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眩晕从痰瘀论治的临床观察
根据"痰瘀相关"的理论,应用眩晕方治疗30例脑血管缺血性之眩晕,疗程1个月.结果:治愈6例,好转21例,未愈3例.提示该方能改善脑血管的缺血症状,缓解脑血管痉挛.
-
眩晕方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眩晕方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颈椎病(痰湿阻窍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确诊为椎动脉颈椎病(痰湿阻窍型)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人,对照组20人.观察组口服眩晕方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仅服用颈复康颗粒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颈椎VAS水平、眩晕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大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在颈椎VAS水平、眩晕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眩晕方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窍型)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1992年8月~1998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男39例,女19例,年龄为35~66岁,平均49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18个月。全部患者均符合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制定的诊断标准[1]: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凡具有以上3项中的任何2项,并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方可确定诊断。其中有20例合并神经根受累症状,43例合并有交感神经受累症状。
-
眩晕方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头晕52例
目的 探讨眩晕方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53例口服倍他司汀,观察组52例口服倍他司汀合眩晕方,疗程1周,比较2组疗效、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积分及半年内头晕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4.23%,优于对照组的83.02%(P<0.01);治疗后观察组DHI积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半年内同部位BPPV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眩晕方能加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恢复.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余头晕 DHI 眩晕方 -
西比灵对急性脑梗死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西比灵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脂溶性新型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它在治疗偏头痛、耳源性眩晕方面已有显效.根据其机制对急性脑梗死应有神经保护作用,但有关报道较少,因此本文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报道.
-
眩晕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90例
目的:观察眩晕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采用自拟眩晕方治疗.结果:90例患者中,痊愈32例,显效38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4%.结论:眩晕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眩晕方 辨证论治 -
眩晕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浊中阻证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眩晕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眩晕方治疗;对照组予以西比灵胶囊治疗,疗程30 d.治疗后进行两组主、次症状及体征积分及总积分比较与疗效评价,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总积分均有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方和西比灵胶囊对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体征均有一定疗效,眩晕方疗效优于西比灵胶囊,两种药物都未发现不良反应.
-
中药配方颗粒治眩晕
我们自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中药颗粒和饮片配方,组成眩晕方,治疗眩晕病共100例,两组各50例,以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00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中药配方颗粒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0-39岁10例;40-59岁36例;60岁以上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0例,美尼尔综合征6例,综合性(多因素)眩晕14例.中药饮片组,男25例、女25例,30-39岁12例,40-59岁34例,60岁以上4例.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8例,美尼尔综合征7例,综合性(多因素)眩晕15例.
-
眩晕方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眩晕方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漳州市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6例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若血压不达标,则加用利尿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眩晕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和动态血压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负荷、收缩压变异性及舒张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24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负荷及24h收缩压变异性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调整血压昼夜节律,减少血压晨峰现象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眩晕方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具有较好疗效,能改善中医证候,具有协同降压、改善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性,调整血压昼夜节律、减少晨峰现象的特点,达到平稳降压、缓解症状及保护靶器官治疗效果.
-
中西医结合治疗梅尼埃病60例
我科自1998年10月至2004年3月采用自拟眩晕方配合西药培他啶等治疗梅尼埃病60例,并设单纯西药治疗60例作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