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沙门菌属质粒毒力基因spv的研究

    作者:焦旸;黄瑞

    沙门菌属质粒携带的spv基因是一段约8kb的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区域,普遍存在于许多非伤寒沙门菌的一个毒力质粒上,其开放读码框由spv R、A、B、C、D、E6个基因组成,主要与细菌的毒力有关,如血清抗性、粘附与定居、沙门菌在肠外组织细胞的生长、细菌在巨噬细胞内存活和生长等.以往的研究认为,spv基因只存在于非伤寒沙门菌中,但近发现在伤寒沙门菌耐药质粒上亦有spv.

  • spvB/spvC基因对沙门菌毒力及宿主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晓艳;陈强;李红;朱春晖;吴春雪;王文杏;余晓君

    目的 研究spvB/spvC基因对沙门菌毒力及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野生型沙门菌(STM.211)、敲除spvB基因的沙门菌(STM.211-△spvB)、敲除spvC基因的沙门菌(STM.211-△spvC)、敲除spvB及spvC基因的沙门菌(STM.211-△spvB.spvC)和PBS组分别经腹腔注射0.2 mL105CFU的STM.211、STM.211-△spvB、STM.211-△spvC、STM.211-△spvB.spvC感染BALB/c小鼠,观察小鼠精神状态、运动情况、腹泻、体质量、毛发改变等感染中毒症状,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IL-10、IL-12、IFN-γ水平;并分离小鼠肝、脾,观察靶器官大体观及显微镜下的病理改变.结果 (1)STM.211、STM.211-△spvB和STM.211-△spvC组的中毒症状明显较PBS组严重,STM.211-△spvB.spvC组与PBS组间无明显差异;(2)STM.211组、STM.211-△spvB组、STM.211-△spvC组的IFN-γ和IL-12分泌量均显著低于STM.211-△spvB.spvC组(P<0.05),而IL-10的分泌量明显高于STM.211-△spvB.spvC组(P<0.05);STM.211组、STM.211-△spvB组、STM.211-△spv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spvB/spvC基因缺失对沙门菌毒力影响不明显,但spvB.spvC基因共同缺失,使沙门菌毒力减弱;(2)spvB/spvC基因相对抑制TH1细胞因子IFN-γ和IL-12的分泌,促进TH2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使免疫应答向TH2方向偏移,从而有利于病原菌抵抗和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加重感染结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