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磊

    目的 分析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13年3月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和山西大医院就诊并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治疗病人175例,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于术后12个月、24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术前、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病人心功能相关指标均未明显变化,左室射血分数较前略有提高.结论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接受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治疗后24个月内未发现对心功能有影响.

  •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心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磊;陈还珍;杨永生;吕吉元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TDI)评价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均置入 DDD型起搏器,心室电极放置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入选病人根据术者建议和病人意愿置入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保持病人年龄、性别基础心脏疾病、缓慢心律失常类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分别测量病人术前及术后3个月、9个月、12个月时的右心室内径、右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心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从而评价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后3个月、9个月、12个月右心室、右心房、左心室、左心房内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9个月及12个月心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基本可行,且较为安全,适合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

  • 室缺封堵术后并晚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报告

    作者:刘永生;王金凤;于连慧;刘和平;刘德铭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6岁,因"发现心脏杂音6年"于2005年12月6日入院.查体:Bp130/75mmHg.心界无扩大,心率88次/min,律整,P2亢进,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伴收缩期震颤.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电轴70°,正常心电图.

  •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DDD起搏后的心功能变化

    作者:余莉芳

    目的:了解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DDD起搏后的心功能变化,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心脏起搏方式.方法:136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被分为VVI组66例和DDD组70例,两组置入的心脏起搏器分别为心室抑制型起搏(单腔起搏,VVI)和全自动双腔起搏(DDD).两组在术前和术后1年时观察以下指标:左室收缩末径(LVDs)、左室舒张末径(LVDd)、左房内径(LA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室壁增厚率(ΔT%)、左心室短轴缩短率(Δ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体循环血管阻力(SVR)、BNP水平.结果:术后1年,VVI组LVDd、LAD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99、4.748,P<0.05);术后1年,VVI组LAD显著高于DD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0,P<0.05).术后1年,两组BNP水平均比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273、26.711,P<0.05);VVI组术后LVEF、CI均比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81、6.218,P<0.05);术后1年,VVI组LVEF显著低于DDD组,BNP显著高于DD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05、11.853,P<0.05).在随访期间,VVI组心房颤动发生率为37.88%(25/66),DDD组为8.57%(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6.580,P<0.05);VVI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4.55%(3/66),DDD组为2.86%(2/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273,P>0.05).结论:对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DDD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更小,且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更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射频消融术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护理体会

    作者:葛支忱;胡丹丹

    射频消融(RFCA)作为治疗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新技术,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安全可靠性高的特点[1],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介入手术的操作技能或其它一些不能预测的原因,常会在手术后出现一些并发症.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本院自1996年2月以来,对821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RFCA手术治疗,其中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由于观察护理抢救及时,3例患者并发症均已康复.

  • 儿童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7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陈烨;吕海涛;严文华;孙凌;曹磊;张建敏

    目的 总结小儿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5月收住的17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儿中,男9例,女8例,年龄为4月~15岁,平均年龄6.4岁.心率缓慢是共同的主要表现.病因:先天性7例,心肌炎6例,心内直视术后1例.封堵术后1例,胆心综合征1例,过敏性紫癜1例.先天性者,3例无明显症状,未予特殊处理,3例行永久起搏器治疗,随访结果良好,1例放弃起搏器,仍有阿斯综合征发作.后天性者进行对因,保护心脏,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的治疗,4例可提高心率,6例行临时起搏器治疗.结论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转归主要取决于病因、病程和阻滞部位.药物治疗无效时,应及时行起搏器治疗.

  •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

    作者:杨玲;杨晓宇;柯海燕;邵山;周瑞珏

    目的 评价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室电极起搏部位的关系.方法 69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心室起搏电极放置于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或右心室心尖部(RVA).采用固相免疫层析法检测植入术前和术后12个月时的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 植入双腔起搏器后12个月,患者血浆NT-proBNP较术前下降[(318.1±276.1) pg/mlvs.(339.1±299.7) pg/ml](P<0.05).LVEF<50%组RVOTS起搏术后12个月NT-proBNP较术前下降[(398.5士247.4) pg/mlvs.(473.5±339.1)pg/ml](P<0.01),但RVA起搏术后12个月NT-proBNP较术前升高[(453.6±365.7) pg/ml vs.(426.5±322.6)pg/ml] (P<0.05).LVEF> 50%组的RVOTS或RVA起搏术后12个月NT-proBNP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血浆NT-proBNP水平与术前LVEF和心室电极起搏部位有关.

