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腔内缝合止血在胃肠器械吻合中的显效观察(附60对比报告)

    作者:谢平;钱海;吴小昌;谈正华

    [目的]研究胃肠经器械吻合后通过加固缝合对降低术后吻合口出血的作用.[方法]回顾胃肠器械吻合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器械吻合后行手工加固缝合)40例、对照组(未行加固缝合)20例,对比研究两组术后24h胃肠减压管引流量、术后胃管咖啡色液体消失时间、术后吻合口大出血发生率等术后恢复指标.[结果]实验组在术后24h胃肠减压管引流量、术后胃管咖啡色液体消失时间术后恢复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术后吻合口大出血发生率的术后恢复指标上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器械吻合后吻合口加固缝合,可明显减少、减轻术后吻合口出血.

  • 解磷定胃内给药治疗有机磷中毒效果观察

    作者:鞠贞会;张淑梅;许文英;冷敏

    为探讨解磷定胃内给药治疗经口有机磷中毒的疗效,我科于1997年1月至2000年1月,对45例经口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采用在洗胃过程中经胃管注入解磷定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加高流量面罩给氧用于内镜胃组织活检手术50例

    作者:段海萍;郑新华;哈思远;张维义;李健;梅伟

    目的:观察和评价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加高流量面罩给氧用于内镜胃组织活检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内镜胃组织活检手术患者20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Ⅰ组给予鼻导管常规吸氧,保持自然呼吸后静脉注射丙泊酚;Ⅱ、Ⅲ、Ⅳ组麻醉前高流量面罩去氮给氧,患者头带固定面罩吸纯氧6 L·min-1,嘱患者做8次深呼吸后,Ⅱ组经静脉注射丙泊酚;芋组经静脉注射芬太尼;Ⅳ组经静脉注射地佐辛。Ⅲ、Ⅳ组4 min后再静脉注射丙泊酚,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记录4组患者麻醉中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和脉搏氧饱和度( SpO2)的变化、丙泊酚总用量、肢体躁动、呛咳反应、手术后3 min镇静评分、不良反应(苏醒后头晕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4组用药后2 min与用药前比较:HR均无明显下降(均P>0.05);Ⅰ、Ⅱ组MAP明显下降(均P<0.01),Ⅲ、Ⅳ组MAP无明显下降(均P>0.05);Ⅰ组SpO2明显降低(P<0.01)。Ⅰ、Ⅱ组丙泊酚总用量、肢体躁动、呛咳反应次数明显多于Ⅲ、Ⅳ组(均P<0.05);Ⅲ组手术后3 min镇静评分明显高于Ⅰ、Ⅱ、Ⅳ组(均P<0.01);Ⅰ、Ⅱ、Ⅲ、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4.0%,26.0%,6.0%,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Ⅳ组(均P<0.01)。结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加高流量面罩给氧麻醉效果确切,呼吸抑制减少,手术结束时患者清醒程度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有效提高内镜胃组织活检手术的麻醉质量和安全性。

  • 口腔幽门螺杆菌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

    作者:张辉

    目的:研究分析口腔幽门螺杆菌(Hp)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02例有上腹部症状兼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胃镜检查,抽取患者口腔样本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提取样本DNA,选用CagA 基因及尿素酶C 基因进行PCR 敏感性测定.结果:胃镜检查中确诊为胃Hp感染患者有58例.在口腔样本Hp检查中,胃Hp阳性组检出率高于胃Hp阴性组检出率.P<0.05,对比差异明显.经过4个月药物治疗后,口腔Hp阳性者的胃Hp根除率低于口腔Hp阴性者根除率.P>0.05,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但经过1年治疗后,口腔Hp阳性者胃Hp根除率明显低于口腔Hp阴性者根除率,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口腔幽门螺杆菌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有影响.

  • 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溃疡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及对24 h胃内pH值的影响——附42例报告

    作者:林金坤;陈旻湖;刘思纯;何瑶;胡品津;房殿春;刘南植

    目的: 评价小剂量奥美拉唑对溃疡样功能性消化不良(ulcer-like functional dyspepsia,u-FD)患者的疗效及对24 h胃内pH值的影响.方法: 将82例u-FD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42例及西咪替丁组40例,前者给予奥美拉唑10 mg每日1次、后者给予西咪替丁400mg每日2次治疗,疗程均为2周.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患者的上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积分,比较2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从2组随机抽取10例于治疗第1日及第8日行24 h胃内pH值监测.结果: 2组单个症状的疗效比较,对上腹痛、腹部不适、反酸、烧心等症状的总有效率均为奥美拉唑组优于西咪替丁组(P<0.05~P<0.01);2组治疗后的总体症状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而奥美拉唑组治疗后的总体症状积分低于西咪替丁组(P<0.01).治疗第1日及第8日奥美拉唑组24 h胃内pH值分别为1.6~6.0(中位数2.7)和2.5~6.2(中位数4.8),分别高于西咪替丁组的1.2~3.1(中位数1.5)和1.1~4.9(中位数2.0)(P<0.05~P<0.01),pH值超过3的时率分别为23~81(中位数49)%及46~89(中位数65)%,均高于西咪替丁组的13~54(中位数26)%及18~78(中位数31)%,均为P<0.01.奥美拉唑组总体症状积分下降值与用药第8日的24 h胃内中位pH值、pH值超过3的时间百分率均呈正相关(r=0.868,r=0.928,均为P<0.01).结论: 奥美拉唑10 mg/d对u-FD状改善情况优于西咪替丁800mg/d,前者对胃酸的抑制作用也强于后者.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