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耳聋基因诊断技术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补充手段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婕;马华;周玉润;孙建乐;黄瑞丽

    目的 探索耳聋基因诊断技术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补充手段的应用价值,旨在为新生儿遗传性耳聋病例及其家系提供更科学的再发风险和再生育指导.方法 收集2013-2016年温州市鹿城、瑞安、永嘉3个地区经新生儿听力筛查发现、确诊的耳聋病例,从中筛选疑似为遗传性耳聋的29例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77名共同纳入研究,采集病史及家族史、结合听力及影像学检查,提取家系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对GJB2、SLC26A4和12S rRNA基因的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并进一步对基因序列变异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对比.结果 共检出17个耳聋儿家庭携带常见耳聋致病基因突变,2例先证者及其父母均为GJB2纯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耳聋,患儿父母再生育耳聋儿风险为100.00%.4例先证者为GJB2纯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耳聋,其父母均为GJB2突变携带者;1例先证者为SLC26A4纯合突变导致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其父母均为SLC26A4突变携带者,2例先证者为GJB2 V371 (c.109G>A)纯合突变,该位点突变更倾向于致病突变;以上7个耳聋家族患儿父母再生育耳聋儿风险为25.00%.结论 耳聋基因诊断技术作为听力筛查后续补充手段有利于明确新生儿疑似遗传性耳聋患儿的遗传病因,能科学客观地为患儿及其家系提供再发风险和再生育咨询与指导.

  • 非综合征型耳聋患儿十六项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检测分析

    作者:满荣军;张增;路荣忠;王孝;孙士平;王丹;许晓松;王卫国;王惠忠

    目的:通过对山东省淄博市135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儿进行GJB2、GJB3、SLC26A4、WFS1和线粒体DNA 12S rRNA共5个基因16个突变位点检测,研究该地区耳聋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集135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儿外周血,以聚合酶链反应对16个突变位点进行目的片段扩增并直接测序.结果:在135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儿中,62例检测出基因突变,检出率45.9%(62/135),其中双等位基因突变(纯合突变+复合杂合突变)24例,检出率17.8%(24/135);38例仅检测到1个等位基因突变,检出率28.1%(38/135).30例患儿检测出SLC26A4基因突变,检出率高,为22.2%(30/135);其次是GJB2基因突变,19例患儿检测出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14.1%(19/135).共检测出突变等位基因86个,突变等位基因频率(突变等位基因数/等位基因总数)为31.9%(86/270),SLC26A4 c.766_2A>G是常见的突变,为11.11%(30/270);其次是GJB2 c.235delC突变8.5%(23/270);SLC26A4 c.2168A>G和WFS1 c.2158A>G均有较高的突变检出率(2.6%).结论:SLC26 A4基因突变是导致本研究患儿非综合征型耳聋常见的原因,其次是GJB2基因突变;SLC26A4 c.766_2A>G是常见的突变形式,其次是GJB2 c.235delC突变;本研究检测出GJB3和WFS1基因突变,没有检测出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突变.

  • 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易感聋病基因检测分析

    作者:韩明鲲;王秋菊;王大勇;兰兰;赵亚丽;纵亮;赵翠;刘晓雯;鲍晓林;韩东一

    目的 探讨在病因不明的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进行GJB2基因和线粒体12S rRNA A1555G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17例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排除了明确诊断为前庭导水管扩大和听神经病患者),进行线粒体12S rRNA A1555G突变和GJB2基因突变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线粒体12S rRNA基因和GJB2基因编码区,限制性内切酶Alw26 I检测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对酶切提示A1555G突变的病例和全部GJB2基因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 18例为线粒体12S rRNA A1555G突变,阳性率为5.68%(18/317).GJB2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致病突变纯合和复合杂合者为37例,阳性率为11.67%(37/317),致病突变杂合携带者为17例,检出率为5.36%.317例患者中,17.35%[(18+37)/317]的耳聋患者的致病原因为线粒体12S rRNA A1555G突变和GJB2基因突变导致.结论 对病因不明的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进行GJB2基因和线粒体12S rRNA A1555G突变的检测,有助于病因诊断.

  • 五个母系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和药物性耳聋的中国汉族家系

    作者:张婷;陈波蓓;郑静;龚莎莎;张初琴;吕建新;管敏鑫

    目的 通过对母系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进一步探讨线粒体12S rRNA基因对母系遗传药物性耳聋的影响.方法 收集5个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家系,提取基因组DNA,然后进行线粒体DNA全序列和间隙连接蛋白β2(gap junction protein beta 2,GJB2)基因扩增并测序分析.结果 5个家系内和家系间的母系成员在听力损失、发病年龄和听力曲线上存在较大差异.5个家系耳聋发生的外显率分别为17.6%、50.0%、66.7%、31.3%和23.1%,平均外显率是37.7%.线粒体全序列显示家系间存在已知的1555A>G突变和不同的多态性位点,分别属于东亚人群D4b2b、B4c1b1、F3、C1、D5a单倍型.这5个家系没有携带已知的线粒体DNA继发突变,但发现了2个保守性较高的ND1L89T和CO3 A200T突变.而且,GJB2基因上未发现与耳聋相关的突变.结论 这5个母系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中,线粒体DNA继发突变、GJB2基因可能没有影响1555A>G的表型表达.然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线粒体DNA多态性及其他核修饰基因可能对这5个耳聋家系的表型表达起到修饰作用.

  • 湖北省非综合征型耳聋患儿GJB2、SLC26A4和线粒体12S rRNA突变分析

    作者:戴翔;李隽;胡雁婻;童静;曹江霞;刘丽平

    目的 分析非综合征型耳聋患儿的GJB2、SLC26A4基因和线粒体12S rRNA突变频率,扩充中国人群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流行病学数据,为发展适合的聋病基因筛查提供数据基础.方法 收集220名散发非综合征型耳聋病例的外周血样本和临床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对患者和150例正常对照进行GJB2、SLC26A4基因和线粒体12S rRNA突变检测.结果 1)220例患者中146(66.36%)例患者携带至少1个GJB2基因突变,35(15.91%)例患者携带至少1个SLC26A4基因突变,3(1.36%)例为线粒体A1555G突变.正常对照中3(2%)例携带GJB2致病突变.2)GJB2基因c.235delC(19.32%)突变是常见的致病突变,其次是SLC26A4基因IVS7-2A>G(9.09%)突变.3)检出的36种突变中,包括2种GJB2和1种SLC26A4新突变.结论 本研究扩充了GJB2基因、SLC26A4基因和线粒体DNAA1555G突变在中国人群中的基因突变数据,并发现了3种新的突变,为分子诊断和扩展聋病基因筛查提供数据参考.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