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Web的内耳解剖结构的三维可视化
目的 作为虚拟现实在医学领域的尝试,本文利用VRML实现了基于Web的内耳解剖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方法 分别对单层切片进行感兴趣区的轮廓提取,并将提取处理后的体数据导入3D Slicer,重建组织的三维表面模型,并将获得三维模型并导入VRML.结果 各结构三维模型均可通过嵌入Web的VRML浏览器进行浏览,并可进行旋转、缩放等三维交互式操作.
-
计算机辅助手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现状
计算机辅助手术(computer-assisted surgery,CAS)是综合当今先进的成像设备(如CT,MRI)、计算机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及融合,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规划手术路径、方案,模拟手术,术中追踪手术器械,引导手术,确定手术范围,从而使外科手术更精确、安全、微创的综合性技术.
-
三维影像后处理推动医学发展
CT、MRI、ECT等断层影像技术,以及DSA、CR、DR等数字摄影技术的出现,实现了人体器官的数字化图像处理,使医学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显示等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并由此产生了多种医学图像三维重建和后处理技术。包括三维后处理在内的影像医学检查技术,将会是“个性化医学”的核心和基础,有专家预测,个性化医学将改变传统的诊疗模式。
-
计算机辅助手术在骨科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手术(Computer Assisted Surgely,CAS)是综合当今先进的成像设备(如CT、MRI),计算机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及融合,术前充分评估病人的情况,规划手术路径、方案、模拟手术、术中追踪手术器械,引导手术,确定手术范围,从而使外科手术更精确、安全、微创化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
颅内动脉瘤的CT图像三维重建和虚拟解剖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其破裂后再出血的死亡率达40%以上,因此,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诊断的方法很多,其中CT血管造影术是其常用的方法.它具有损伤性小,检查迅速的特点,因而发展迅速[1,2].但原有常规重建系统基于影像设备,通用性差且不能进行一些虚拟解剖功能.本文采用自主开发软件,可独立于原有影像检查设备,利用常规影像设备的二维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可以清晰显示动脉瘤及其与周围血管、颅骨结构的关系,利用虚拟解剖系统可进行模拟手术入路,进行术前评估.
-
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A)脑血管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造影剂快速团注下,行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将原始数据输入工作站,利用软件进行图像三维重建.结果 ①脑动静脉畸形14例,动脉瘤4例,脑肿瘤26例.②图像质量与扫描方案及后处理有关.结论 脑MSCTA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多方位立体观察正常脑血管结构,清晰显示病变血管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从二维及三维立体图像上获得更多诊断信息,可以指导术前制定手术入路及用于术后评价.
-
螺旋CT图像三维重建在复杂颈椎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颈椎解剖关系复杂,因交通事故及其他创伤造成的颈椎骨折多属复杂骨折,X线平片或普通CT往往无法准确、直观地反映骨折片移位及关节、椎体脱位情况等损伤细节[1].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其先进的容积、扫描技术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有效弥补了X线平片与常规CT的不足,可为骨关节创伤诊断提供直观、真实的三维立体图像,临床价值显著.为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57例颈椎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诊断资料,以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颈椎骨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报告如下.
-
计算机辅助手术在骨科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手术( computer-assisted surgery, CAS)是综合当今先进的成像设备(如 CT、 MRI),计算机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及融合,术前充分评估病人的情况,规划手术路径、方案、模拟手术、术中追踪手术器械,引导手术,确定手术范围,从而使外科手术更精确、安全、微创化的一门综合性技术.计算机辅助手术在骨科的综合应用称为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 computer-assisted orthopaedic surgery, CAOS). CAOS 技术从 90年代初在欧洲和北美问世发展十分迅速 [1~ 3].现就其在骨科的应用情况做一介绍.
-
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肋软骨组织量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通过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测量肋软骨形态学参数并评价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探讨该技术在肋软骨组织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以2013年3月-8月拟接受八大处法耳廓再造术的75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49例,女26例;年龄5岁7个月~32岁7个月,平均8岁5个月.体重21~82 kg,平均29.5 kg.根据患者年龄、体重选择扫描参数,采用64排螺旋CT机扫描双侧第1~12肋,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容积重建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三维重建肋骨及肋软骨图像;观察VRT图像中肋软骨形态,测量MIP图像中肋软骨近肋骨处宽度(W)及肋软骨全长(L).于术中取肋软骨后即刻测量肋软骨近肋骨处宽度(W')及肋软骨全长(L').比较CT及实际测量结果,分析结果一致性. 结果 VRT图像显示肋骨及肋软骨形态清晰、逼真,立体感强.共测量手术相关的192根肋软骨.肋软骨近肋骨处宽度W为(9.69±1.67)mm,W,为(9.73±1.64)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0,P=0.073);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示Cronbach,s α=0.993.肋软骨全长L为(83.03±23.86)mm,L,为(81.83±16.43)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7,P=0.173):ICC检验示Cronbach's α=0.904;线性回归分析示L=1.28×L'-21.93(R2=0.780,F=673.427,P=0.000).CT测量值与实际值一致性较好. 结论 根据患者年龄、体重选择合适扫描参数,经测量MIP三维重建图像获得的肋软骨宽度、长度与实际值符合度达95%以上,且图像所示长度与实际值满足线性回归,能够较为精确地判断肋软骨组织量,配合VRT三维重建技术得到的肋软骨形态学图像,可为整形外科临床应用提供准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