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侯晓军;丁艳荣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及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10例为脑血管病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两组患者的Hcy、Lp(a)及DD水平.结果 脑血管病组的血浆Hcy、Lp(a)、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确定Hcy、Lp(a)、DD的佳临界值分别为12.7μmol/L、202.5 mg/L、0.5 mg/L;Hcy、Lp(a)、DD三项联合检测的AUC高于单项检测,诊断准确率高.结论 Hcy、Lp(a)、DD与急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该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疏血通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D-二聚体变化的作用

    作者:贾敏;李再波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评价疏血通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冠心病患者81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30)给予介入治疗常规用药;治疗组(n=51)在介入治疗常规用药基础上,从术前3天开始至术后第7天,静脉点滴疏血通注射液6 m1/d.分别于术前(To)、术后即刻(T1)、术后第2天(T2)、第5天(T3)、第7天(T4)5个时点采血测定D-二聚体(DD),比较两组不同时点的变化及组间差异,并作程序变量与DD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治疗组于T1、T3时较T0时有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于T1、T2、T3时较T0时明显升高(P《0.05),T2时达峰值在高限值2倍左右(P《0.01),T3时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术前(P《0.05).两组比较T1、T2、T3时对照组较治疗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浆DD的含量升高可能对PCI术后继发性血栓形成有预测价值,可指导进行干预性治疗,静滴疏血通注射液有预防血栓形成作用.

  • 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检测和临床应用

    作者:王德才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D-二聚体(DD)检测水平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2年7月~2014年4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94例和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行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分析两组的差异.结果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D-二聚体(DD)检测水平较正常健康人群明显上升.结论 急性脑梗塞患者Hcy和DD测定值明显上升,及早检测有利于急性脑梗塞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肌钙蛋白在诊断急性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作者:李凤;李来传;史有奎

    目的 对患者快速血液检测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及肌钙蛋白(cTnT)的含量进行初步诊断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类型及疾病的进展程度.方法 选择符合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组:患者72例,包括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组35例,非急性冠脉综合症(非ACS)组37例,其亚组包括主动脉夹层破裂(AD)组17例和肺动脉栓塞(PTE)组20例;非急性心血管疾病组为对照组40例.结果 急性心血管疾病组的三种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非急性心血管疾病组;其中,AD和PTE组中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升高,并且D-二聚体显著升高组AD可能性大,另外肌钙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中含量明显高于AD和PTE组.结论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肌钙蛋白的含量可以应用于急诊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初步筛查,显著提高急诊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确诊率.

  • 低分子肝素对家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赵淑杰;尹永杰;郑福鸿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家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从而为LMWH用于DIC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4%兔脑粉浸液(3 ml/kg)静脉注射制造家兔DIC模型,将20只建模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MWH治疗组,比较两组家兔凝血功能、抗凝功能、纤溶功能相关指标,比较两组动物一般状态及肾脏光镜下的病理改变.结果 两组家兔PLT及D-二聚体相对增加百分比(△DD%)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FIB含量在初始阶段都有下降,但6h后LMWH治疗组家兔FIB接近给药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MWH治疗组家兔各时间段APTT延长(P<0.05).LMWH治疗组家兔肾脏标本中无明显微血栓形成.结论 LMWH可改善DIC动物的一般状态,抗凝效果确切,能抑制纤维蛋白原活化、预防微血栓形成,对DIC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血浆D-二聚体正常与升高的肺栓塞患者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陈桂荣;秦志强;罗维贵;高枫

    目的 了解D-二聚体(D-Dimer,DD)正常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PE而DD正常的可能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DD正常PE病例与同期48例DD升高PE病例.结果DD正常PE占同期PE 4.7%.与DD升高组比较,DD正常组病程长,中位数为(15.5 d vs.54.5 d);Wells PE评分低(4.3 ±4.5 vs.1.5 ±3.0),10例(83.3%)DD正常病例Wells评分≤4分.DD正常组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CRP)、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比例低于DD升高组.DD正常组CT肺动脉照影(CTPA)附壁充盈缺损5例(41.7% vs.2.1%,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10例中7例仍有PE症状或血栓.结论 PE部分病例可以DD正常,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DD正常PE患者病程长,纤维蛋白原、CRP及合并DVT比例较低,多见附壁血栓,其治疗效果较差.

  • 急性脑梗塞患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及意义

    作者:徐素仿;徐元宏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浆标志物的变化,依据标志物特异性,给予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0月本院区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70例,测定血浆标志物,分析血浆标志物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较正常健康人群明显上升(P<0.05),检出率也高于正常健康人群.结论 HCY、DD及Fg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明显上升,检测有利于急性脑梗塞临床的早期诊断.

  • 脑梗死前列地尔治疗前、后纤溶、凝血系统的改变

    作者:王梅平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脑梗死的纤溶、凝血系统指标的影响.方法:测定37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纤溶、凝血系统指标.结果:经前列地尔治疗14天后,纤维蛋白原(F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D-二聚体(DD)显著减少,P均<0.01,抗凝血酶Ⅲ(AT-Ⅲ)显著增加(P<0.05).结论:前列地尔有降低高凝状态作用.

  • 血浆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荀顺芹

    目的:探讨血浆中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检测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5例确诊为ACI的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凝血酶凝固法(Clauss法)测定2组患者的血浆DD和FDP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血浆DD、FD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DD、FDP水平与病情轻重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观察组血浆DD、FDP呈正相关(P<0.05)。结论测定患者血浆DD、FDP水平对于ACI患者的诊断、病情判定、预后判定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松龄血脉康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肌钙蛋白T、D-二聚体的影响

    作者:才立云;孙翠清;于秀娟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袁法将119例UAP患者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松龄血脉康胶囊,对照组采用冠心病2级预防治疗.2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与肌钙蛋白T (cTnT)和D-二聚体(DD)的浓度、心电图特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TnT、D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并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UAP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硝酸甘油使用量,并能降低患者的CTnT和DD水平,治疗UAP临床疗效确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