  • 联合用药治疗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疗效观察

    作者:潘芙蓉;徐志铭;王爱霞

    目的:评价氨茶碱、硝苯地平、阿托品(或舒喘灵)联合治疗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疗效.方法:18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用氨茶碱、硝苯地平、阿托品(或舒喘灵)联合治疗,提高心室率,同时加强病因治疗.结果:显效8例,心电图显示房室传导恢复正常;有效5例,无效5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转为Ⅱ度或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总有效率72%.结论:联合用药减少或避免了阿-斯综合征的发生,使患者平安度过病因治疗这一过程.建议对无经济条件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用氨茶碱、硝苯地平、阿托品(或舒喘灵)联合治疗.

  • Ⅲ度房阻致反复尖端扭转型室速1例

    作者:张晓艳;梅瑞

    患者女,83岁。因慢性支气管炎入院。心电图示Ⅲ度房阻,酌行Holter监测。24 h Holter连续监测显示,Ⅲ度房阻,心室率40 bpm,频发RonT室早诱发反复尖端扭转性室速(见图)。发作时患者有头晕等症状。

  • 小剂量倍他乐克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作者:王臣林

    1病例报告
      患者龚某,男,67岁,因“发现血压高2年,心悸头晕半天”于2012年11月8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因颜面浮肿就诊医院发现血压高,血压高为170/100mmHg,当时未行特殊诊治,院外自行口服“尼莫地平”,血压控制不佳,遂于近半年来加服“卡托普利12.5~25mg,1次/d”治疗,自诉血压控制尚可,但具体数据不详,平素活动无乏力、心悸及胸闷胸痛。入院前1d 晚无诱因出现心悸心慌感,自行口服倍他乐克12.5mg后安静入睡,晨起后仍感心悸,再次口服倍他乐克12.5mg无效,且伴活动时头晕头昏、乏力,无黑曚晕厥、汗出及胸闷胸痛,为求诊治就诊我院,门诊查心电图示“窦缓,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遂收住院。平素患者体健,否认“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病史,吸烟20支/d×30余年。入院体检:T36.5℃,P38bpm,R18bpm,BP100/60mmHg,神志清,精神欠佳,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甲状腺未及肿大,颈动脉区未闻及杂音,颈静脉无充盈,肝颈返流征(-),双肺呼吸音清晰,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界稍扩大,心律齐无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阴性。入院查ECG:窦性心动过缓,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NTproBNP 1158pg/ml;血分析、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正常。

  • 术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心脏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作者:潘广杰;郑卫峰;张守彦

    目的 探讨术前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对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植入双腔全自动心脏永久起搏器或单腔同步型起搏器患者100例,术前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按Hcy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Hcy≥10 μmol/L)和对照组40例(Hcy<10 μmol/L).观察2组术后7d及术后1 a时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起搏器心律心电图QRS波群时限(pacemaker rhythm electrocardiogram QRS duration,PQRSD)及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记录术后1 a心功能不全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即刻PQRSD[(131.52±6.24) ms]、血浆BNP[(107.15±25.10)ng/L]及术后7 d LVEF[(49.60±7.30)%]与对照组[(133.40±7.66)ms、(73.88±12.09)ng/L、(51.80±7.9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观察组PQRSD[(139.15±7.30) ms]、血浆BNP[(343.95±40.42)ng/L]高于对照组[(134.63±6.70)ms、(202.85±52.03) ng/L],LVEF[(46.60±7.70)%]低于对照组[(49.60±7.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心功能不全发生率(28%)高于对照组(13%)(P<0.05);术前高Hcy水平是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OR=5.180,95%CI:1.977~17.087,P=0.001).结论 术前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影响心脏起搏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该指标可作为右心室起搏术后心脏结构与心功能变化评估指标.

  • 临时心脏起搏器抢救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阿-斯综合征2例

    作者:崔蓉蓉;王成;毛定安;张星星

    1 临床资料例1,男,11岁.因胸痛伴面色苍白、四肢冰凉1 d,抽搐1次入院.查体:体温38.3℃,脉搏75次/min,呼吸50次/min,血压13.3/7.8 kPa.三凹征(+),双肺底闻及细小水泡音.心率100次/min,心音低钝,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右肋下2 cm,质中等.心肌酶:CK 1 142.4 U/L,CK-MB 143.4 U/L,LDH-L 678.4 U/L,肌钙蛋白(cTnI)正常.柯萨奇病毒IgM抗体(IgM-Ab)(+).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入院诊断: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心源性休克.

