛效果尚未进行观察.目的:作者设计了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旨在系统观察3种治疗方法:PKP,PVP及非手术疗法对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腰背部疼痛的中长期止痛效果差异,并全面分析腰背部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拟纳入青海省人民医院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0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PKP组和PVP组分别接受PKP和PVP治疗,非手术治疗组接受康复训练和中药治疗,每组300例,术后随访1周及1,3,6,12,24个月.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24个月腰背部疼痛发生率.研究的次要观察指标为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腰背部疼痛发生率;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6,12,24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腰痛评分,胸腰部椎体X射线形态;术后1周及术后1,3,6,12,24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方案设计前,作者以预试验方案得到了621例患者的结果,显示PKP或PVP术后6个月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腰背部疼痛发生率为15%,腰背部疼痛的危险因素为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及骨水泥渗漏的方向、体积、范围和不良反应(P<0.05).试验经青海省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单位:青海省人民医院,审批时间:2017年4月,审批号:RM006G).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对试验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设计时间为2017年3月,试验于2018年9月开始招募患者及数据收集,2019年9月完成对象招募,2021年10月进行结果指标分析,2021年11月完成试验.文章结果将以科学会议报道,或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传播.试验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1800016493),注册方案版本号1.0.讨论:试验希望明确,PKP,PVP及非手术治疗3种方法哪种对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腰背部疼痛的缓解效果佳.

  • PVP与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140例的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邝清明;钟龙冈

    目的:探讨PVP和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40例,随机分为PKP组和PVP组各70例。PVP组患者给予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PKP组患者给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随访12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VAS法评估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的疼痛情况;记录发生的并发症。结果:PKP组患者治疗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明显优于PVP组(P<0.05);PKP组患者治疗后2、4、6个月的VAS得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VP组(P<0.05)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缓解患者的疼痛,且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不同方式治疗老年Ⅰ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吴涛;刘军;王刚

    目的 探讨老年Ⅰ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佳治疗策略.方法 58例符合入选标准接受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患者分入A组,52例年龄匹配、接受保守治疗患者分入B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月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X线及双下肢B超评估患者状况,并比较2种不同治疗方式疗效差异.结果 2组患者间年龄、性别、治疗前VAS评分、下肢血栓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患者治疗后1周VAS评分、治疗后1月VAS评分、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泌尿系统感染率、褥疮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老年Ⅰ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即使脊柱稳定性较佳,也应当优先考虑予以PKP治疗.

  • 围术期程序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微创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吕美丽

    目的 探讨围术期程序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微创手术治疗中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OVCF行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程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自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PKP的老年OVCF患者,围术期进行程序护理,能明显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作者:张贤锋;徐应林;梁昌凡;杨凡朋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41例,其中PVP32例,PKP9例,测量术前、术后3 d、术后3月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伤椎前缘高度/上下椎体前缘高度平均值)×100%和Cobb角;术前和术后3 d、术后3月对患者进行VAS和ODI评分。结果4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月,中位随访时间10.3月。患者术前Cobb角为(21.9±7.1)o,术后3 d为(5.9±2.7)o,术后3月(5.7±2.7)o。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为55.5%±15.0%,术后3 d为82.9%±8.7%,术后3月为79.5%±8.6%。术前VAS评分为8.53±0.56,术后3 d为1.65±0.17,术后3月为1.40±0.15。术前ODI评分为33.08±4.72,术后3 d为10.05±1.65,术后3月为10.64±1.68。术前、术后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VAS和ODI评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具有能部分恢复椎体高度、止痛和脊椎功能恢复满意的功能。

  •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外科治疗后腰背部位疼痛研究

    作者:刘名;陈晓涛;豆太;许晓伟;王凯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外科治疗后腰背部位疼痛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62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或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外科治疗后腰背部位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1例患者中94(15.13%)例患者治疗后腰背部位疼痛.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及骨水泥渗漏的方向、体积、范围和并发症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外科治疗后腰背部位疼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KP和PVP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但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和并发症会造成患者术后腰背部位疼痛,应采取积极措施降低术后腰背部位疼痛的发生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