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谨慎使用抗生素

    作者:栾兆琳

    在人类千年的文明史中,尽管抗生素的出现,从疾病和感染的灾难当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那些微生物也正凭借着自身一天内百万次的复制能力,显示其强劲的进化优势.入侵新的生态环境和宿主、改变毒力或传播方式……微生物努力地抗争着抗生素和我们人类.细菌耐药性带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恐慌,更多的应该是警钟长鸣,只有正确认识抗生素,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真正使抗生素成为人类健康的保障.

  • 肠道病毒71型的分子病毒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慧娟;钱渊

    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71,EV71)是导致婴幼儿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自1974年首次报道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多次暴发与流行并且在我国地区的流行也呈上升趋势,该病毒感染具有较广的疾病谱,除引起大规模的手足口病暴发,也可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可导致死亡,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EV71病毒生物学特征、分子流行病学、致病毒力及预防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HCMV基因及其产物在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李建蓉;黄汉菊

    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病原体,感染率很高.HCMV的毒力较弱,侵入机体后一般不会使器官和组织受到严重损伤,但病毒基因易整合到宿主细胞的相关基因,则可阻止或影响后者的复制和表达,后导致不可逆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常,同时HCMV是目前发现的基因组成复杂的人类病毒,其多种基因产物在感染过程中发挥作用.本文就HCMV基因及其产物对宿主细胞代谢的影响作一综述.

  • 甲型流感病毒NS1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段炼;李康生

    流感病毒NS1蛋白的功能研究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以前的研究着重于它对宿主细胞蛋白合成的抑制作用方面考虑.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流感病毒的NS1蛋白与流感病毒所诱导的细胞凋亡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目前的研究认为,流感病毒的NS1蛋白能够抑制病毒感染细胞干扰素的产生,在流感病毒拮抗干扰素的抗病毒效应中发挥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且这种干扰素拮抗作用可能与流感病毒的毒力有关.

  • 我国某地首株O139霍乱弧菌某些特征的研究

    作者:朱勇;刘松青;李子怀;刘彩莲;刘延清

    我国某地1996年6月从一名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出首例O139霍乱弧菌,并将该菌与国内外菌株形态,生化和遗传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此菌株与国内外O139流行菌株具有相似的表型特性(Phenotype),形态,生化特性与O1群相似,但对弧菌抑制剂(O/129)不敏感,不被O1多价血清凝集;用已知的几种霍乱弧菌毒素基因探针与被测O139菌株DNA杂交,结果显示都具有ctx,zot,ace基因;PCR检测ctxA基因与O1群霍乱流行株具有相同的扩增产物;SDS-PAGE分析外膜蛋白所有O139菌株图谱相似;用16SrRNA基因探针与Bgl Ⅰ酶切的染色体DNA杂交,结果表明此菌株与中国及国外菌株分属于不同的核糖体基因型(Ribotype,RT),而且与当年的O1群流行菌株具有相似的RT型,推测该菌株可能是O1群的突变株,对新毒株O139的出现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 山东省11株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抗原分析及毒力测定

    作者:孙茂倬;杨光宏;刘景福;巩翠华

    选择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抗原阳性鼠肺组织,现症病人外周静脉血及尿液,接种Vero-E6细胞,分离出11株出血热病毒.应用McAb对11株病毒进行抗原分析并测定毒力,报告如下.

  • 浙江省检出带毒力基因的人源性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作者:叶菊莲;程苏云;罗芸;孟真;莫顺堂;陆群英

    目的了解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浙江省人群中的感染情况和菌型分布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5~10月份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在浙江省各地(市)肠道门诊采集腹泻病人粪便,对O157:H7菌株进行分离培养,并用PCR方法检测其毒力基因.结果1998年开始至今的人群监测中,共检出2株无毒力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PCR毒力基因检测,SLT2和Hly阳性,SLT1阴性.结论与以往不同,此次分离到带有毒力基因的人源性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说明浙江省O157:H7在菌型特征方面发生了变化,对人群健康构成了更大的威胁.

  • 伤寒疫苗

    作者:佟之复;张见麟

    公共卫生的影响: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它是毒力高的侵袭性肠道致病菌,只有人类被感染.伤寒菌的获得是通过食入该菌携带者分泌物污染的食物和水.世界卫生组织保守的估计,每年伤寒的发病率是0.3%,约1600万例,死亡60万例.

