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脑大静脉与直窦血栓的诊断与处理

    作者:杨金升

    大脑大静脉与直窦(staight sinus)是脑静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引流大脑深部的静脉血流,有报道该部位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约占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15%[1].由于其解剖和生理方面的特殊性,该部位血栓形成的发生发展及诊治较之其他部位病变有着不同的特征,本文就此作一介绍.

  • 磁敏感加权成像评价针药合治脑梗死患者静脉血氧饱和度改变

    作者:曹志坚;许茂盛;刘玉凤;刘姗;沈建良;章正祥;张丽萍

    [目的]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测量针刺治疗脑梗死患者的静脉窦相位值,无创性评价静脉血氧饱和度改变,观察针刺穴位对脑组织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收集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针药合治组和药物治疗组各30例,分别采用常规药物及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药物治疗。于脑梗死后首诊(1~3d)及治疗后15d、30d分别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SWI采用高分辨率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在获得的相位图上测量3个不同层面的上矢状窦和直窦相位值,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急性脑梗死治疗前针药合治组与药物治疗组的直窦和上矢状窦相位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合治组治疗前、治疗后15d、30d的直窦和上矢状窦相位值逐渐升高,药物治疗组也有升高。针药合治组治疗30d直窦相位值升高大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合治组治疗15d和30d后上矢状窦相位值升高大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SWI静脉窦相位值测定有助于无创性评价脑组织血流灌注,针药合治可能更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脑组织血流灌注和脑血氧代谢情况。

  • 直窦血栓形成致双侧丘脑梗死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德雨;杨海瑶;于文慧;何志义

    目的 探讨直窦血栓形成致双侧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1例直窦血栓形成致双侧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8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5例,记忆力下降5例,头晕伴恶心、呕吐2例,9例患者中8例患者的颅脑MRI示双侧丘脑长T2信号,5例MRV示直窦血栓形成,1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示静脉期回流时间延长.结论 直窦血栓形成致双侧丘脑梗死比较罕见,易被误诊,望临床医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 CT血管成像直窦近端影像解剖学研究

    作者:尤云峰;吕富荣;吕发金;肖智博;马秀华

    目的:探讨直窦近端解剖形态的CTA表现.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行头部及头颈部CTA,回顾性三维重建100例直窦近端影像.观察大脑大静脉汇人直窦处形态、直窦顶的形态、下矢状窦形态、大脑永存镰状窦显示率及形态.结果:①根据大脑大静脉末端形态及其管腔是否变细,将大脑大静脉汇入直窦处形态分为3型,Ⅰ型-管腔变细,占46%;Ⅱ型-管腔无变细,中间无间隙,占32%;Ⅲ型-管腔内充盈缺损,占22%.②直窦顶可为:弧形35例,"一"字形28例,倒"V"字形24例,不规则形8例,柱形3例,T形1例,双峰形1例等七种类型.③下矢状窦显示占65%,缺如占35%;其形态可呈向上凸起弧状或弯曲状;管腔可粗细不均.④大脑永存镰状窦显示率为9%,形态多样,其中4例伴有其他静脉窦发育变异.结论:直窦近端解剖学特征复杂,利用MSCTA可以个体化、完整、有效、充分地显示其活体解剖特点,可为临床上静脉窦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直窦解剖变异对松果体区幕下小脑上入路手术的影响

    作者:顾向进;冯东侠;张怡璐

    目的评估直窦解剖变异对幕下小脑上入路治疗松果体区病变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检查结果为阴性的头颅MRI影像学资料,在正中矢状面T1WI上对直窦的长度、倾斜度、与胼胝体压部的关系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直窦平均长(51±5.3)mm;直窦与硬腭水平的夹角为49.6°±7.2°:与胼胝体压部的位置关系可分为低角度型(24.5%),常见型(69.5%),高角度型(6.0%).结论直窦的解剖变异较大.术前应用MRI了解直窦的倾斜度,明确手术路径与松果体区病变的空间位置关系,对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直窦及其桥静脉的显微外科解剖

    作者:丁文学;高永中;凌云

    目的 研究松果体区手术入路选择的解剖学基础和幕下桥静脉的保护技术.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对50例利用福尔马林充分固定的颅脑标本的直窦及其桥静脉进行解剖并观测.结果 直窦与胼胝体压部之间呈切线型占80%,高角型16%,低角型4%.直接汇入直窦且直径大于1,0 mm的幕下桥静脉出现率为32%,多数为1支,少数为2支,平均直径(3.3±1.3)mm,平均长度(4.22±3.49)mm.结论 切线型和低角型直窦适合幕下小脑上入路,而高角型直窦适合幕上枕下入路;桥静脉保护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术中切断幕下桥静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