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指导异丙酚靶控麻醉的可行性

    作者:陈杰;陶国才

    背景:听觉诱发电位不仅反映皮质及皮质下脑电活动,且与多种麻醉药具有量效关系,是目前较好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目的:分析听觉诱发电位指数指导靶控输注异丙酚维持麻醉的可行性.设计:以手术患者未观察对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麻醉科.对象:选择2003-10/11西南医院麻醉科收治的行单纯腹腔镜胆囊摘除择期手术的患者16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听觉诱发电位指导组两组,8例/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基本相似(P>0.05).方法:两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均采用10g/L异丙酚维持麻醉,将患者的年龄、体质量及设定的效应部位浓度值输入ALARIS P 6003泵,由其控制靶控输注异丙酚.正常对照组仅凭临床经验来调节异丙酚的靶浓度值,听觉诱发电位指导组则通过维持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值于15~30来调节异丙酚的效应部位浓度值.分别于患者入室静卧10 min后(T0),诱导后患者睫毛反应消失时(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3 min(T3),腹部钻孔时(T4),气腹平稳30min时(T5),术终患者改良镇静清醒评分≥4分时(T6)检测两组患者无创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记录麻醉期间两组血流动力学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值的变化,以及各种麻醉药的用量. 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各种麻醉用药量的比较.②两组各时相点血流动力学值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值的变化.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纳入1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各种麻醉用药量的比较:听觉诱发电位指导组异丙酚的实际用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47.25±37.11),(337.38±36.72)mg,P<0.05],而两组芬太尼及维库溴铵的用量基本相似(P>0.05).②两组各时相点血流动力学值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值的变化:两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各时相点基本相似(P>0.05).与T0期比较,在T1,T2,T3期两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T4,T5期听觉诱发电位指导组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8.50±6.19,21.25±4.06;28.00±5.66,20.75±3.41;P均<0.05).术毕询问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知晓情况.结论:听觉诱发电位指数作为麻醉深度监测的一项新指标,能够有效评价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时患者的麻醉深度,有助于指导麻醉用药、调控麻醉深度、避免术中知晓及减少并发症.

  • 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期间右旋美托咪啶对麻醉深度的影响

    作者:李慧玲;佘守章;阎焱;祝胜美

    目的: 研究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期间,右旋美托咪啶(Dex)对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影响.方法:选择拟于全麻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年轻患者30例(ASA Ⅰ~Ⅱ级),诱导方法:以血浆药物浓度为靶目标进行丙泊酚靶控输注,靶浓度(Ct)为4 mg/L,同时静脉泵注雷米芬太尼1 μ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静注罗库溴铵0.6 mg/kg,1 min后气管内插管.术中以雷米芬太尼0.2 μg/(kg·min)~(-1) 维持麻醉,定时追加肌松药,调节丙泊酚靶控输注的Ct值,使BIS维持在50±3;维持10 min稳定后将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D组(n=15):Dex 0.4 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 ml静脉泵注(5 min),C组(对照,n=15):生理盐水5 ml,方法同D组.记录20 min内BIS、AAI、MAP、HR.结果:D组静注Dex后BIS由51.4±2.2逐渐下降,20 min时降为42.2±15.7(P<0.05);而AAI给药前15.1±3.3,20 min内没有明显变化;C组对照观察期间BIS、AAI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稳定后,静注Dex能使BIS进一步下降,而AAI保持不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