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筛查不典型子宫颈鳞状细胞伴DNA倍体异常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申莉;李义平;徐世琴;黄纯;彭海燕;谭顺子

    目的 通过宫颈细胞学和DNA倍体分析,探讨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伴有DNA倍体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湖北省恩施市进行宫颈癌筛查的2540例城镇及农村妇女的宫颈细胞学、病理学及DNA倍体分析资料进行分析.将宫颈脱落细胞制成两张玻片一张巴氏染色行TBS诊断,另一张Feulgen染色行DNA倍体分析.结果 在2540例宫颈脱落细胞学标本中,正常细胞学1672例,ASCUS580例,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6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16例,高度鳞状上皮病变104例,其中伴DNA倍体异常(非整倍体细胞)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6% (44/1672)、22.8%(132/680)76.5%(52/68)、98.7% (104/116)和96.2%(100/104).在阴道镜下活检的580例ASCUS患者中,伴有DNA倍体异常者132例,其中柏例(30.3%)为CIN2及以上病变;DNA病体正常者448例,其中36例(8.0%)为CIN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8例ASC-H患者中,42例(76.5%)DNA倍体异常者均检出CIN2及以上病变;16例DNA倍体正常者检出4例CIN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SCUS、ASC-H伴有DNA倍体异常者检出CIN2及以上病变风险度高.

  • DNA定量分析法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评价

    作者:张桂贤

    目的:探讨细胞DNA倍体分析方法在筛查宫颈癌及CIN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参与普查的15 643名妇女采用宫颈刷取材,液基薄层制片,DNA染色,应用全自动DNA倍体分析系统扫描诊断,对516例(3.3%)可见异倍体细胞或异倍体峰妇女行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经病理检查确诊.结果:检出425例(82.4%)CIN和宫颈癌,检出率为2.7%(425/15643);CIN及宫颈癌可发生于任何糜烂程度甚至光滑的宫颈;异倍体数目越多,病变程度越高.结论:采用DNA倍体分析方法筛查宫颈癌能显著提高阳性检出率.

  • Cyclin Dl、DNA倍体和假尿嘧核苷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作者:符雪松;白文元;姚希贤;左连富;张立玮;张宏图

    目的:探讨Cyclin Dl、DNA倍体和假尿嘧核苷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进一步认识三者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CM)以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对46例胃癌患者、56例慢性胃炎患者(浅表性20例,萎缩性16例,萎缩+不典型增生20例)及30例正常对照者胃粘膜和癌组织中Cyclin Dl的表达、DNA倍体与含量以及血尿和冒粘膜组织中假尿嘧啶核苷(PU)水平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进行细胞形态学研究,并追踪随访监测观察.结果胃癌组Cyclin Dl阳性表达率、DNA异倍体率、DNA及PU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01);不典型增生组Cyclin Dl阳性表达率、DNA异倍体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及浅表性胃炎组(P<0.01);胃癌患者血、尿中PU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01);Cyelin Dl过度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DNA异倍体率、DNA含量与胃癌分化程度及Lauren's分型有关(P<0.05),但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无关(P>0.05);PU值与胃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转移有关,但与Lauren's分型无关.Cyclin Dl过度表达与DNA倍体和含量、PU水平呈正相关.结论:Cyclin Dl表达、DNA异倍体与PU量变不仅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影响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

  • 恶性肿瘤细胞DNA倍体分类方法的改进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王书奎;周振英;王自正;杜同信;傅雷

    采用流式细胞术建立一种改良的细胞DNA倍体分类方法,对100例恶性肿瘤患者瘤组织进行了DNA倍体分类,并对其倍体类型和瘤组织细胞生物学特性、患者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瘤组织细胞的DNA倍体类型分为:二倍体、近二倍体、四倍体、非整倍体和多异倍体细胞,后4种倍体类型统称为DNA异倍体.患者瘤组织细胞DNA倍体分类不同,其细胞生物学特性明显不同,患者临床生物学行为也明显不同.改良后的DNA倍体分类方法,不仅能客观地反映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而且还能准确地反映患者肿瘤的恶性程度和不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特征,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恶性腹水研究进展

    作者:张晶晶;燕善军

    目的:总结关于恶性腹水的形成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综述.结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和免疫机制参与恶性腹水的形成;端粒酶、核仁组成区嗜银染色、DNA倍体和CD44v6对恶性腹水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免疫调节等方法治疗恶性腹水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结论:恶性腹水形成是多因素参与的过程,其检测方法和治疗手段渐趋多样化.

