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足踝手术中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佳给药部位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娜;蔡光玉;罗俊杰;凌丹丹;陈小瑞;余斌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和鞘膜外阻滞在足踝手术中的佳给药部位.方法 选择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择期行单侧足踝手术患者40例,通过简单随机化分成两组:神经鞘膜下注药组(X组,n=20)和神经鞘膜外注药组(W组,n=20).在超声引导下,使用新型连续外周神经阻滞针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和鞘膜外阻滞并留置导管,局部麻醉药物持续滴定的同时采用神经传导监测技术观察远端腓肠肌的复合性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s,CMAP)波幅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波幅下降为0~0.5 mV时的时间、局部麻醉药用量,手术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连续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果 X组与W组比较,完全阻滞所需局部麻醉药量[(10.9±1.7) mL vs(16.1±1.2)mL]和完全阻滞耗时[(19.9±3.5)min vs(30.3±2.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组术后6、24、48h镇痛局部麻醉药用量较少(P<0.05);而W组术后6、24、48 h自控镇痛次数明显增加(P<0.05);术后6h,W组静止疼痛评分高于X组(P<0.05),术后24、48 h静止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24、48 h,两组间活动疼痛评分相比较,W组均高于X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组患者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两组均无神经损伤临床表现.结论 足踝手术应用连续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鞘膜下注药麻醉起效更快,用药量更少,术后镇痛效果更好,满意度更高,患者无神经损伤等临床症状.

  • 神经鞘膜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电烧伤患者神经损伤后修复的影响

    作者:李庆华;任永强

    目的 探讨神经鞘膜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电烧伤患者神经损伤后修复的影响.方法 将63例电烧伤神经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及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鞘膜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针刺觉、轻触觉、运动评分)、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71.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加快(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对照组为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鞘膜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可显著改善电烧伤神经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较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