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Flash扫描在冠脉动脉双源CT成像的应用

    作者:胡溪;王高峰;沈国惠

    近年来冠状动脉CT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v,CCTA)在诊断和排查冠心病方面已成为重要的无创影像检查手段[1].

  • 第二代双源CT无心率干预下冠状动脉成像的不同扫描模式的对比研究

    作者:顾海峰;祁丽;徐永华;郑玲

    目的:探讨第二代双源CT在无任何心率干预状态下行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 CT-CA)检查时的三种不同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差异。方法收集在第二代双源CT上行CTCA的患者350例并分成3组:A组150例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B组150例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C组(心率<70次/min)50例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 Flash )扫描。 A、B再根据平均心率的不同分为3个亚组:A1、B1组各50人,心率<70次/min;A2、B2组各50人,70次/min≤心率≤80次/min;A3、B3组各50人,心率>80次/min。各组扫描期相( R-R间期)依照A1、B1组选60%~80%、A2、B2组选30%~80%、A3、B3组选30%~50%的条件进行。扫描结束后分别记录每组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诸冠脉血管的CT 值、信噪比( signal-to-noise ratio, SNR)与对比度噪声比( contrast-to-noise ratio, CNR)。然后由两名诊断专家依照4分法评价诸冠脉血管的显示情况。后比较分析各组的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差异。结果各组辐射剂量的高低排序为A2>A1、A3、B2>B1、B3>C。图像质量方面,无论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还是客观评价各组间均没有明显差别。结论第二代双源CT行CTCA检查时在心率符合条件下应首选FLASH扫描模式,其次再选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模式,只有当受检患者存在心律不齐或是想行心功能分析亦或动态4D显像时才考虑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另外,检查中还要根据患者心率情况尽可能缩小扫描曝光窗。

  • 双源CT Flash扫描在心血管源性气道狭窄患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媛媛;王锡明;王龙;纪淙山;段艳华;程召平;刘燕萍;陈静

    目的 探讨双源CT Flash扫描模式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引起气道狭窄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双源CT Flash扫描,经心脏大血管CTA结果 诊断为心脏大血管直接压迫引起的气道狭窄患儿99例.其中男40例,女59例,1个月~16岁,平均22个月,平均体质量(10±7.7)kg.根据机器自动生成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由两名放射科医生采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总体评估.气管狭窄诊断标准指支气管管腔口径小于正常支气管管腔口径,利用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VR)图像准确显示狭窄段气道周围的解剖结构关系,明确造成气道狭窄的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责任病灶.按照引起小儿心血管源性气道狭窄的不同血管畸形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在肺窗和小密度投影(MinIP)上观察患儿肺内继发病变的特点.结果 99例患儿平均DLP(7.32±6.19)mGy?cm,平均ED(0.39±0.20)mSv.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两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质量的总体评价具有较高一致性(K=0.754,P<0.05).各年龄段心血管源性气道狭窄患儿中,肺部病变发生率呈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Z=-3.83,P<0.001).99例共计104处狭窄被诊断为心血管源性气道狭窄,在造成气道狭窄的心血管畸形中,因肺动脉高压引起38例(36.5%)、主动脉缩窄引起32例(30.8%)、右位主动脉弓引起14例(13.5%)、无名动脉压迫12例(11.5%)、肺动脉吊带6例(5.8%)、双主动脉弓1例(1.0%)、左房大1例(1.0%).并发肺内病变,包括肺磨玻璃样变36例,肺实变19例,肺不张7例,肺气肿66例.不同类型先心病引起的气道狭窄部位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先心病引起的气道狭窄以发生于Ⅲ段,即左主支气管较多.结论 双源CT Flash一站式扫描能够同时对心血管和气管支气管情况准确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 双源CT Flash低剂量扫描在心脏三维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邹萌;李真林;潘雪琳;袁元;钱玲玲

    目的 探讨双源CT Flash扫描技术在心脏三维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3月-8月60例射频消融术前需行CT心脏三维扫描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0例采用Flash技术扫描,B组30例进行常规的回顾性心电门控心脏三维扫描.两组均采用CARE Dose技术采集数据,扫描参数相同:准直128×0.6 mm,重建层厚0.75 mm,重建间隔0.7 mm,扫描野180~ 200mm.采集图像后,测量左心房及各肺静脉分支(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CT值及噪声.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图像左心房、肺静脉的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盲法评分的数值以及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进行分析.结果 A、B两组图像的左心房、各组肺静脉CNR及图像的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盲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CTDIvol分别为(2.92±0.38)、(20.15±12.09)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03,P<0.001);A、B组DLP分别为(59.30±6.67)、(334.43±216.71)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1,P<0.001);A、B组ED分别为(0.83±0.94)、(4.53±3.03)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84,P<0.001).结论 应用双源CT Flash技术进行心脏三维扫描,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满足诊断需要的图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