  • 宫颈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技术及质量控制

    作者:邵少慰;罗巧明

    细胞DNA倍体分析法[1]是一项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的新技术,该技术将Feulgen染色法与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相结合.Feulgen染色对显示细胞核DNA含量既精确又具有一定的特异性[2],其原理是利用硫堇等染料对细胞核DNA产生特异性着色;细胞核着色的深浅代表DNA含量的多少,将着色强弱不等的细胞核通过自动扫描显微镜转化为光密度值(IOD),通过计算机及显微图像分析技术进行整合、处理.

  • 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和分析DNA倍体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价值

    作者:钟亮尹;曾智华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检测及DNA倍体分析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8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NHL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收治的20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患者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和分析DNA倍体.结果:观察组患者DNA异倍体检出率、DAN指数(DI)值和SP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L-Ⅰ、NHL-Ⅱ患者SPF、D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HL-Ⅲ和NHL-Ⅳ患者的SPF、D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恶性组、中高恶性组患者SPF和D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恶性组患者SPF和DI值与低度恶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检测并进行DNA倍体分析,通过DI和SPF水平,能够反映肿瘤增殖情况和患者病情的恶化程度、指导预后.

  • DNA定量分析对宫颈病变的临床筛查价值

    作者:生秀杰;翦薇;林琳

    目的 将DNA定量分析及常规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评估DNA定量分析对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价值,探讨其对细胞学ASCUS进行分流的意义.方法 经DNA定量分析及常规细胞学后建议行阴道镜检查并有详细病理报告的共180例患者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在细胞学和DNA倍体均见异常的180名女性当中.以细胞学为ASC-H作为活检标准诊断CIN I以上的敏感性是65%,而以细胞DNA倍体分析结果可见3个以上异倍体细胞作为活检的标准,其诊断CINI以上的敏感性是94%.ASCUS同时伴有DNA倍体异常的84例患者中,其病理结果为CINI以上者占42%(35/84).结论 DNA定量分析系统与常规细胞学诊断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同时可作为ASCUS分流的方法.

  • 68例胃癌标本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的变化

    作者:王凯宇

    目的:通过对胃癌标本进行DNA倍体分析和细胞周期测定,为胃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指标.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分析,测定细胞悬液中G1期、S期、G2期细胞的百分率,有无异倍体细胞及DI值并与临床标本病理进行比较.结果:异倍体在癌组织、癌边缘组织与癌旁1cm组织中出现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癌旁1cm与癌旁2cm组织出现阳性率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无异倍体的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G1期、S期、G2期细胞的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NA倍体分析和细胞周期测定对研究胃癌发展趋向及生物学特征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 睾丸生精细胞涂片:在评估图像分析仪光度测量线性中的应用

    作者:金日男;夏潮涌

    目的 评估TIGER细胞图像分析仪测量细胞图像光度的线性.方法 选取十只健康成年小白鼠的睾丸组织,制成细胞悬液,涂片,快速Feulgen染色,TIGER细胞图像分析仪测量涂片内三种单个完整生精细胞核的DNA含量并比较它们的比值关系,分析其平均吸光度(AOD)的大、小值范围.结果 三种生精细胞核的DNA含量呈1、2、4的比例,其AOD值范围为0.73~1.64.结论 TIGER细胞图像分析仪在其平均吸光度值为0.73~1.64的范围内测得的组织、细胞图像光度呈线性.

  • DNA倍体测定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作者:吕翔

    肿瘤细胞DNA倍体的测定为一种独立的,重复性好的,能客观地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定量指标,对于癌前病变的识别,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患者预后的判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对肿瘤细胞DNA测定的方法、DNA倍体异常与癌前病变的检测,肿瘤的诊断及患者预后的判断作一简介.

