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3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素梅;宋玮;解卫平

    目的 分析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DPB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主要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效果、随访和预后情况.结果 咳嗽、咳痰、气促是常见的症状.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咳嗽、咳痰症状均减轻,湿哕音减少,8例患者气促症状改善.出院前6例患者复查胸部CT,5例影像学改善明显.结论 DPB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胸部影像学存在弥漫性结节样病变同时合并或曾经合并鼻窦炎病史,且同时存在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的肺功能异常患者,应注意有无存在DPB的可能.加强对DPB的认识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

  • 不同通气障碍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伴发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静波;钟晓春;赖彩琴

    目的 探讨不同通气障碍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出现抑郁情绪的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惠东县人民医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8月诊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294例,根据肺功能通气性质分为阻塞性通气障碍组(n=135)和混合性通气障碍组(n=159),采用美国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结果 从评价肺功能的依据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率的情况看,除肺总量(TLC)外其余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评判标准混合性通气障碍组肺通气功能较阻塞性通气障碍组为低,而肺气肿程度则较阻塞性通气障碍组严重;阻塞性通气障碍组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仅为5.2%,可疑率为14.8%,均显著低于混合性通气障碍组的13.8%和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呈混合性通气障碍的COPD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患病时间比较长、病变程度比较严重有关;临床上应重视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和随诊.

  • 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机械通气时呼吸系统黏性阻力变化的研究

    作者:巫章华

    目的:探究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机械通气时呼吸系统黏性阻力变化.方法:选自2009 年4 月~2011 年4 月期间经过左肺部肿瘤切除患者30 例,行静脉全身麻醉,采用麻醉通气机,采用脉冲IOS 肺部阻力测定、计算机系统采集麻醉后右侧卧位双肺、仰卧位双肺Vt10ml/kg、f10次/分,观察上述通气条件下的5、10、15Hz 机械通气频率的呼吸系统黏性阻力变化.结果:相同震荡频率的双肺通气黏性阻力显著增加.结论:术前肺通气功能正常或轻度损伤的患者,采用双腔管做机械通气,不改变其呼吸动力学特性,为临床诊断提高依据.

  • 特布他林雾化液对婴幼儿阻塞性通气障碍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远南;陆帅;张惠檄

    目的 对惠有阻塞性通气障碍的婴幼儿在应用特布他林雾化液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数据进行评估分析.方法 将136例阻塞性通气障碍的婴幼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7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6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氧气雾化吸入,每次1 mL,每日2次,治疗5 d.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达峰时间比(tPTEF/tE)为(21.62±3.03)%、达峰容积比(VPEF/VE)为(25.19 ±4.29)%、吸呼时间比(tI/tE)为(0.62±0.08),均低于治疗组,呼吸频率(RR)为(39.03±5.66)次/mm,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特布他林雾化液可有效应用于婴幼儿阻塞性通气障碍相关性疾病的治疗.

  • 阻塞性通气障碍内脏组织检出气泡分析1例

    作者:杨含金;于晓军;李品玉;吕俊耀;徐小虎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死者,男性,40岁.2009年6月14日因哮喘发作就医.主诉反复咳嗽、气促30余年,近半月加重.无其他特殊现病史.查体:呼吸稍促、双肺呼吸音粗伴哮鸣音.肺功能报告: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70%、FEV1<30%预计值,极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试验阴性.诊断:支气管哮喘.给予常规抗哮喘口服药和气雾剂,回家按医嘱用药,约3h后,咳嗽、气促急剧加重并出现胸闷、喘息及呼吸困难,急请120,诊断哮喘持续状态,现场抢救无效死亡.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