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舌癌不同浸润方式PCNA表达的意义

    作者:冯正虎;张文峰;赵怡芳

    目的探讨舌癌不同浸润方式PCNA表达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按Anneroth等介绍的方法将浸润方式分为4型.对32例舌癌原发灶进行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PCNA表达.结果PCN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方式有关.Ⅲ、Ⅳ型浸润方式的舌癌癌细胞PCNA表达明显高于Ⅰ、Ⅱ型(P<0.01),且临床上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结论浸润方式可作为临床判断舌癌恶性程度的有效指标之一,对舌癌的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 伴间质浸润的外阴Paget病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宁燕;孔凡斌;郑文新

    目的 探讨原发于外阴的伴间质浸润的乳腺外Paget病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 对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中心2008~2013年5例行外阴手术且术后诊断为伴间质浸润的外阴Paget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病史、大体及镜下特征、免疫表型.结果 5例均表现为皮肤片状增厚、红斑状及灰白色病变,部分伴表面糜烂,皮纹消退,边界不规则;镜下见肿瘤细胞形态分布多样性,呈单个、小簇状、巢状、腺样及不规则分支状;在微小浸润灶中肿瘤细胞呈芽孢状及小簇状浸润间质,而在浸润深度>1 mm的病灶中肿瘤细胞在间质内呈不规则分支状及巢状浸润;免疫表型:CK7、CEA均呈强阳性,CK20、CDX2、HMB-45、ER、PR均呈阴性.结论 伴间质浸润的外阴Paget病病理形态呈多样性,浸润方式以芽孢状、鹿角状及巢状分布,周围可出现间质反应;免疫组化标记可鉴别类似于Paget病的其他肿瘤.

  • 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作者:韩新光;杨彩玲

    目的:了解影响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舌鳞状细胞癌的发生部位、T分类、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方式及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舌边缘部和舌腹部肿瘤转移淋巴结涉及Ⅰ~Ⅳ颈部平面,舌前部和舌根部肿瘤转移淋巴结涉及Ⅰ~Ⅲ颈部平面;在所有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中,转移淋巴结在各平面的构成比依次为平面Ⅱ(40.48%),平面Ⅰ(35.71%),平面Ⅲ(19.05%),平面Ⅳ(4.76%)和平面V(0%).T分类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T18.33%、T219.44%、T3 38.00%、T447.62%(x2=8.848,P=0.037);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Ⅰ~Ⅱ级14.87%,Ⅲ级93.75%(x2=39.850,P<0.001);浸润方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Ⅰ~Ⅱ型无淋巴结转移,Ⅲ型为25.00%,ⅣC~ⅣD型为58.62%;而肿瘤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787).结论:舌鳞状细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主要累及Ⅰ~Ⅳ颈部平面,以Ⅰ~Ⅲ颈部平面为主,其转移的发生与肿瘤的T分类、分化程度、浸润方式有明显相关性.

  • 靶向Survivin的RNA干扰与膀胱癌

    作者:严勇;王剑松;李克功

    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在我国泌尿外科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首位[1],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趋势.膀胱癌绝大多数(90%以上)来自移行上皮,多数以非浸润方式生长,复发非常普遍(50%~70%),在保留膀胱手术后多以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来控制,但仍有10%~15%的表浅性膀胱癌终发展成浸润性膀胱癌或者发生转移[2],而晚期膀胱癌患者又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寻找一种对浸润及术后复发有靶向基因治疗的方法一直是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 MMP-9在不同浸润方式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黄喆;高志彪;冯正虎;杨兰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不同浸润方式的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参照Anneroth等描述的肿瘤浸润方式对65例舌鳞状细胞癌进行分型,运用免疫组化链霉卵白素-过氧化酶法观察MMP-9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在不同浸润方式的舌鳞状细胞癌,MMP-9的表达不同.在Ⅲ、Ⅳ型的舌鳞状细胞癌中,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型,而且临床易出现淋巴结转移.结论:MMP-9与舌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方式密切相关,其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舌癌的浸润与早期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 舌癌不同浸润方式ki67表达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高志彪;黄喆;冯正虎;杨兰

    目的:探讨舌癌不同浸润方式ki67表达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按Anneroth等介绍的方法将43例病理资料完整的舌癌标本进行浸润方式分型,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ki67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方式有关.Ⅲ、Ⅳ型浸润方式的舌癌癌细胞ki67表达高于Ⅰ、Ⅱ型(P<0.05),且临床上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结论:浸润方式可作为舌癌恶性程度的有效指标之一,且分型越高其ki67表达越强,有助于判断舌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 舌癌 浸润方式 Ki67
  • 口腔鳞癌浸润方式与颈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杨湛;普苹;温玉明;付红梅;李继梅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不同浸润方式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Yamamoto的浸润方式分型法,对200例临床和病理资料完整的口腔鳞癌患者进行组织学回顾性研究和分析.结果鳞癌的浸润方式与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01).Ⅰ型~Ⅳd型浸润方式相对应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5.9%、14.3%、63.0%和82.9%.在80例Ⅲ~Ⅳd型浸润方式的转移患者中,Ⅳd型浸润方式常伴随N2期转移(P<0.05),而Ⅲ型和Ⅳc型浸润方式则更常伴有N1期转移(P<0.05).Ⅳc型浸润有41.2%的Ⅰ级平面和79.4%的Ⅰ~Ⅱ级平面转移机率,而Ⅳd型浸润的转移平面较为弥散,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的口腔鳞癌浸润方式有着截然不同的颈淋巴结转移机率、转移分期和转移平面.对口腔鳞癌原发灶肿瘤-宿主边缘浸润方式的分型研究,有助于判断口腔鳞癌的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情况,提供临床治疗方案设计和预后预测的依据.

