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在妇科门诊手术室的应用
目的:探讨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在妇科门诊手术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妇科门诊手术室的患者进行身份识别管理,采用手腕识别带和手术安全核查表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身份识别.结果:妇科门诊手术室采用手腕识别带和手术安全核查表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管理1年的时间,未发生身份识别错误及手术错误.结论:对妇科门诊手术室患者进行身份识别管理能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是妇科门诊手术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
新生儿身份确认单的设计与应用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新生儿病房采取无陪护制度管理,因此,做好新生儿入院、出院的交接查对工作,对于保证新生儿安全,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尤为重要。新生儿病房是一个无陪伴病区,临床常采用手腕带、床头卡等方式对患儿进行身份标识及安全核对,临床工作发现,患儿家长对此种身份识别与身份确认方式心存疑虑,担心手腕带标识脱落或者腕带戴错、字迹模糊等造成患儿抱错。2014年2月,我科自行设计了新生儿身份确认单,以患儿出入院时脚印及家长签字按手印以及两名护士共同核对并双签字的识别来确认其身份,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将新生儿身份确认单的设计与应用方法报道如下。
-
癔症患者的心理治疗与护理
癔症的患病率为3.55‰~7.65‰[1],令人瞩目.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指一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起病多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为解离症状(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身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转换症状(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情绪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2].
-
病案首页质量缺陷对病案编目及统计的影响
病案首页是统计医疗工作质茸的原始材料,对住院患者身份识别、病案资料检索、医疗管理、质量评估等均有重要意义[1].完整、正确、详细地填写病案首页关系到病案质量以及统计资料的准确性.病案首页中所有项目均应认真填写不得空缺.
-
血液透析病人信息牌的临床应用
随着透析规模的增大,各个透析中心均是人满为患,在透析患者身份识别、核对上存在漏洞,容易产生医疗隐患。
-
巡更棒在手术患者身份识别流程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巡更棒在手术患者身份识别流程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7月实施巡更棒前工作日择期手术总数6610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8-12月实施巡更棒后工作日择期手术总数7710例作为巡更棒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核查管理,巡更棒组围术期在常规核查基础上增加巡更棒核查管理。通过对使用巡更棒前、后手术患者身份识别交接流程的手术总例数,对比分析应用的效果。结果:实施巡更棒信息确认患者身份识别流程管理后,患者和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巡更棒信息确认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后减少了医疗护理缺陷和投诉,提高了医护患满意度,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无陪新生儿身份识别的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它包括了一切护理缺陷和一切不安全的隐患[1].我科收治的患儿都是出生后28 d内的新生儿,没有家属陪伴,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因相貌、特征相似,且不具备理解和表达能力,如果不加以有效的身份识别,往往会造成抱错新生儿的情况发生[2].虽然发生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就会给新生儿家长带来痛苦,影响科室、医院的声誉,同时当事者也会受到法律及经济的惩罚.因此,应加强无陪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护理,杜绝抱错新生儿事件的发生.现将我科新生儿身份识别的护理安全管理总结如下.
-
临床补液前核对小窍门
目前我国医院中护理人员少,工作压力大已是不争的事实。临床工作中会遇到许多护理人员可能为求方便、节省时间,在静脉补液前核对患者身份信息时会习惯性地问:“XXX是吧?、你是XXX吧?”,特别是一些临床实习护士和到岗不久的新进护理人员,笔者在临床中发现由此引发的输错液现象不在少数。因为在问患者信息时即使护理人员叫错患者名字时部分患者在没有听清或听到错误名字后仍可能会习惯性地支应一声,特别是一些中老年患者,这样会严重误导护理人员致使发生错输液。所以护理人员在执行补液前核对患者身份信息时应让患者本人或家属(患者有构音困难时)主动说出自己的名字,然后护理人员进行核对,这样便能提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避免输错液体事件的发生。在此也提醒广大护理人员,特别是临床实习护士和新进护理人员,临床中一旦出现输错液,应坦然面对,切勿回避掩盖,要立即通知当班医生及护士长,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积极沟通,使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处理从而减少医疗纠纷。
-
智能化手腕带在危重病人身份识别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智能化手腕带在危重病人身份识别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危重病人316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身份识别手段.354例为观察组应用智能化手腕带进行身份识别.[结果]观察组未发生护理差错,对照组发生8例(2.53%).[结论]结合医院信息系统平台,应用无线识别技术及智能化手腕带对危重病人进行身份确认,可提高医嘱执行的准确性,提高护理安全.
-
全程精细化护理管理应用于辅助生殖助孕病人身份识别的效果
[目的]对辅助生殖助孕病人应用全程精细化护理干预识别病人身份的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将2016年6月一2017年6月的5 900个助孕周期内夫妇纳入研究,采取全程精细化护理管理进行身份识别,对每个细节进行精细化控制,严格实施各项管理措施,统计终发生身份识别不良事件概率,评价身份识别效果.[结果]在全程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下5 900个助孕周期夫妇未发生身份识别相关不良事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采取全程精细化护理管理能有效避免当前辅助生殖助于病人身份识别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保证辅助生殖助孕病人的身份有效识别意义重大.
