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计算和选择

    作者:孟(王乐);孟永安;郭永红

    目的 初步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后的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手术的效果,并对三种计算IOL屈光度的不同方法的准确性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调查自1999年7月至2004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白内障手术并且曾行角膜屈光手术(radial keratotomy.RK、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 或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9例患者(16眼),对其中可获得角膜屈光手术前的角膜曲率数值(K值)及手术前、后稳定屈光状态的2眼使用临床病史调查法(clinical history method.CHM)计算出当前实际K值.另外14眼因屈光手术前后的相关资料记录不完整,故分别使用校正角膜曲率数值法(sdjusted keratomtry method,AKM)和角膜地形图法(corneal topography method,CTM)计算出当前实际K值,各7眼.所有K值均代入SRK-T 公式测算出应值入IOL的屈光度,并通过比较白内障术后实际屈光状态和预期状态(-0.05D)之间的差别来评价这三种方法计算IOL屈光度的准确性.结果 16眼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使用CHM 计算角膜K值的2眼术后屈光状态和预期屈光状态差值均在±1.00D以内.使用AKM计算角膜K值的7眼中,4眼术后屈光状态和预期屈光状态值在±1.00D以内,3眼术后屈光状态和预期屈光状态差值在±2.00D以内.使用CTM计算角膜K值的7眼中,3眼术后屈光状态和预期屈光状态值在±1.00D以内.结论 对曾行角膜屈光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可安全施行超声乳化手术,只要选用适当方法均可较为准确地计算出IHM是提供角膜K值的佳方法:而对于那些相关资料不完整的患者,AKM和CTM是代替CHM计算角膜K值的有效方法.

  • 周边放射状劈核低能量超声乳化技术治疗硬核白内障

    作者:李绍伟;谢立信;MENG Li;孟(王乐);姜剑

    目的探讨硬核超声乳化方法--周边放射状劈核低能量超声乳化技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107眼)Ⅳ级以上硬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施行周边放射状低能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观察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和内皮损伤情况.结果超声乳化时间平均为1h59s,超声能量平均为14.7%.除手术开展早期有7眼术后第1天角膜明显水肿、6眼术中发生后囊破裂外,后期病例没有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复查角膜内皮损伤率,平均为9.74%.结论周边放射状劈核低能量超声乳化技术适用于治疗硬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眼的调节及其视功能评估

    作者:陆勤康;杨亚波;盛艳;王惠云;童奇湖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植入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眼的近点调节力,并与传统单焦人工晶状体眼作对比,对其术后患者视功能进行评估.方法植入可调节式人工晶状体37只眼(1CU,Hmman Optics),同期对照组用随机数字法选取植入同样材质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SN60AT Alcon,Human Optics Iol)病例.两组实验对象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7.6岁、65.3岁;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随访,采用带状光检影法、Slataper视标法、1%匹罗卡品使用后前房深度变化测量法进行调节力和远近裸眼视力的测量.结果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用带状光检影法,Slat-sper视标法和前房深度变化值测量试验组的调节力分别为(0.93±0.44)D,(0.92±0.52)D;(3.61±0.31)D,(3.59±0.36)D;(0.55±0.12)mm,(0.56±0.11)mm;而对照组三种方法所测量的调节力分别为(0.36±0.12)D,(0.35±0.13)D;(2.07±0.59)D,(2.21±0.57)D;(0.34±0.20)mm,(0.30±0.12)mm.对两组的调节范围进行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比较术后佳视力,试验组在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有较好的裸眼近视力(4.71±0.15,4.70±0.16)和佳远矫下近视力(4.77±0.17,4.73±0.18),与对照组比较(4.34±0.12,4.30±0.08;4.24±0.09,4.21±0.0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其裸眼远视力、佳矫正远视力、佳矫正近视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传统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相比,植入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眼具有更大的调节力范围,且在术后获得良好远视力的同时,也具备良好的视近能力,但仍需更长时间的随访以观察调节力及视近能力的稳定性.

  • 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泪膜的早期改变

    作者:马晓华;毕宏生;解孝锋;李海燕;陈树悦;钱大伟

    目的探讨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早期泪膜的改变.方法随机选择30例(38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观察分析术前、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的主观感觉、荧光素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及干眼仪检查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干燥异物感加重,术眼BUT明显缩短,干眼仪检查等级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天、第1周角膜荧光素着色点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天泪液分泌量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个月时,角膜荧光素染色>2分、BUT<5 s的发生率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BUT<5 s的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BUT与年龄呈轻度负相关(r=-0.45,P<0.05).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早期可出现泪膜的异常改变,尤其表现为泪膜稳定性下降,是干眼症的易患人群,以老年、女性、糖尿病病程长者为甚.

  • 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

    作者:廖燕红;周宏健;吴善君;许霞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及视力预后情况.方法对432例450眼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通过5.5mm切口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3~24个月,平均12.5个月.结果术后第3个月矫正视力0.1~0.5者201眼,>0.5者178眼.术后平均屈光度为(-2.49±2.11)D.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如后囊膜破裂、悬韧带断裂、玻璃体溢出、角膜水肿和后发障等共81眼.结论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后视力恢复快、手术安全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对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增视手术,有些患者还获得了意外的好视力.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及眼表的影响

    作者:李虹;袁非;王历阳;陈旭;袁源智;黎蕾

    目的前瞻性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及眼表的变化.方法选取连续就诊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共52例67眼,分为两组,A组为术前存在干眼症患者,共9例12眼;B组为术前无干眼症患者,共43例55眼.两组患者均行上方角膜缘蓝线自闭式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第2天、第7天、第30天进行干眼症相关症状调查、无麻醉下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并积分,比较各项结果在术后不同时间与术前的差异以及手术对两组患者影响程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分别与术前比较,术后不适主诉增加.Schirmer试验值在术后第1天和第2天明显高于术前,BUT在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7天较术前缩短,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在术后第1天、第2天高于术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在短期内影响患者的泪膜和眼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