  • 口腔鳞癌组织中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刚;李金荣;李祖兵;阎军峰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组织中Ⅳ型胶原(ColⅣ)及层粘连蛋白(LN)含量的变化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30例口腔鳞癌及6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抽提液中ColⅣ及LN的含量,并对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组织中ColⅣ及LN含量分别为1.83±0.21μg/ml和1.02±0.11μg/ml,而正常组织分别为2.87±0.45μg/ml及1.98±0.23μg/ml,两组比较,分别为P<0.05和P<0.01;肿瘤组织中ColⅣ和LN含量的变化与病理分级及肿瘤部位无关,而与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方式有关.结论:测量口腔鳞癌组织中ColⅣ和LN含量对判断口腔鳞癌有无转移和预后有一定价值.

  • 舌鳞状细胞癌安全切缘宽度的定量研究

    作者:严国鑫;孙坚

    目的:分析舌鳞癌的扩散距离与相关病理参数间的关系,为临床上对不同个体舌鳞癌的安全切缘宽度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0例舌鳞癌标本行定位及固定后,按冠状位每隔3 mm作连续切片,常规HE 染色.运用Photoshop软件对切片图像进行锐化处理,确定肿瘤边缘,测量扩散距离,按相关病理参数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理Ⅰ级与Ⅱ、Ⅲ级的2 组舌鳞癌的扩散距离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T1、T2与T3、T4的2 组舌鳞癌的扩散距离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厚度小于5 mm及大于5 mm的2 组舌鳞癌的扩散距离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于5 mm的扩散距离在4 mm以内,大于5 mm的扩散距离在9.5 mm以内.浸润方式为Ⅰ型与Ⅱ型及Ⅲ、Ⅳ型的3 组舌鳞癌的扩散距离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Ⅰ型的扩散距离在2.5 mm以内,Ⅱ型的扩散距离在7 mm以内,Ⅲ、Ⅳ型的扩散距离在9.5 mm以内.结论:舌鳞癌的扩散距离与肿瘤的T分期及病理分级无明显关系;舌鳞癌的厚度与肿瘤扩散距离关系密切;同时发现肿瘤的浸润方式与肿瘤扩散距离关系密切,对不同个体舌鳞癌安全切缘宽度的确定具有临床意义.

  • 舌癌浸润方式与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冯正虎;张文峰;赵怡芳

    目的:探讨舌癌不同浸润方式与颈淋巴结转移癌包膜外侵犯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行根治性颈清扫术的20例连续性舌癌病例,按Anneroth等描述的肿瘤浸润方式评估舌癌的恶性程度,以常规HE及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淋巴结转移癌包膜外侵犯情况.结果:舌癌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多见于浸润方式为Ⅲ、Ⅳ型的舌癌,包膜外侵犯在整个淋巴结被肿瘤取代或仅部分被肿瘤浸润时均可发生,癌细胞常成簇或以单个细胞形式浸润至淋巴结周围之脂肪间隙或淋巴结间,并可扩散至胸锁乳突肌.结论:肿瘤浸润方式对评估舌癌的恶性程度有重要意义,对浸润方式为Ⅲ、Ⅳ型的舌癌应采取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 舌癌不同浸润方式DNA倍体和合成相分数的研究

    作者:高志彪;冯正虎;杨兰;黄喆

    目的:探讨舌癌不同浸润方式与其DNA倍体及合成相分数(SPF)的关系.方法:按Anneroth等介绍的方法将43例病理确诊为舌癌的存档蜡块分为4型不同浸润方式,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舌癌不同浸润方式DNA倍体及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比例(SPF).结果:DNA倍体类型及SPF与肿瘤的浸润方式有关,随着浸润分型的发展,异倍体肿瘤细胞的检出率、SPF逐渐上升.结论:DNA倍体类型及SPF可作为舌癌恶性程度的有效指标之一,为临床治疗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 胃癌早期X线表现分析

    作者:王学龙;景文飞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消化道肿瘤第一位,不同的地区有明显的差异,西北地区发病率较高.早期胃癌又称为黏膜内癌或表浅扩散性癌,指癌病变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以膨胀和浸润方式出现,大多为低分化及未分化癌.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