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运动训练对心衰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NYHA心功能Ⅱ-Ⅲ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抗心衰治疗,训练组予以有氧操训练1次/d,疗程10周.两组均分别在入院后24h内(治疗前)及治疗10周后分别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比较两组前后的结果.结果 治疗10周后,两组6分钟步行的行走距离及LVEF均有所增加,且训练组增加更明显.结论 适量运动训练与其他常规药物联用可显著增强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可作为该病治疗的辅助方法.
-
6分钟步行试验及踝臂指数测定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干预作用
目的 评估6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踝臂指数(ABI)在社区高血压干预推广中的可行性.方法 社区高血压居民按年龄分A、B、C、D四组建档并进行6MWT和TBI检查,进行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并观察2年后指标变化.结果 高血压社区防控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随年龄增长,高血压治疗难度越大,6 MWT<300 m和(或)ABI≤0.9提示预后较差.结论 社区高血压防治中,6 MWT和ABI无创检查有助于更好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值得推广.
-
心力衰竭患者综合管理模式的研究
我国学者调查显示,慢性心力衰竭(CHF )患者出院后90天内的再入院率46.70%~62.00%[1]。临床发现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低下,遵医行为大大降低,导致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再入院率增加。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 )和美国心脏协会(AHA )联合制订的新版心力衰竭治疗指南(2013)指出改进过渡期治疗和出院计划,处理好由护士领导的多学科心力衰竭管理计划的内部协作,对每例患者进行随访,进行实用且有效的干预尤为重要。我们对CHF再入院高危群体实施持续半年的综合管理干预,帮助其在医院、家庭的两个阶段形成更为协调的照护系统,减少不合理的医疗成本开支,降低再入院风险,效果满意。
-
社区老年妇女COPD患者营养状况对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女性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营养状况对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经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的314例社区COPD老年妇女以微型营养评定法(MNA)行营养评定并进行分组,营养良好组164例,营养一般组73例,营养缺乏组77例,比较三组肺功能分级、6min步行及圣乔治问卷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 不同营养COPD患者FEV1/FVC、FEV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34.144、43.646,均P<0.05),进一步每两组之间比较发现,营养良好组患者FEV1/FVC、FEV1均显著高于营养一般组、营养缺乏组(t值分别为3.457、4.021、5.236、5.897,均P<0.05),营养一般组患者FEV1/FVC、FEV1均显著高于营养缺乏组(t值分别为3.034、2.908,均P<0.05).不同营养COPD患者肺功能分级有显著性差异(χ2=70.244,P<0.05),随着营养状况的下降,肺功能分级也处于下降趋势.不同营养COPD患者Borg评分、mMRC评分、步行距离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7.929、4.198、8.386,均P<0.05),随着营养状况的下降,Borg评分、mMRC评分呈上升趋势,而步行距离呈下降趋势.不同营养COPD患者生活质量中症状评分、活动评分、心理社会评分、总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11.677、6.757、9.240、8.862,均P<0.05),随着营养状况的下降,各评分项目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关系密切.
-
6 min步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针对6 min步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到该院进行住院治疗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在住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和6 min步行试验,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6 min步行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变化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MWT平均距离(456.77±71.34)m,生活质量评分为(81.21±7.22)分,对照组6-MWT平均距离(244.51±77.35)m,生活质量评分(66.82±8.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 min步行不仅是评估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手段,还能够提升康复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加强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