  • 河弧菌研究概况

    作者:梁璞;阚飙;梁未丽

    河弧菌(Vibrio fluvialis)被认为是新发的食源性致病菌,能够引起腹泻暴发流行,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潜在危险,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沿海地区和卫生条件差的区域.经过30多年的研究和探索,人们对河弧菌及其致病性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本研究就河弧菌的发现、病原学特征,致病性、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等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毒力与遗传特征研究

    作者:卢恕来;刘家宁;闫元元;陈强;陈宜辉;汪湛;李家旭

    目的 分析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毒力与遗传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口腔扁平苔藓(120株白色念珠菌)患者120例作为糜烂组,并选取同期43例健康者(43株)作为对照组.使用RAPD分析非糜烂型(36株)、糜烂型(84株)以及健康者白色念株菌基因型特征,了解其毒力特征.结果 对照组主要为B型、D型,糜烂型组为A型、C型,非糜烂组为A型、D型.基因型A型、C型磷脂酶活性高于B型、C型.基因A型黏附力高,其次为C型,均高于B型、D型.结论 高毒力白色念珠菌分离株可能与口腔扁平苔藓发生发展有关.

  • 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变化的探讨

    作者:李丽;马记磊;任易;谢红;田丹;南晶;俞琦;田茂鹏;景玉凯

    目的 分析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后结核分枝杆菌(MTB)的毒力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14-2015年入选“武汉市初治涂阳肺结核免费隔离治疗项目”的患者中初治涂阳肺结核且经抗结核治疗2周后痰涂片仍未转阴者(未转阴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及治疗2周后分离的MTB(15株);初治涂阳肺结核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2周内痰涂片转阴患者(转阴组)治疗前分离的MTB(4株);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对照组)治疗前分离的MTB(1株).将上述不同类别患者不同时间点痰培养分离的MTB菌株于体外分别感染巨噬细胞3h和96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早期凋亡水平,同时计数菌落数量,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 未转阴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分离的MTB菌株感染巨噬细胞3h后,诱导巨噬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2.95±1.13)%、(4.21±1.92)%、(3.73±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38,P=0.086);感染巨噬细胞96h后,诱导巨噬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4.25±0.48)%、(5.69±2.03)%、(5.06±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9,P-0.245).未转阴组、转阴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痰培养分离的MTB菌株感染巨噬细胞3h后诱导巨噬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2.95±1.13)%、(4.05±1.87)%、(4.38±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4,P=0.380);感染巨噬细胞96h后,诱导巨噬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4.25±0.48)%、(4.11±0.26)%、(5.39±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7,P=0.003).各组不同治疗时间所分离的MTB菌株感染巨噬细胞后菌落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初治涂阳肺结核经抗结核治疗后2周痰涂片仍未转阴患者所携带的MTB菌株毒力在治疗前后没有变化.

  •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的临床研究

    作者:石莲;张丽华;孟萍;刘大天;罗玉;张威;于秀丽;曹凯

    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情况,不仅与入侵结核菌的数量、毒力有关,还有赖于人体的免疫力及变态反应的高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显示,结核病时机体CD4和CD8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对于疾病的转归有重要的影响.

  • 结核病与Th1/Th2细胞亚群研究进展

    作者:李奇凤;袁俐

    结核病是全世界由单一致病菌导致死亡多的疾病,其发生和发展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重要的是感染的菌量及其毒力的大小和机体的反应性(免疫反应或变态反应).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人们发现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 Th)亚群与结核病发生及机体免疫有密切关系.CD4 T和CD8 T细胞是结核病患者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

  • 结核分支杆菌弱毒株H37Ra减毒机制的初步探讨

    作者:何秀云;庄玉辉;张晓刚;李国利

    目的:通过结核分支杆菌H37Rv和H37Ra蛋白质组分析,以期了解与H37Rv毒力相关的基因和H37Ra减毒机制.

  • 宁波市小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毒力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徐奋奋;徐景野;宋启发;裘立晓;陈美芬;金晓霞

    目的 了解宁波市小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茵血清群分布、产毒素特性及耐药性,为防治副溶血性弧茵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GB/T4789.7-2003用标准血清和PER进行分型,用PER测定tdh和trh毒力基因;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7株副溶血性弧茵分属于9个血清群,分别为0:4群占33.3%(9/27)、0:3群占14.8%(4/27)、0:2群占14.8%(4/27)、0:11群占11.1%(3/27)、0:5群占7.4%(2/27)、0:1群占7.4%(2/27)、0:7群占3.7%(1127)、0:9群占3.7%(1127)、0:10群占3.7%(1/27).27株副溶血性弧菌的协与trh毒力基因均阴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7株副溶血性弧菌对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头孢类药物都有耐药株出现.结论 宁波市小水产品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茵具有血清分群多样性.药敏结果多重耐药性的特点.

