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onté截骨联合椎间隙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康复护理

    作者:张俊娟;范雷明;杨晓平;罗建平;岳迎莉;高亚芳;田慧;刘佳

    目的 探讨Ponté截骨联合椎间隙颗粒骨打压植骨矫正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康复训练方法.方法 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13例.13例患者术后至出院前均采用平卧位直腿抬高训练、左右摆腿运动、侧卧位直腿抬高训练、侧卧位前后甩腿运动.术后5~7 d在腰围保护下,下床做高抬腿活动、下蹲活动、后甩腿活动、弓步活动、倒退缓慢行走.出院后持续3个月内继续肌力训练,做好日常生活活动指导,包括体位变换时、上下楼梯时、穿衣时、沐浴时、如厕时、长时间驾驶时等的指导.术后3个月,加强训练强度和量,尽可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的所有功能.结果 13例患者均获得9~36(20.0±9.1)个月的随访.随访12个月时均获得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量表(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评分:术后2例患者由C级转为D级、4例由C级转为E级、7例由D级转为E级.结论 Ponté截骨联合椎间隙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围手术期康复训练可通过不同功能锻炼方式产生的力学刺激促进颗粒骨融合,增加肌肉弹性和柔韧性,改善肌肉松弛和萎缩,促进肌力恢复,促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 Ponte截骨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疗效分析

    作者:范建平;王传锋;朱晓东;李超;陈超;易红蕾;杨长伟;白玉树;李明

    目的 探讨Ponte截骨联合后路全椎弓根钉系统与单纯后路全椎弓钉系统手术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 对行后路Ponte截骨联合后路全椎弓钉系统三维矫形融合内固定术(A组19例)与行单纯后路全椎弓钉系统三维矫形融合内固定术(B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分析手术前后影像学数据,随访时用简体中文版SRS-22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术后主弯矫正率分别为67.3%和52.1%,未次随访矫正率分别为65.9%和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弯矫正率及矢状面曲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输血量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Ponte截骨联合后路全椎弓钉系统三维矫形融合内固定术适用于主弯Cobb角>60°成人脊柱侧凸患者,可以提高侧凸矫正率,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缺点是增加了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血量.

  • Ponte截骨与SPO截骨联合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正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祥胜;朱晓东;白玉树;吴大江;吴冰;易红蕾;李明;王达义

    [目的]对Ponte截骨与Smith - Petersen截骨(SPO截骨)治疗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方法] 2007年5月~2009年3间收治的单纯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正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的手术病例58例,其中36例行SPO截骨,22例行Ponte截骨.通过影像学检查对两组的手术效果和躯干平衡情况进行分析,末次随访时用中文版SRS - 22量表进行患者的健康生存质量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手术时年龄、Risser征、融合节段数、置钉密度、术前冠状面胸主弯Cobb角无显著性意义(P>0.05).Ponte截骨组的术后3个月冠状面胸主弯Cobb角矫正率明显大于SPO截骨组,分别为67.1%和56% (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矫正率得到很好的维持,分别为61%和50.5% (P<0.05).两组的术前、术后腰椎代偿性次弯Cobb角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的术前胸椎后凸 Cobb角分别为20.6±8.5°和22.3±10.5°,术后3个月胸椎后凸角SPO截骨组比术前平均增加1.2°,Ponte截骨组比术前平均丢失1.4°,末次随访SPO截骨组胸椎后凸角比术前平均增加1.9°,Ponte截骨组比术前平均丢失2.9°,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次要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主要并发症.[结论]多节段Ponte截骨能提高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冠状面胸主弯Cobb角的手术矫正率,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能提供更多的局部自体植骨量、增加植骨融合面积.

  • 一期后路椎间隙松解+Ponte截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

    作者:尚晖;王达义;郭振鹏;常巍;岑毕文;邓磊;杨琪;郭晓鹏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椎间隙松解+Ponte截骨矫形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段脊柱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采用后路椎间隙松解+Ponte截骨矫形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段脊柱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病人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为38~52岁,平均为44.3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测量X线侧位片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评价后凸畸形的纠正情况,通过CT检查了解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9个月,平均为18.1个月.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术前平均为43.1°±9.0°,术后平均为8.1°±3.0°;VAS评分术前平均为(6.5±1.4)分,术后平均为(2.5±0.8)分;ODI评分术前平均为(37.8±6.1)分,术后平均为(6.7±2.5)分.3个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以上3例病人出现肋间神经麻痹症状,3个月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胸腔积液,经闭式引流治愈.1例植骨愈合欠佳,但是无矫正度丢失和内固定断裂表现;余病例植骨愈合良好.结论 一期后路椎间隙松解+Ponte截骨矫形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段脊柱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是治疗此类疾病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 Ponte截骨矫形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多节段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

    作者:崔立强;谢世明;彭伍四;陈玉龙;徐剑峰;曹云;刘云杰;卿培东

    目的 探讨后路Ponte截骨矫形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多节段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4月-2012年12月,采用Ponte截骨矫形长节段固定治疗1 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多节段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62 ~ 76岁,平均69岁.病程10个月~7年,平均4年.11例患者共51个椎体骨折,骨折节段:T51个,T81个,T91个,T105个,T118个,T1211个,L111个,L210个,L3 3个.术前Frankel分级E级9例,D级2例.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测量胸腰段后凸Cobb角、矢状面C7铅垂线与骶骨后上缘间的水平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 distance,SVA),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并发脑脊液漏3例,经对症治疗痊愈.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 ~ 38个月,平均22个月.患者腰背部疼痛、外观和躯干平衡均明显改善.神经症状均未加重,2例Frankel分级为D级者中1例恢复至E级,1例无明显恢复.10例达骨性融合,融合时间5~9个月,平均6.7个月;1例术后7个月后方植骨面仍未完全融合.患者均无感染和内固定失败、脊柱失代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后凸Cobb角及SV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2周与末次随访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Cobb角矫正率分别为70.6%±2.2%和66.7%±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20,P=0.13).结论 Ponte截骨矫形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多节段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矢状面平衡恢复好,可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