-
指纹识别确认病人身份在精神科临床药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指纹识别确认病人身份在精神科临床药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精神科全封闭、无陪护管理病区的住院病人843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病人对指纹识别方法的依从性及指纹识别的准确性。[结果]843例病人对指纹识别依从率达99.88%,观察期间共完成药疗59670例次,无一例身份识别错误。[结论]指纹识别用于精神科临床药疗,能让护理给药操作更加科学规范,符合精神科安全管理要求。
-
在门诊输液中的查对方法的改进
病人身份的准确识别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正确的病人识别是医疗安全的保障.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和给药途径.临床工作中,经常因为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出现打错针,输错液体的现象,给病人及医院均造成不良后果[1].我院是省级三级甲等专科医院,门诊每日输液量平均600人次,高峰达900人次,护理工作量大,如何在繁忙而单调的工作中降低因病人身份识别不到位而发生的差错是我们必须探讨的.我科以往静脉输液按照常规核对姓名的方法,发现时有错误应答发生,2009年9月我科实施显示屏显示输液号码后,双向核对病人身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身份腕带在病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医疗安全管理中,护理管理的安全是重中之重[1],也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病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已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在诊疗过程中,护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衔接环节复杂,很小的疏忽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
癔症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癔症是指一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起病多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为解离症状(部分或完全失对自身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转换症状(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情绪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1].
-
陪护家属身份识别在产科新生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产科陪护家属进行身份识别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7月—12月产科分娩的产妇2570例为对照组,2015年1月—6月产科分娩的产妇262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护理治疗按常规交接执行,观察组在常规组交接基础上进行陪护家属身份识别,分别对对照组356例、观察组370例产妇和陪护家属进行心理舒适感觉问卷调查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产妇及陪护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安全感、满足感、成就感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科新生儿陪护家属进行身份识别,更利于新生儿的安全,得到产妇及家属的认可,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
-
手腕标识带在特需病房中的应用
患者身份识别是医院工作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有效查对,以保证该患者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的有效方法。患者的身份识别是临床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患者正确的身份确认是确保医疗及护理安全的前提,正确的患者身份识别也是医疗安全的保障[1]。传统的查对制度在防止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查对及确认方法不够全面和完善。随着医疗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患者的身份进行识别及确认的技术也十分的先进,如手腕标识带的应用。手腕标识带的使用可补充传统的查对制度的不足,能快速、准确核查患者的身份,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它也是现代医院正规化的医疗管理的发展方向[2]。我院在2013年1月份至今,对我院所有住院患者同步使用手腕标识带,得到了工作人员和患者的认可及好评,现报告如下。
-
三方监控身份识别流程联合穴位推拿在新生儿监护室中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三方监控身份识别流程联合穴位推拿在新生儿监护室中应用效果.方法:本科自2016年对400例新生儿实施身份识别改进措施,执行三方监控流程,比较其改进前后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结果:三方监控后,其腕带缺失、信息错项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方监控身份识别改进有效提高身份识别安全性和护理质量,也改善家属佩戴腕带安全性、责任性和满意度.
-
基于脑电信号的身份识别方法
基于脑电信号的身份识别是通过采集试验者的脑部信号来进行身份认证.对于同一个外部刺激或者主体存思考同一个事件的时候,不同人的大脑所产生的认知脑电信号不同.选取与运动意识想象有关的电极后,分析不同个体在特定状况下脑电的个体差异,采用以回归系数、能量谱密度、相同步、线性复杂度多种信号处理结合方法对运动想象脑电信号进行处理来进行特征提取.组合多元特征向量并运用多层BP神经网络对不同个体的脑电信号进行分类,并在不同的意识想象及不同数据长度、不同的波段对试验者进行识别率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运动想象的平均识别率均在80%以上,其中以想象舌头运动的识别率较高,达到90.6%,不同波段的识别率也表明意识想象的模式及相应波段对身份认别有较大的影响.
-
采用PDCA循环提高生殖中心患者身份识别准确率的效果实践
目的:探讨PDCA循环应用在生殖中心患者身份识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护士长带领下成立患者身份识别检查小组,对2014年1~12月生殖中心300例患者身份识别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身份识别的缺陷,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于2015年1~8月对运用PDCA循环质控后的300例患者再次进行身份识别情况的检查.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患者身份识别率从改进前的92.12% ~ 9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殖中心应用PDCA循环管理患者的身份识别,可提高患者身份识别准确性,并形成良性循环,有效提高护理效率,保障医疗安全.
-
新生儿无陪护病房在身份识别流程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新生儿无陪护病房身份识别流程改进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自2014年6月以来在新生儿无陪护病房实施身份识别流程改进,执行身份识别操作流程,比较流程改进前后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结果流程改进后,新生儿的孕周、皮肤、性别、体重等方面的记录正确率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新生儿腕带缺失、病历分离的发生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身份识别流程改进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改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