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嗜酸细胞胃肠炎临床多样性分析

    作者:钟雪梅;马昕;宁慧娟;朱丹;张艳玲

    目的:分析儿童嗜酸细胞胃肠炎(EGE)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例EGE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10例患儿中男6例,女4例,年龄9个月~14岁。学龄前及学龄儿童8例,临床表现腹痛(8例)、呕吐(4例)、腹泻(3例)、腹腔积液(3例)、皮疹(3例)、发热(2例)和低蛋白血症(2例);婴幼儿2例,以腹泻、便血为主要表现。10例患儿外周血嗜酸细胞均升高,9例血IgE升高,1例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内镜检查显示黏膜充血、肿胀、红斑、糜烂。多点活检病理示,嗜酸细胞计数>20个/HP。1例行腹腔镜探查后诊断明确。治疗包括规避饮食、奥美拉唑抑酸、抗过敏药等,其中4例患儿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随访半年~2年,10例中有1例病情反复。结论 EGE临床表现多样,内镜多点活检是诊断关键,腹腔镜探查有助于诊断;饮食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

  • 孟鲁司特对嗜酸细胞胃肠炎幼鼠肠道炎症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晓燕;吴斌;刘俊红;卢建双;黄欢欢;洪舒婷

    目的:建立SD幼鼠嗜酸细胞胃肠炎(EG )模型,探讨孟鲁司特(M K )对 EG幼鼠肠道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32只3周龄雌性SD幼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M0 I0组)、对照干预组(M0 I1组)、模型组(M1 I0组)、模型干预组(M1I1组)。M1I0组和M1I1组幼鼠以卵白蛋白(OVA)为过敏原,AL(OH)3为佐剂,通过腹腔注射致敏联合灌胃激发建立模型。观察大鼠肠黏膜病理改变、嗜酸性粒细胞(EOS )密度、肥大细胞(MC )密度及脱颗粒情况,采用析因设计方法分析各因素的效果。结果 M 1 I0组幼鼠空肠黏膜炎症损伤明显,M 1 I1组幼鼠空肠黏膜炎症损伤减轻。M0 I0、M0 I1、M1 I0及M1 I1组幼鼠空肠黏膜中EOS密度分别为(8.6±2.2),(8.4±1.9),(26.4±1.8)和(16.4±2.2),MC 密度分别为(2.3±0.4),(2.3±0.4),(13.5±0.7)及(4.3±0.6),MC 脱颗粒率分别为18.3(16.7,23.3)%,19.1(17.0,22.9)%,76.8(76.0,76.8)%,45.1(43.0,48.6)%;建立OVA-EG模型可显著增加幼鼠空肠黏膜中EOS密度、MC密度及MC脱颗粒率,使用MK干预则可显著降低幼鼠空肠黏膜中EOS密度、MC密度及MC脱颗粒率;激发后幼鼠空肠黏膜EOS密度、MC密度及MC脱颗粒率均受造模和使用MK干预两因素影响,造模与使用MK干预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MK可能通过减少肠黏膜EOS、MC浸润,降低MC脱颗粒率,从而减轻O V A致敏激发所致的EG幼鼠肠道炎症损伤。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36例临床分析

    作者:蔡召强;王爱英;吕愈敏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 .方法 收集该院1995~2008年收治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36例,对其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消化道造影、内镜及病理表现和治疗随访等情况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总结.结果 ①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多呈急性或亚急性病程,多有过敏性疾病病史或饮食的诱发因素.②症状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为主,无肠外症状.③多数患者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升高.④内镜下主要为炎性改变,活检部位以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检出率较高,病理示胃肠道组织以大量嗜酸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其中统计小肠嗜酸细胞≥38/HP.⑤治疗首选皮质激素,抗过敏、饮食调整有效.结论 临床怀疑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时应在内镜或造影检查时行多部位活检,即使内镜和造影观察正常,也应进行黏膜活检,十二指肠是活检的关键部位,空肠活检亦能提高其诊断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