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醉鱼草果实化学成分研究(Ⅱ)

    作者:吴德玲;汪洋奎;刘劲松

    目的 研究采集于安徽省的醉鱼草果实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醉鱼草果实渗漉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13,28-epoxy-3β,23-dihydroxy-11 -oleanene(Ⅰ)、3,23,28-trihy-droxyoleane-11,13(18)-diene (Ⅱ)、木犀草素(Ⅲ)、胡萝卜苷(Ⅳ)、Yunganogenin J(Ⅴ)、echinatic-acid (Ⅵ).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醉鱼草果实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Ⅰ、Ⅱ、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Ⅴ、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醉鱼草果实中木犀草素的含量

    作者:陈以军;任亚硕;吴德玲;张伟;汪天明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醉鱼草果实中木犀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建采用Welch Ultimate AQ-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乙酸(60:40:2)系统,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50 nm,柱温为25 ℃.结果 木犀草素进样量在0.0432~0.432 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98.15%;RSD=1.87%(n=6).结论 建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醉鱼草果实中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醉鱼草果实中总三萜含量

    作者:任亚硕;吴德玲;张伟;郑传柱;金传山;刘劲松

    目的 建立醉鱼草果实中总三萜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用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高氯酸系统显色,在540 nm处测定样品吸光度.结果 齐墩果酸在2.45~24.50 μg/ml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A=0.059 4 c-0.037 9,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28%,相对标准偏差为1.59%(n=6),所测得醉鱼草果实中总三萜含量为4.13%.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稳定,重现性好,适用于醉鱼草果实中总三萜含量的测定.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醉鱼草果实中总黄酮含量

    作者:肖龙泉;任亚硕;吴德玲;汪天明

    目的:建立醉鱼草果实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通过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系统显色法测定醉鱼草果实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在8.56~51.36 mg· L-1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A=0.0120 C-0.0071,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6%,相对标准偏差为1.74%(n=6),所测得醉鱼草果实中总黄酮含量为5.29%。结论该方法操作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醉鱼草果实中总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

  • 正交设计优选醉鱼草果实总三萜提取工艺

    作者:沈炳香;吴德玲;任亚硕;王权

    目的 优选醉鱼草果实总三萜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醉鱼草果实总三萜提取率及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乙醇浓度(A)、提取时间(B)、提取次数(C)、料液比(D)4个因素进行考察,筛选出佳提取工艺.结果 优选出佳提取工艺为80%乙醇,料液比1:10,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 优选的提取方法 适于醉鱼草果实总三萜的提取.

  • 醉鱼草果实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俞浩;任亚硕;吴德玲;许凤清;张伟

    目的:研究醉鱼草果实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手段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醉鱼草果实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小麦黄素(2)、金合欢素(3)、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4)、蒙花苷(5).结论: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为首次从醉鱼草果实中分离得到.

  • 醉鱼草果实三萜类成分及其活性研究

    作者:吴德玲;汪洋奎;王训翠;刘劲松;金传山;张伟

    目的:研究醉鱼草果实的三萜类成分及其活性.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其含有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MTT法评价了化合物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为:oleanane,α-L-msnnopyranoside derive(1)、13,28-epoxy-3β,23-dihydroxy-11 -oleanene(2)、3,23,28-trihydroxyoleane-11,13(18)-diene(3),并对化合物1~3进行了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3对神经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结论:首次对化合物1进行了波谱学数据的报道,首次对化合物1~3进行了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