  • QRS波时限对起搏器依赖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国英;刘增长;殷跃辉;兰先斌

    目的:观察右心室起搏QRS波时限对起搏器依赖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断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行永久性右心室起搏的患者112例,以起搏QRS波时限将患者分为A组(起搏QRS波时限<190 ms)和B组(起搏QRS波时限≥190 ms),并对每例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动态随访心脏功能,以随访期间出现明显心功能下降为终点,观察起搏QRS波时限与心脏功能的关系.同时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出现心功能下降将患者分为心功能下降组(Y组)和心功能无下降组(N组),并进行各因素与心功能下降之间的单因素分析,取P<0.1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寻找影响起搏器依赖患者心功能的因素.结果:平均随访(45.46±23.00)个月,40例(28.57%)出现明显心功能下降,其中,A组24例(27.27%),B组16例(66.6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Y组的起搏QRS波时限较N组明显延长[(176.58±22.71)∶ (159.74±20.23)ms,P<0.0001].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射血分数下降、左束支传导阻滞、起搏QRS波时限≥190ms、年龄及起搏时间是起搏器依赖患者心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结论:起搏QRS波时限延长是心脏功能下降和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起搏器依赖患者起搏后心脏功能下降的预测指标.除此之外,左心室增大、左束支传导阻滞、射血分数降低、年龄及起搏时间也是起搏器依赖患者心脏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

  •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VVI及DDD起搏后心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比较

    作者:黄瑞娜;吴铿;李腾;李上海;游琼;莫海亮

    目的 比较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行VVI及DDD起搏后心功能、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 选取Ⅲ度AVB患者50例,按起搏方式分组.VVI组(n=25)植入单腔起搏器,起搏模式为VVI;DDD组(n=25)植入双腔起搏器,起搏模式为DDD.随访3年,比较患者起搏参数、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功能(E/A)、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右室内径(RV)、hs-CRP、NT-proBNP等指标.结果 两组心室电极感知、阈值、阻抗、右室起搏比例均无差异.术后LAD、LVEDD进行性扩大,LVEF进行性下降,CI较前改善,均以VVI组较为明显;SV指标VVI组术后逐年下降,而DDD组术后1年明显增加,随后下降.术后hs-CRP、NT-proBNP进行性升高,均以VVI组较为明显.患者hs-CRP与LVEDD、LAD、NT-proBNP之间、NT-proBNP与LVEDD间存在正相关关系,hs-CRP、NT-proBNP与LVEF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 Ⅲ度AVB患者长期VVI及DDD起搏将不同程度导致心功能恶化,VVI起搏为甚,起搏术后心功能恶化与炎症反应可能有关.

  • 采用心外膜电极行心脏起搏一例

    作者:李庆宽;胡昌兴;吴旭斌

    患者男,48岁.室间隔修补术,主动脉瓣和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传统的经静脉途径心内膜电极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无法进行.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与心脏外科医师合作成功完成经胸心外膜电极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 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室静止合并可疑右室心肌病一例

    作者:王喜甲;张玉玲;聂如琼;王景峰

    患者男性,39岁,反复晕厥3年,加重2个月.平板运动试验、直立倾斜试验期间可在胸前导联诱发出疑似e波;24 h动态心电图可捕捉到3次,长为10.16 s的心室静止,予植入双腔起搏器并开启起搏器心电事件记录功能,定期随访以明确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可能.

  • 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缺如植入永久起搏器一例

    作者:刘豪;胡昌兴;徐广马;林英忠

    患者男性73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拟植入VVI型永久起搏器.术中发现左上腔静脉永存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心室被动固定电极导线,术后随访6个月,起搏参数正常.

  • 应用细电极导线3830行右室间隔起搏一例

    作者:宿燕岗;李勇;葛均波

    患者女性,75岁,因持续心房颤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VVI起搏器,选用目前临床上直径细的双极、激素主动固定导线3830.手术过程中导线的进、出都要在SelectSite鞘管内进行以避免损伤心脏和血管内膜结构,在将螺旋电极“旋、压”进心肌过程中均轻柔操作,后将电极固定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

  •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交界性心动过速顿挫型文氏型下传一例

    作者:葛欣伟;时衍坤;顾法霖

    患者女性,28岁.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心电图窦性P波与QRS波无关,频率与交界性频率相同;交界性节律以 2∶1,3∶2,4∶3,5∶4文氏型下传阻滞,有时呈4∶2,5∶3顿挫型文氏型下传.提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心动过速伴文氏型下传阻滞.

  • 预激综合征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旁道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一例

    作者:高悦顺;崔维刚;陈刚;王岩;何燕;付蓉;顾法霖

    患者男性,56岁.反复发作心悸、黑朦、晕厥,心电图提示A型预激综合征,正道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旁道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行心瓣膜置换术并置入VVI型永久起搏器.

61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