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肝脏及JNK表达的影响

    作者:窦家庆;章秋;鲁云霞;李芳;楚能武;李俊

    目的 ①了解长期高脂喂养的伴胰岛素抵抗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肝脏的病理改变;②了解糖尿病大鼠肝脏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表达的变化;③了解吡格列酮(PIO)对伴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大鼠肝脏JN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长期高脂喂养、伴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成模DM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模型组(9只),吡格列酮组(PIO,10 mg·kg·d-1)(10只).治疗6周后留取肝脏标本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JNK及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N-terminal kinase phosphorylation,p-JNK)分布及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action RT-PCR)测定JNK-mRNA在肝脏中的表达,并对JNK,p-JNK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①肝脏HE染色显示:模型组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存在炎细胞浸润,部分出现点、灶状坏死.吡格列酮组肝细胞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改善.② JNK mRNA,JNK,P-JNK蛋白表达量以及p-JNK/JNK,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亦高于吡格列酮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长期高脂饮食伴IR的糖尿病大鼠可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细胞浸润及局灶性坏死,且肝脏免疫组化JNK、p-JNK及JNK-mRNA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吡格列酮治疗可改善2型糖尿病引起的早期肝脏损害,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JNK信号通路的活性,减少JNK,p-JNK表达来实现的.

  • 氧化应激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动脉粥样硬化关联性的作用机制研究新进展

    作者:杨宏伟

    1前言近几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率持续增长,是为常见的肝脏疾病,在一般人群中发病率为20%~30%,而在肥胖人群或糖尿病患者其发病率高达70%~90%[1].非酒精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NAFLD疾病谱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常会导致肝移植,在随后几年里可能会成为肝移植的首要原因[2].

  • 抑胃肽、胆囊收缩素在非酒精脂肪性肝炎中的变化和意义

    作者:王新国;王俊;张波;黄利华;郭继中

    目的:探讨抑胃肽、胆囊收缩素在非酒精脂肪性肝炎患者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按照非酒精性脂肪肝防治指南选择脂肪性肝炎60例,并根据饮食习惯不同分成规律饮食组(NASH1组)和不规律饮食组(NASH2组),选择体检正常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空腹血清胰岛素、肝功生化、血脂成分以及肠道内分泌肽胆囊收缩素和抑胃肽含量,动态检查餐后0.5、1、2、4 h血清中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脂肪肝炎患者血清中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空腹血糖和餐后动态血糖、ALT明显升高,以NASH2组表现更为明显。脂肪肝患者的血清胰岛素高于正常,分泌峰值在餐后1 h,较正常组胰岛素分泌峰值在餐后0.5 h明显滞后。 NASH1组抑胃肽和胆囊收缩素水平在各个时间点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NASH2组的抑胃肽和胆囊收缩素较NASH1组明显增高。脂肪肝炎组抑胃肽分泌峰值明显早于正常组,胆囊收缩素分泌峰值晚于正常组。NASH组胰岛素分泌峰值与抑胃肽分泌峰值一致。在脂肪肝的患者中,伴随着胆囊收缩素和抑胃肽的升高,胰腺明显增厚。结论:抑胃肽、胆囊收缩素参与NASH的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发生。

  • 胆碱和蛋氨酸缺乏饲料诱导大、小鼠非酒精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的比较研究

    作者:崔国祯;余汉濠;黄天养;王文栋;徐义祥;程自刚;吴彩燕;李铭源

    目的 为防治非酒精脂肪性肝炎(NASH)的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C57BL/6雄性小鼠和SD大鼠分别随机分成2组,分别喂养蛋氨酸-胆碱充足(MCS)饲料(正常组)和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饲料(模型组).分别在各组中饲养3、5、8周后,取动物血清和肝脏.测定血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的含量;肝脏切片后经HE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并对其病变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饲喂MCD饲料5周后,SD大鼠血清AST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但是C57BL/6小鼠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同时,SD大鼠和C57BL/6小鼠模型的血清AL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此外,SD大鼠和C57BL/6小鼠血清中TG和TC的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的病理评分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但是C57BL/6小鼠血清AST、ALT的变化幅度及肝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高于SD大鼠.结论 C57BL/6小鼠NASH模型优于SD大鼠NASH模型.C57BL/6小鼠NASH模型相对SD大鼠,更适合NASH的分子机制和防治药物的评价.

  • 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史朝辉

    目的 研究并分析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将采取西药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针灸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组间差异呈现为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组间差异不明显,且p>0.05.结论 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有效的控制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