  • 北京口岸进口鲜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分析

    作者:陈广全;汪琦;曾静;张惠媛;张昕;张西萌

    目的 调查从北京口岸进口的鲜活海产品中是否存在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 方法 对2005年从北京口岸进口的鲜活海产品中分离的267株副溶血性孤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尿素酶活性、神奈川现象和毒性基因(tdh和trh)进行了检测. 结果 267株副溶血性弧菌中27株尿素酶呈阳性,其中14株菌tdh基因和trh基因呈阳性.tdh基因和trh基因呈阳性的14株菌中有10株菌神奈川现象为阳性,并且全部分离自从加拿大进口的象拔蚌. 结论 北京口岸进口的鲜活海产品中存在致病性副溶血性孤菌,主要集中在象拔蚌中.应对从加拿大进口的象拔蚌加强监管,防止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发生.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毒力基因检测及PFGE分型的研究

    作者:陈伟伟;洪锦春;张巧姬;杨毓环;马群飞

    目的 了解福建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携带hly、plcA、plcB和prfA毒力基因的情况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的分型情况.方法 将hly、plcA、plcB和prfA基因作为靶序列选取4对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6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2株可疑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毒力基因,用PulseNet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标准方法进行7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PFGE分子分型.结果 6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基因为hly+、plcA+、plcB+和prfA+,2株可疑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毒力基因分别为hly-、plcA+、plcB-、PrfA-和hly-、plcA-、plcB-、prfA-.7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PFGE分为5个型.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福建省食品中分离到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均含有hly、plcA、plcB和prfA基因,属于致病株.对2株可疑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了进一步的鉴定,排除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该毒力基因检测方法可用于可疑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进一步鉴别.7株菌中有两对2株PFGE型别一致,一致的菌株来自不同年份不同销售地点的同一品牌,应用PFGE方法可以进一步调查该厂冻鸡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传播途径和污染源.

  • (鱼屯)毒鱼类中河(鱼屯)毒素直接竞争抑制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方法的研究

    作者:计融;王健伟;罗雪云;江涛;张靖

    为检测(鱼屯)毒鱼类中的河(鱼屯)毒素,建立了用抗河(鱼屯)毒素单克隆抗体检测河(鱼屯)样品中河(鱼屯)毒素的直接竞争抑制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结果表明,直接ELISA法较间接ELISA法灵敏,低检出浓度为0.1 ng/mL(每检测孔0.01 ng),线性范围为5~500 ng/mL,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73.0%~118.0%.本法与传统的小鼠生物试验相比,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之间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配对t检验,P>0.1),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44).对来自江苏省东海和长江水域的河(鱼屯)样品的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本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完全可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毒力基因检测及DNA随机扩增多态性分型

    作者:王连秀;赵维勇

    为了解在昌平地区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携带毒力基因的状况和DNA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分型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8株Lm进行了溶血素基因(hly)、与侵袭性有关的iap和prfA基因的测定及RAPD分型.结果3个毒力基因PCR全部呈阳性反应,两株无害Lm为阴性反应.用RAPD分型,28株Lm分为12型,A、B两型共9株菌全部来自某肉联厂;C、D两型共10株来自某肉鸡公司;另外9株Lm有8个RAPD型,分男来自熟肉制品及零售市场.此次实验发现昌平地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离的Lm其RAPD型别变化较大,有多种型别的细菌存在.根据RAPD分型看出肉联厂与肉鸡公司可能存在着内部污染问题.

  • 2种弧菌的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

    作者:冯家望;王小玉;李丹琳;唐食明;游淑珠

    目的 为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致病性弧菌,建立致病性弧菌的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 针对霍乱弧菌的种特异性基因omp W、毒力基因tcp A、ctx A和副溶血性弧菌的种特异性基因tl、毒力基因tdh计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建立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结果 该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出副溶血性弧茼或霍乱弧菌,并进一步确定其是否携带tdh、tcp A或ctx A毒力基因,检测的灵敏度可达到10 CFU/ml或0.171 6 μg/ml(pg/μl)DNA模板浓度.结论 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食品中致病性弧菌的快速检验.

527 条记录 1/27 页 « 12345678...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