  • 胆胰液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在诊断胆道和胰腺良恶性疾病中的价值

    作者:钟征翔;丁韧烨;孙建良;陆松春;徐明坤;杨兵;许浏

    目的探讨胆胰液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对胆道腺胰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42例胆道或胰腺癌患者和30例良性胆道或胰腺良性疾病患者的胆胰液中脱落细胞行DNA倍体分析,同时将DNA倍体分析、B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结果分别与胆胰疾病手术和病理确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前B超、CT、ERCP、DNA倍体分析对胆胰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正确性分别为56.9%、61.1%、69.4%和84.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2.0%、76.9%、77.8%和91.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8.9%、52.1%、61.1%和77.1%.DNA倍体分析对胆胰良恶性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9%和90.0%.结论 DNA倍体分析对胆道胰腺疾病的良恶性诊断价值显著优于B超、CT和ERCP,可能是一项有价值的临床诊断指标.

  • 胆囊腺癌和腺瘤细胞核形态学计量和PCNA定量分析

    作者:张林;邹声泉

    目的研究胆囊腺瘤和腺瘤恶变与胆囊腺癌的关系.方法用TJTY-300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测定了25例胆囊腺癌,20例胆囊腺瘤和3例正常的胆囊上皮DNA含量,并用ABC免疫组化法对PCNA进行了测定.结果 (1)细胞核DNA含量、异型性和PCNA指数在正常胆囊上皮-异型增生-腺瘤恶变-胆囊腺癌中逐渐增加.(2)胆囊腺瘤中异倍体比例与胆囊腺瘤的大小、合并胆囊结石有明显的关系(P<0.05),而与腺瘤数目、组织学类型无关.PCNA指数与腺瘤的大小有关,与腺瘤数目及组织学分类无关.结论胆囊腺瘤具有明显的癌变潜能,腺瘤的直径≥1 cm和伴有胆囊结石时癌变机率更大,应早期手术治疗.

  • 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子宫颈鳞状细胞伴DNA倍体异常的临床意义

    作者:孔丽华;李春东;吕佳慧;任东平;孙小蓉

    目的 通过宫颈细胞学和DNA倍体分析,探讨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伴有DNA倍体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湖北省宜昌市妇幼保健院在夷陵地区进行宫颈癌筛查的635例农村妇女的宫颈细胞学、病理学及DNA倍体分析资料进行分析.将宫颈脱落细胞制成两张玻片,一张巴氏染色行TBS诊断,另一张Feulgen染色行DNA倍体分析.结果 在635例宫颈细胞学标本中,正常细胞学418例,ASCUS 145例,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 17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9例,高度鳞状上皮病变26例,其中伴DNA倍体异常(非整倍体细胞)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6% (11/418)、22.8% (33/145)、76.5% (13/17)、89.7% (26/29)和96.2% (25/26).在阴道镜下活检的145例ASCUS患者中,伴DNA倍体异常者33例,其中10例(30.3%)为CIN2及以上病变;DNA倍体正常者112例,其中9例(8.0%)为CIN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7例ASC-H患者中,13例(76.5%) DNA倍体异常者均检出CIN2及以上病变;4例DNA倍体正常者检出1例CIN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SCUS、ASC-H伴有DNA倍体异常患者检出CIN2及以上病变风险增高.

  • 结肠癌nm23-H1和CD44V6及PCNA表达与DNA含量及转移潜能的相关性

    作者:仲伟霞;蔡淑萍;孙菊杰;高彦;孙兰萍;孙翔宇;国前;王勇

    目的:探讨 nm23-H1、CD44V6和PCNA和DNA含量在结肠癌生长、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 152例结肠癌nm23-H1、CD44V6和PCNA.同时采用流式细胞光度术测定60例结肠癌D NA含量.结果:152例结肠癌nm23-H1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P<0. 05、癌组织分化关系密切,P<0.01;CD44V6表达与Dukes分期(P<0.05) 、肿瘤浸润深度(P<0.05)、癌组织分化(P<0.05)及淋巴结转移(P<0.01)密切相关;PCNA表达与Dukes分期及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nm23-H1和CD44 V6表达,两者呈负相关(P<0.01),CD44V6阳性nm23-H1阴性表达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CD44V6阴性nm23-H1阳性表达者(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CD44V6和PCNA共同阳性表达率和异倍体癌的发生率高于无转移组(P <0.05).异倍体癌CD44V6和PCNA过度表达,而nm23-H1低表达(P<0.05) .结论:nm23-H1、CD44V6和PCNA及DNA含量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其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尤其CD44V6和nm23-H1表达在结肠癌转移中起协调作用,可成为临床估计肿瘤转移潜能的重要参考指标.

