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容量目标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作者:刘郴州;黄碧茵;谭宝莹;关浩锋;许小慧;郭青云

    目的 观察容量目标通气(VT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将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52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VTV组和压力控制通气(PCV)2组,每组26例.VTV组采用A/C+Vc+模式,PCV组采用A/C+PCV模式.试验开始后6、24、48 h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观察有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病死率以及低碳酸血症、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Ⅲ~Ⅳ级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结果 VTV组有创通气时间较PCV组短(P<0.05),低碳酸血症、VAP、PVL的发生率均低于PCV组(P<0.05),而两组吸氧时间、病死率、气胸和Ⅲ~Ⅳ级PVH-IVH以及BPD、ROP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TV治疗NRDS的疗效优于PCV,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PRVC和PCV模式在小儿腹腔镜术中应用比较

    作者:郑光军;杨俊华;张少卿;李永程

    目的:比较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和压力控制通气(PCV)在小儿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中控制呼吸应用的效果.方法:80例选择行腹腔镜手术的小儿患者进行常规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PRVC和PCV,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PRVC组,患儿采用压力调控节容积制通气,Ⅱ组为PCV组,采用压力控制通气,观察两种模式机械通气时的吸气峰压(PIP),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PRVC模式较PVC模式吸气峰压(PIP)在气腹前、手术中、放气后相比均有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VC模式结合了定压和定容模式的优点,降低了PIP过高导致气压伤的风险,减少术中人工调整的次数,根据患儿气道压力的改变及时调整,可安全应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病人的呼吸控制.

  • 容量及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对俯卧位腰椎融合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彭贞丹;夏江燕;李菁;任全

    目的:探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和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CV)对俯卧位腰椎融合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后入路腰椎融合术患者根据不同通气模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VCV组(n=19)及PCV组(n=18).记录俯卧位后每10 min至120 min(Tprone10,Tprone20,…,Tprone120)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指标.结果:俯卧位时PCV组的平均动脉压高于VCV组[(82.21±2.28) mmHg vs(75.72±2.04) mmHg] (P<0.05),同样潮气量下,PCV组的气道峰压及肺顺应性优于VCV组(P.<0.05).结论:俯卧位腰椎手术中PCV对呼吸及循环系统干扰相对较小,更有利于术中血压的维持.

  • 压力和容量控制通气在机械通气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操作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映霞;陈培锦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在机械通气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操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机械通气中行纤维支气管镜操作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PCV组(n=30)和VCV组(n=30),比较操作前及操作中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外周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正压(PEEP)、潮气量(Vt)、肺顺应性(Cdyn)的变化.结果:操作前、后两组患者HR、RR、Ppeak、Pplat、Cdyn及MAP均有明显差异(P<0.05),VCV组操作中Ppeak与操作前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而PCV组Ppeak操作中与操作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操作时应用PCV模式对患者肺顺应性影响小,可降低气道峰压和平台压,避免患者生命体征明显波动.

  • 容量控制与压力控制单肺通气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

    作者:黄德辉;刘衬云;陈惠英;张曙

    目的:比较容量与压力控制单肺通气模式对胸科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随机分为两组:压力控制通气组( P组)及容量控制通气组( V组),每组30例。单肺通气时双腔管非通气侧与大气相通,呼吸参数不变。手术结束置放胸腔引流管后恢复双肺通气。采用FloTrac/Vigileo系统血流动力学中的精准指标。观察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后30 min(T2)、恢复双肺通气即刻(T3)、恢复双肺通气后3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心排量( CO)、心脏指数( CI)、每搏量( SV)、每搏量变异度( SVV)。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CO、CI和SV在不同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组在T2~T4时点的CVP及SVV比V组降低( P<0.05)。结论压力模式控制气道压更有利于减少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波动,更适用于单肺通气对胸科手术患者。

  • 全身麻醉时间歇正压通气和压力控制通气的比较

    作者:陶蕾;景桂霞

    目的:了解全身麻醉时间歇正压通气(IPPV)和压力控制通气(PCV)的差异.方法:选取12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手术期间应用Dr ger Primus呼吸机行IPPV和PCV.记录呼吸力学指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并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生理无效腔(Vu).组间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各项观察.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PCV时显著降低,在IPPV时又升高恢复基础水平,Vu差异无显著性.IPPV与PCV比较,PaO2显著升高.结论:在全身麻醉期间选择IPPV还是PCV,要综合考虑手术因素和患者本身的特点.对于肺换气功能异常的患者可以选用PCV,而对于心肺功能良好的成年患者使用IPPV,能更好地保证患者术中的氧合.

  • 压力控制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治疗危重症哮喘并肺闭锁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江培猛

    目的 观察压力控制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应用于危重症哮喘并肺闭锁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12例危重症哮喘并肺闭锁综合征患者分别采取容量控制通气(VCV)与压力控制通气(PCV)联合呼气末正压进行通气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种通气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PCV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VCV组(P<0.05).结论 压力控制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可有效降低气道压力,预防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

