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纤维示踪技术对多发性硬化患者小脑结构的研究
目的:小脑上脚、中脚是小脑与大脑间的主要联络通路,通路损伤可引起明显运动障碍,应用纤维追踪技术探测运动障碍的多发性硬化(MS)患者小脑上脚、中脚纤维是否存在异常,从而初步区分运动障碍由小脑病灶还是通路损伤所致.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17例MS患者及17例健康对照组,检查前根据临床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对患者进行评分.利用纤维示踪技术描绘双侧小脑上脚、中脚纤维走行,比较组间纤维束的部分各向异性(FA)、表观弥散系数(ADC)和纤维束条数,并将MS组感兴趣区DTI参数分别与EDSS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MS组右侧小脑中脚FA值(t右侧小脑中脚=-9.165,P右侧小脑中脚=0.004)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左侧小脑中脚FA值、双侧小脑上脚及中脚ADC值、纤维束条数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TI变化参数与EDSS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S患者小脑部分区域DTI参数或纤维条数存在异常,可能为临床运动功能损伤提供直接证据.
-
脑桥小脑束Wallerian变性的MRI表现
目的 分析脑桥小脑束Wallerian变性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在本院行颅脑MRI检查,诊断为脑桥小脑束Wallerian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原发病变的具体部位、发病时期及继发Wallerian变性的影像学特征,进一步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结果 自2014年1月-2017年6月于本院行颅脑MRI检查,诊断为脑桥小脑束Wallerian变性的患者共12例,原发病变均为脑桥梗死灶,其中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例,亚急性期患者1例,慢性期患者10例.梗死具体部位:7例位于脑桥右侧旁正中,2例位于脑桥左侧旁正中,2例位于脑桥双侧旁正中,1例位于脑桥中心.Wallerian变性均位于双侧小脑中脚,呈对称性斑片状T2WI稍高信号,T1 WI稍低信号,其中3例患者于DWI及ADC图均呈稍高信号,1例患者于DWI呈稍高信号,ADC图呈稍低信号,其余8例呈DWI等信号.结论 脑桥正中或旁正中梗死可继发脑桥小脑束Wallerian变性,其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临床工作中需认识到该病.
关键词: 脑桥旁正中 Wallerian变性 小脑中脚 脑桥小脑束 -
脑桥梗死后双侧对称性小脑中脚华勒变性的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脑桥旁正中梗死后双侧小脑中脚华勒变性的影像特点及临床表现. 方法 报道2015年8月14日收治于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1例脑桥梗死后6个月双侧对称性小脑中脚华勒变性患者的资料(主要为头颅MRI多模态成像),复习中英文文献报道的16例同类型患者,总结此1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分期及影像特点. 结果 17例患者均为脑桥旁正中梗死,右侧5例,左侧11例,双侧1例.发现华勒变性时,4例原有症状加重,1例出现头晕,12例无症状.华勒变性发现时间为第3~33周,其中2例为4周内发现双侧对称性桥臂DWI呈高信号,处于华勒变性第1阶段;4例于近14周时发现MRI呈T2高信号,处于第2阶段;11例于16周后发现MRI呈T2和FLAIR高信号,低或等表观弥散系数信号,处于第3阶段;无处于第4阶段的病例.13例预后良好,余4例预后较差且患者原发脑桥梗死也较重. 结论 双侧对称性小脑中脚华勒变性易发生在单侧脑桥旁正中梗死后,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影像特点处于病理分期第2和第3阶段的患者居多,临床预后相对较好.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胼胝体及小脑中脚MR扩散张量研究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首发精神分裂症(SP)患者胼胝体和双侧小脑中脚细微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首发SP患者组20人,正常组18人,均行DTI检查,测量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小脑中脚的局部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参数(ADC)值.所测得数值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首发SP患者双侧小脑中脚的FA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胼胝体膝部、压部的F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小脑中脚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脑与大脑神经纤维联系的细微异常,可能是引起SP早期症状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