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间质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郑斯杰;王庆华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间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1年10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25例上消化道间质瘤作为研究对象,应用Dual刀、IT刀进行ESD治疗,一次性完整剥离切除病变.结果 25例上消化道间质瘤中,位于胃窦7例、胃底5例、胃体7例、贲门1例、食管5例.病变大小为0.8~3.0 cm,平均(1.6±0.6)cm.25例病变均一次性完整剥离.ESD手术时间为30~98 min,平均(55.8±18.5)min.3例术中出现消化道穿孔,2例应用和谐夹及尼龙绳圈套扎成功闭合,1例行腹腔镜修补术.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均<100 mL,术后均未出现迟发性穿孔和迟发性出血.结论 ESD治疗上消化道间质瘤安全、有效.

  • 影响上消化道间质瘤侵袭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贻超;吴华平;陈胜君;汪飚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间质瘤(upper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侵袭危险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8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住院诊治的50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GIST的胃镜及超声内镜影像特点.结果 病理标本检查所见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回声、表面特征与胃镜、超声胃镜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17和CD34在极低侵袭风险组、低侵袭风险组、中侵袭风险组、高侵袭风险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7(41.1%)、24(96.0%)、5(100%)和0(0)、6(35.3%)、23(92.0%)、5(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17和CD34的阳性表达、肿瘤直径≥5c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表面粗糙伴溃疡或出血及回声不均匀是GIST侵袭发生的危险因素.

  • 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丁芳;程斌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gastrointestinal mesenchymal tumors,GIMT),与传统的平滑肌瘤(leiomyomas,LMS)、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s,LMSs)不同,具有c-kit(CD117)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等特征性改变和一些特殊的形态学特征.如何早期确诊GISTs,并判断其分化方向和程度对制订合理的治疗策略,防止转移与复发极为重要.

  • 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间质瘤侵袭性的预测价值

    作者:邹倩;冯莉娟

    目的 探讨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间质瘤(GIST)侵袭危险性分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141例完善超声胃镜检查并且经病理证实的上消化道GIST患者的超声内镜结果及病理资料,分析超声胃镜特点与其侵袭危险性的相关性.结果 141例患者,共有142处GIST病灶.其中病灶位于食管的病例占9.2%,位于胃内的病例占86.6%,位于十二指肠的病例占4.2%.超声胃镜所测得的肿瘤直径0.38~7.55cm,中位大小为1.94 cm.139处病灶(97.9%)均起源于固有肌层,其余3处病灶起源于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20处病灶(14.1%)形状不规则;7处病灶(4.9%)边界不清;42处病灶(29.6%)内部回声欠均匀,另有27处病灶(19.0%)表面可见溃疡糜烂,8处病灶(5.6%)发生囊性变,7处病灶(4.9%)可见钙化灶,11处病灶(7.7%)周围存在局部淋巴结肿大;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42处上消化道GIST病灶核分裂象≤5/50HPF占87.3%,5/50HPF<核分裂象≤10/50HPF占11.3%,病灶核分裂象>10/50HPF占1.4%;按侵袭危险性分组,极低度侵袭危险性(VLR)组共71处病灶(50%)、低度侵袭危险性(LR)组共45处病灶(31.7%)、中度侵袭危险性(IR)组共17处病灶(12.0%)、高度侵袭危险性(HR)组共9处病灶(6.3%).超声测得VLR组GIST直径为1.25(0.86,1.60)cm、LR组GIST直径为2.57(2.11,3.56) cm、IR组GIST直径为4.15(3.39,4.72)cm、HR组GIST直径为5.02(4.18,6.75)cm.4组间GIST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胃镜提示上消化道GIST存在肿瘤大小>3 cm、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溃疡糜烂、囊变、钙化以及周围区域淋巴结肿大等8项特点中的2项或以上特点,判断其为中高度侵袭危险性,反之则判断其为低度/极低度侵袭危险性,其分级结果与改良NIH标准的符合率可达83.1%.结论 上消化道GIST超声胃镜下的特点能有效预测其侵袭危险性.

  • 上消化道固有肌层间质瘤内镜治疗进展

    作者:喻文强

    上消化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目前普遍认为其起源于Cajal间质细胞.1983年Mazur等首次提出胃肠道间质瘤的概念并逐渐为人们所认识.GIST的确诊主要依赖于病理学证据和免疫组化标记,但因GIST一般起源于固有肌层,位置深,经内镜活检一般钳取不到需要的组织,因此其诊断主要依据内镜、超声内镜及CT、MRI等影像学检查来判断.为明确其组织学性质,以完整切除肿瘤,近年来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经内镜治疗胃肠道间质瘤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治疗手段和方法.笔者就上消化道固有肌层GIST各种内镜治疗方法的适应证、疗效、风险及内镜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 上消化道间质瘤侵袭危险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蒋师;许辉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间质瘤侵袭危险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已经病理学证实的80例上消化道间质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分析上消化道间质瘤侵袭危险性的相关因素。结果:CIST 患者根据危险性评估分为低度侵袭危险性组、高度侵袭危险性组两组。Logistic 回归分析,低度侵袭危险性组患者与高度侵袭危险性组患者在超声内镜的肿瘤大小、肿瘤表面是否光滑、形态是否规则、回声是否均匀、边界是否清晰等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在肿瘤生长方式、肿瘤患病部位等特征无差异性(P >0.05),说明这2项因素与肿瘤的侵袭危险无相关性。肿瘤大小是影响上消化道间质瘤侵袭危险性危险的独立性因素因素(OR =4.745),表面是否光滑(OR =4.125)、形态是否规则(OR =4.065)、回声是否均匀(OR =3.854)、边界是否清晰(OR =3.687)也是影响上消化道间质瘤侵袭危险性的关键因素。结论:上消化道间质瘤侵袭危险性的相关因素有肿瘤大小、肿瘤表面是否光滑、形态是否规则、回声是否均匀、边界是否清晰等5个因素。内镜检查显示直径越大、表面不光滑甚至溃烂、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的上消化道肿瘤的侵袭危险性越大,反之,侵袭性越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