  • 压力控制和压力支持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比较

    作者:陈宇清;周新;李群;赵冰清

    目的比较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压力支持通气(PS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参数的影响.方法 COPD所致呼吸衰竭患者35例,在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使用口鼻面罩分别接受持续气道正压(CPAP)、PSV和PCV模式通气各60 min.PCV时采用辅助/控制(A/C)模式,监测患者的吸气流速和气道压力变化,以调整预置吸气时间(TI),通气频率(f)为6次/min,吸气压力(Pinsp)为12~20 cm H2O,呼气末气道正压(PEEP)为4 cm H2O,吸气触发灵敏度(trigger)为2 L/min,偏流(bias flow)为20 L/min,吸入氧浓度(FiO2)为0.4~0.5;PSV时的压力支持水平(PS)为8~16 cm H2O(即Pinsp-PEEP),大吸气时间限制(Timax)为3 s,其余参数保持不变.监测潮气量(VT)、TI、每分通气量(MV)、吸气/呼吸周期时间比(TI/Ttot)和呼吸频率(RR),计算浅快呼吸指数(RSBI),并采集动脉血作血气分析.结果患者在接受PSV和PCV通气时的VT均明显高于CPAP时,RR逐渐减慢(P<0.05);PCV时的MV明显低于PSV与CPAP时.PCV时的TI较PSV和CPAP时明显延长[(1.23±0.09)s与(1.06±0.11)s、(0.89±0.10)s,P<0.05],PCV与PSV时的TI/Ttot较CPAP时减小;浅快呼吸指数(RSBI)从CPAP时的(78.2±4.9)breaths·min-1·L-1降至PSV时的(44.9±2.6)breaths·min-1·L-1和PCV时的(35.6±1.9)breaths·min-1·L-1(P<0.05).PSV和PCV模式时的PaO2/FiO2明显高于CPAP时(264.5±72.3、273.1±71.2与221±56.4,P<0.05),三种模式下的PaCO2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PSV相比,应用PCV治疗呼吸衰竭时通过预置适宜的TI及备用通气频率,能在与PSV相同的气道压的前提下提供相近的VT及MV;PCV不仅有助于调控患者的呼吸频率,提供必要的通气支持,还有利于减轻患者呼吸肌的作功.

  • 压力控制通气用于婴幼儿手术中呼吸的控制

    作者:杨剑

    小儿手术,尤其是一些年龄小、体重低的婴幼儿手术,如果涉及到全身麻醉需要进行控制呼吸,在选用容量型控制通气时,常由于机械死腔量较大等原因,容易造成通气不足.我院自2002年以来,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用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术中控制通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压力和容量控制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较性研究

    作者:徐思成;黄亦芬;董旭南;王在义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对呼吸力学和氧合作用的影响.方法:对2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进行机械通气(MV)治疗.A组先用PCV,分别保持潮气量(VT)和平均气道压(MPBW)不变,后改为VCV;B组先用VCV,后改为PCV,保持血氧饱和度平稳0.5 h后监测指标.受试者在5 h内依次完成上述实验.结果:PCV时峰压(PIP)、平台压(Pplat)明显低于VCV时的PIP、Pplat(P均<0.01),而MPaw明显高于VCV时的MPaw(P<0.01);在保持MPaw相同时,氧合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无气压伤.结论:PCV可以有效地控制PIP、Pplat,并保证氧合,实现肺保护性通气.

  • 肥胖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不同通气模式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玉婷;刘玉革;范雷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三种不同通气模式对肥胖患者的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的肥胖患者,体重指数(BMI)30~35,年龄18~6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压力控制通气组(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容量控制通气组(volume-controlled ventilation,VCV)和压力控制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组(PCV+PEEP),分别为22、18、20例。气管插管后,予不同的通气模式,于麻醉前5 min(T0)、气腹前5 min(T1)、气腹后30 min(T2)、气腹解除后10 min(T3)、拔除气管导管后10 min(T4),记录PH、氧合指数(OI)、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肺动态顺应性(Cdyn)。结果 VCV与PCV、PCV+PEEP组相比,T2、T3时点PH值明显升高,PaCO2、PaO2、OI明显降低(P<0.05),Cdyn无明显差异(P>0.05);同组内T1与T2比较PH、Cdyn、OI、PaO2降低,PaCO2升高;OI、PaO2在T2、T3时点PCV+PEEP组明显高于CVC和PVC组(P<0.05)。结论压力控制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在肥胖患者的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改善通气功能,改善机体氧合,促进气体交换。

  • 压力控制通气和压力支持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中肺复张的比较

    作者:杨建中;王玉玲;彭鹏;艾克柏尔·阿不都热合曼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压力支持通气(PSV)两种通气模式实施肺复张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对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ARDS行机械通气的患者30例,随机实施PCV模式肺复张或PSV模式肺复张,其中PCV组设定F=10次/分,PC为15cmH2O,PEEP为30cmH2O,I:E=1:l;PSV组设定PS为15cmH2O,PEEP为30cmH2O;两组持续时间均为30s.记录复张前,后1分钟、5分钟、10分钟、20分钟、30分钟的呼吸频率和氧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种复张模式均使氧合明显改善,以PCV模式尤为明显.结论:采用PCV模式进行ARDS肺复张治疗对氧合的改善优于PSV模式.

  • 容量控制通气与压力控制通气对老年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惠英;黄德辉;刘衬云;何炳华

    目的 分析容量控制通气与压力控制通气对老年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压力控制通气疗法,对照组采用容量控制通气疗法.分析两种通气模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两组在术后1天肺功能每分钟大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指标、残气量/肺总量指标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T1~T4时间点的心率、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心排量、心脏指数、每博量、每博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观察组在T2~T4时间点的中心静脉压指数、每博量变异度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不同单肺通气方式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明显差异,为研究较少的单肺通气方式及初步作用机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 压力控制通气对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云梅;黄卫东

    机械通气尤其是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是治疗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有效的手段.但是,由于急性肺损伤时肺顺应性下降,故常规机械通气易引起气压伤、心输出量减少等副作用.为了提高机械通气对创伤性ARDS的疗效,笔者于1996年6月~2000年6月治疗创伤性ARDS 40例, 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治疗各20例.现报告如下.

74 条记录 4/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