  • DNA倍体及MDR1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耐药相关性分析

    作者:冯晓杰;马一鸣;王莉

    目的 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本研究拟比较DNA倍体和多药耐药基因1(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1,MDR1)基因表达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的相关性,对筛选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耐药的病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3-11-01-2014-06-01河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5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前宫颈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入选患者化疗前宫颈癌组织MDR1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分析患者化疗前DNA倍体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DNA倍体和MDR1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局部晚期宫颈癌对新辅助化疗耐药的关系.结果 50例患者中化疗有效者28例,有效率为56.0%(28/50).DNA倍体与新辅助化疗耐药之间存在相关性,r=0.363,P<0.05;DNA异倍体表达者的化疗耐药性较高.新辅助化疗耐药组MDR1基因的表达量为2.789±0.731显著高于非耐药组的1.108±0.597,t=-8.736,P<0.05.结论 DNA倍体和MDR1基因表达与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耐药性密切相关.

  • nm23H1蛋白及DNA倍体状态与食管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

    作者:邹德宏;张百江;赵磊;杨瑞森

    目的:研究nm23H1蛋白、DNA倍体状态与食管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荧光免疫技术检测食管癌新鲜手术标本食管癌组织(癌)、食管癌旁1 cm粘膜(癌旁)、食管正常粘膜(切缘)及食管癌区域淋巴结(淋巴结)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及DNA倍体状态.结果: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在食管癌旁、切缘、癌及淋巴结组织中依次降低,在有转移组分别为16.65%、9.44%、4.99%和8.30%,在无转移组分别为24.77%、14.49%、7.09%和3.81%.在无转移组内,切缘与癌及淋巴结组织间差异显著(P<0.05).在有转移组内差异无显著性(P>0.05);食管癌组织中异倍体发生率为89.58%(43/48),异倍体发生与淋巴结转移及nm23H1蛋白表达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nm23H1蛋白表达与食管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之间呈负相关;DNA倍体状态与食管癌组织nm23H1蛋白表达及区域淋巴结转移之间无相关性.nm23H1蛋白检测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诊断方面可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大肠癌p53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倍体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于志伟;董新舒;王锡山;柳铭;傅松滨

    目的:研究大肠癌转移与p53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特异合成引物对p53基因7~8外显子进行PCR扩增,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和银染技术,检则22例大肠癌手术标本p53基因的突变;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其染色体的倍性.结果:在有淋巴结转移10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者占6例(60%);在无淋巴结转移的12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者占1例(8.3%).在有p53基因突变的7例大肠腺癌中异倍体者6例(85.7%);无p53基因突变的15例大肠癌中异倍体者6例(40%).在有淋巴结转移的10例大肠癌中,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5例(50%);无淋巴结转移的12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1例.结论:大肠癌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67-369

  • 恶性肿瘤复发患者血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吴晓柳;周振英;朱月清;沈宗丽;张军妮

    目的:探讨肿瘤复发时患者血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规律.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60例恶性肿瘤复发患者外周血细胞的DNA倍体、凋亡水平和增殖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在60例肿瘤复发患者血细胞中有4例出现了DNA异倍体细胞,检出率为6.67%,其DNA异倍体DI值为1.25±0.22,其异倍体类型3例为非整倍体,1例为近二倍体.肿瘤复发者血细胞的凋亡水平和增殖活性均显著高于未复发者(P<0.05).结论:肿瘤复发可导致患者血细胞出现某些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作为确定肿瘤复发的生物学参考指标,也为肿瘤复发规律研究积累了生物学资料.

  • Ki-67检测及DNA倍体分析与乳腺癌淋巴转移倾向的研究

    作者:付荣湛;阮长乐;于学智;曹莉莉;刘群;顾禾

    目的:探讨Ki-67基因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DNA倍体与其淋巴转移倾向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72例乳腺癌组织新鲜标本进行Ki-67表达及肿瘤细胞DNA倍体含量检测的研究.结果:Ki-67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ER无关.乳腺癌腋淋巴转移阳性组DNA异倍体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5),Ki+67在腋淋巴转移阳性组高表达.阳性组表达12.6l±6.23;阴性组表达7.6l±3.85(P<0.05).结论:Ki-67表达及DNA倍体可作为判断乳腺癌具有转移倾向的临床参考指标.肿瘤防治杂志,2001,8(特):240-242

192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